来源:江门日报
从航天总师到机器人“触觉”缔造者
他卖掉北京房、蹲守百间工厂,
只为让中国机器人拥有“最强大脑”!
当小米、优必选争相抢购“蓝点触控”的传感器
这家藏身珠三角的隐形冠军
正用“航天级精度”颠覆智能制造战场。
一段跨越2000公里的硬核创业史,
如何撕开外资技术垄断?
答案藏在创始人刘吴月的双城记里。
在智能制造浪潮汹涌的当下,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点触控”)如一颗璀璨新星,闪耀于智能机器人力控技术领域。
企业创始人刘吴月毅然辞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稳定职务、卖掉北京房产踏上创业征程,带领团队南下江门,搭建“北京研发+江门制造”双引擎,开启了一段以技术为刃披荆斩棘、逐浪产业蓝海的不平凡历程。如今蓝点触控自主研发的六维力传感器已跻身行业头部,产品装进智元、小米、众擎、千寻、优必选、宇树、银河通用等头部企业的机器人中,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力,其背后的故事令人瞩目。
决策果断
带着仪器设备南下江门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力控技术的企业,蓝点触控在高精度力传感器及力控算法领域深耕多年,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依托“北京研发+江门制造”发展模式,该企业在“沉寂”数年后,终于在当下迎来了发展爆发期。
这离不开创始人刘吴月的数次关键抉择。
今年36岁的刘吴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主修飞行器动力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毕业后,他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后来在该集团所属的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担任型号总设计师及总指挥。
2019年,工作5年的刘吴月毅然决定创业。他为筹集创业资金卖掉了位于北京的房产,并成立蓝点触控。凭借扎实技术功底与前沿视野,蓝点触控迅速获得天使投资人青睐,顺利启航前行。
当时,刘吴月敏锐地感知到,传统机器人产品主要依赖视觉和位置控制,在涉及精细操作和力感知交互的应用中存在明显局限。“蓝点触控正是基于这一痛点而成立的,要为行业提供高精度的多维力传感器及智能力控解决方案。”刘吴月谈及创业初衷时表示。
蓝点触控的研发中心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技术专家,依托雄厚的研发实力,持续推进机器人力控技术、多维力传感器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然而,企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扎根应用场景。“科技成果的真正价值在于产业化应用,江门制造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广阔,摩托车、水暖卫浴等产业为蓝点触控提供了海量的产品应用场景和理想的产业落地环境。特别是蓝点触控的柔性智能打磨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产业的铸造、打磨、抛光、喷涂等生产环节。”刘吴月有着清晰的认知,正是基于这一优势,蓝点触控在成立后的第二年就选择在江门设立全资子公司——蓝点触控(江门)科技有限公司,推动先进技术的本地化应用和规模化生产。
“当时,我们租了一辆大货车,把能载动的仪器设备都带到了江门。”在蓝点触控市场部总监张鹏玲看来,当时公司的决策很果断。
2021年,蓝点触控(江门)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平市水口镇建立了抛光打磨工作站,专注于抛光打磨机器人的销售、培训和服务。目前,蓝天触控的抛光打磨机器人在该镇得到广泛应用,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
经过5年发展,江门已经成为蓝点触控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蓝点触控扎根江门的成长经历,就是“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的具象化。
技术+服务
推动产品跻身行业头部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精准力感知技术已成为推动机器人智能化变革的重要力量。
六维力传感器是蓝点触控的主打产品之一,能让机器人拥有灵敏的“触觉”,也成为了不少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例,1台机器人一共需安装32个六维力传感器,合计占整台机器人零部件货值的15%左右。
“公司的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扭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高端自动化设备,能提供高灵敏度、高精度的力反馈,确保机器人在执行精密任务时具备更加自然、稳定的动作控制能力。”刘吴月表示。
张鹏玲介绍,凭借过硬的硬件和软件优势,蓝点触控在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已跻身行业头部,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内主流人形机器人公司都是蓝点触控的合作客户,包括宇树、智元、众擎、千寻、优必选等。
产品之所以能跻身行业头部,技术和服务是两大关键因素。
强大的研发团队是企业不断突破创新的底气所在。6年间,蓝点触控投入研发资金数千万元,实现六维力传感器关键技术突破。目前,蓝点触控已掌握高精度解耦算法、结构解耦设计、高精度数据采集、多轴同步校准等多项核心技术。
“务实、严谨、很拼”的刘吴月,则是带领大家不断前行的主心骨。
“看到需求,理解需求,迅速解决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刘总的特质。”张鹏玲介绍,有一年,刘吴月光是出差就买了几百张车票,“他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来源于他去过很多工厂。刚到江门时,他至少去过上百家工厂,不仅与工厂的技术人员交流,还会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
刘吴月将称之为“研发前置、蹲点服务”。通过倾听一线员工的意见,刘吴月优化产品设计,让抛光打磨机器人等产品的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员工经简单培训即可上手。
此外,蓝点触控的售后服务现已实现云端管理。刘吴月可通过手机上的程序实时看到每台抛光打磨机器人的运行情况,出现问题时可及时提供解决方案。蓝点触控因此实现从了解需求到服务跟踪、完善方案的闭环,进一步增强客户的信任度和自身的竞争力。
“在抛光打磨机器人领域,我们要与外资品牌直接竞争。也正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的技术壁垒,所以才能把外资品牌堵在‘门外’。”刘吴月表示。
抢抓风口
增资扩产满足市场需求
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预测,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有望新增近50亿元。
“从去年开始,智能机器人产业各相关领域开始爆发,我们的出货量也有明显增长。”张鹏玲表示。
对企业未来发展,刘吴月充满信心,“一方面源于我们的技术研发优势,科研团队有不少成员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另一方面,通过‘飞地模式’,我们背靠着江门这一重要的生产基地。”
所谓“飞地模式”,指的就是蓝点触控将在北京的研发成果引入江门,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高效协同。北京总部专注于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而江门分公司则负责产品的工程化、生产制造及应用验证,确保创新技术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完成从研发成果到成熟产品的转化流程。这一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北京的技术研发优势,又能依托江门优秀的制造能力,使机器人产品在本地快速完成生产测试并推向市场。
在刘吴月看来,江门产业基础扎实,一些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江门企业可以协同发展,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同川科技为例,该公司的主打产品谐波减速器同样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我们都处于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上游,面对同样的客户,可互为补充、互相扶持,以集成或其他方式共同开拓市场。”张鹏玲表示。
谈及未来发展,刘吴月表示,蓝点触控将坚守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专注于生产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同时深耕打磨抛光等细分场景,从卫浴、锁具延伸至汽车、医疗、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力求做到全球领先。蓝点触控目前有6000平方米的厂房,计划增资扩产,以更好地抢抓风口、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专精特新潜力企业,蓝点触控将以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江门市打造华南地区智能制造新高地,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贡献更多力量。”刘吴月对江门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