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威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具体如下:
汉威科技秉持“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引领者”的产业愿景,通过多年的内生外延发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智慧化物联网生态圈,主要是以传感器为核心,将传感技术、智能仪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云应用+AI”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居家智能与健康及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在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中形成了相对领先的优势。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内外部整体形势,汉威科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固本拓新,持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目标,以“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协同发力”为中心策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汉威科技调整传感器业务产品结构的效果显现,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且陆续在家电、储能、汽车、医疗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智能仪表业务坚持市场导向,融合超声、激光、红外成像等前沿技术,不断丰富产品序列,强化在行业深度应用上的创新与布局,持续提升智能仪表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持续推进信创适配工作,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综合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但受部分业务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以及战略布局的MEMS传感器IDM产线、激光器封测产线、超声波仪表等新业务在报告期内未能实现有效业绩产出等多重因素影响,汉威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38%。2024年,新布局业务对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0.50亿元,如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21%。总体来看,汉威科技所处的传感器、仪器仪表及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仍稳中向好,国家工业5.0、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等都对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的硬科技能力和物联网数字经济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汉威科技将持续聚焦主业,推进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深化研发创新,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汉威科技传感器业务
在物联网的三层网络架构中,感知层处于最底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传感器作为感知层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和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感知获取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转化为易识别的数字信息传输至后端平台处理、分析、应用。公司的传感器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坚持IDM业务模式,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材料、工艺,产品覆盖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光电、加速度、柔性等门类,是最具成长性和价值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该板块业务主要由公司旗下子公司炜盛科技、山西腾星、深圳汉威、苏州能斯达、嘉兴纳杰、威晶光电等开展。
2024年,汉威科技坚持“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引领者”为企业愿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和战略布局需求,不断巩固气体传感器既有优势,同时积极布局光电类、柔性类传感器,形成化学、光电、柔性、超声四大技术平台和产业核心能力,加速相关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氢能源、燃料电池安全、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持续提升竞争力。
2024年,汉威科技投资的威晶光电设计并研发出多款激光器,结合各类气体检测需求,开发了与之匹配的激光方案传感器,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成功搭建了蝶形激光器和TO激光器封测产线,实现激光器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生产能力覆盖。目前,部分产品已批量生产,为后续大规模量产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威科技通过投资嘉兴纳杰,成功构建了一条基于6英寸晶圆,涵盖芯片设计、流片、封测全流程的MEMS传感器IDM产业链,提升了公司在MEMS领域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同时为公司进一步拓展高端传感器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采用自有晶圆产线成熟MEMS制程的力敏应变片已向国内六维力传感器客户送样,并在工业及智能汽车领域实现批量应用,在手订单量达650万颗/年,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IMU惯性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满足人型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并与国内多家人型机器人企业展开合作对接。
随着人工智能(AI)、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正成为科技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国内知名的传感器企业,汉威科技敏锐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开展柔性微纳传感器业务,积极布局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发与创新,拓展柔性微纳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优化“柔性感知技术+采集系统+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品种、多量程的柔性微纳传感器(压力、压电、应变、织物)及阵列的核心设计能力、敏感材料及导电墨水合成制备能力、大面积印刷电子批量制造能力等核心能力,且已形成四大核心技术、七大产品系列,柔性微纳传感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程度国内领先。
在具身智能领域,汉威科技积累了丰富的传感器产品储备,例如:柔性触觉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MEMS压力应变片、气味嗅觉传感器(电子鼻)等,目前已构建起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多种感知解决方案;目前,汉威科技柔性电子皮肤产品与多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展开合作,同时已经向部分机器人厂家进行小批量供货;2024 年,汉威科技凭借在柔性电子领域的技术优势,参与起草并制定了国内首个柔性电子行业标准,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
在医养方面,汉威科技积极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逐步开始量产。在智能医疗器械和智能可穿戴方面,公司布局的非接触式睡眠监测产品、智能打鼾干预产品等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新研发的智能汗液检测仪已经通过功能测试,能有效监测人体运动状态。此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苏州能斯达正在积极推进新自动化产线的扩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效率,为公司未来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产能保障。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具身智能领域,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感知支持。
在传统产品方面,汉威科技继续深耕安防、环保业务,持续提升燃气传感器、催化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等产品性能,实现多种冷媒气体的兼容和主流冷媒气体的全覆盖,产品关键参数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光学类产品方面,汉威科技完成冷媒检测模组的深度创新,解决了多个行业共性难点和痛点,构建了在原理上互补、应用中增效的产品体系,系列产品获得国内、国际认证,并获得国内首个冷媒检测传感器CQC认证证书;对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进行全面升级,显著提升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和复杂环境适应性;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红外火焰传感器在灵敏度等关键性能上实现大幅提升,产品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MEMS传感器产品方面,汉威科技持续优化和升级工艺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推动整体品质再上新台阶;MEMS氢气、温湿度、流量传感器已实现稳定量产,并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完成平面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全面性能升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热线传感器成功投放市场,符合新国标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在汽车领域,汉威科技聚焦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三大核心方向,持续深耕车载传感器产品的研发与创新。2024年,公司完成AQS、CO2、PM2.5等传感器的性能升级和多种技术原理的氢气泄漏监测传感器开发,光线传感器、负离子发生器等新产品实现批量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与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储能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提升新结构和材料的电化学CO、H2传感器的寿命和可靠性,其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凭借卓越性能赢得市场认可。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医疗领域,流量、超声波氧气传感器等产品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实现较大突破,提升公司在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在传统市场方面,汉威科技秉持多元化布局战略,深耕多领域协同发展,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安防领域,公司成功拓展储能与新能源行业、商业综合体消防、智慧安防及智慧煤矿等核心细分市场,特别在催化、MEMS、工业电化学等关键技术领域加速市场渗透,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同比实现较大增长;在家电领域,公司充分发挥“传感器+解决方案”的协同优势,持续深化与美的、海尔、海信等行业头部客户的合作,全面展开环境监测类产品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家电类传感器业务实现显著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在汽车领域,公司围绕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三大方向,精心构建多元化业务布局,与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宽业务领域,产品定点和订单金额实现稳步增长;在医疗领域,公司流量传感器、医疗氧传感器、超声波氧气传感器、呼吸健康监测等一系列家居健康监测产品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