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读取Flash,EEPROM会影响寿命吗?

原创 无际单片机编程 2025-04-04 07:50

关注公众号,回复“入门资料”获取单片机入门到高级开挂教程

 开发板带你入门,我们带你飞

文 | 无际(微信:2777492857)

全文约3797字,阅读大约需要 15 分钟

提到Flash和EEPROM的寿命,大家是不是瞬间虎躯一震,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几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词:擦写次数、P/E Cycles、10万次、1万次……仿佛每一次写入,都在给这块硅片本就不富裕的“生命值”狠狠来上一刀。

          

 

于是乎,各种骚操作应运而生:数据打包上传、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保存参数、用RAM做缓存、搞磨损均衡算法……就为了让这些娇贵的存储单元能“苟”得更久一点。

          

 

这没毛病,对“写”操作的敬畏之心,是每个合格工程师的基本素养。但是,问题来了——那“读”呢?

          

 

我就是看看,我不碰它(指不擦写),反复地读,疯狂地读,读它个天昏地暗、海枯石烂……这也会影响Flash/EEPROM的寿命吗?

          

 

这个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猫,或者女朋友问“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一样,看似简单,却总能引发一些微妙的思考和讨论。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话题,争取让你以后面对这个问题时,能自信满满,而不是跟着别人一起“瑟瑟发抖”。

          

 

1.Flash/EEPROM的工作原理:从源头找答案

          

 

要搞清楚读操作会不会“掉血”,咱们得先简单回顾下这俩兄弟(Flash和EEPROM,原理类似,我们常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主要指基于浮栅晶体管技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是怎么存储数据的。

          

 

每个存储单元的核心是一个带“浮栅”(Floating Gate)的特殊MOS管。这个浮栅被绝缘层(通常是二氧化硅)完美包裹,像个与世隔绝的小岛。    

          

 

写入(编程)/擦除: 这俩操作是“暴力美学”的代表。通过在控制栅(Control Gate)和衬底/源漏极之间施加较高的电压(比如十几伏特),强行让电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biu”地一下穿过绝缘层,要么被“囚禁”在浮栅里(写入“0”,假设),要么被从浮栅里“驱逐”出去(擦除,通常恢复到“1”状态)。

          

 

这个过程,相当于在绝缘层这堵“墙”上反复开门、关门,甚至可以说是“凿墙偷光”。

          

 

每次操作,都会对这层精密的绝缘层造成一点点不可逆的损伤。次数多了,墙就“薄”了、漏电了,电子关不住了,或者干脆击穿了,这个存储单元也就完成使命了。这就是擦写寿命限制的根本原因。

          

 

读取: 读取操作就“温柔”多了。

          

 

它是在控制栅上施加一个较低的、不足以引发隧穿效应的电压。然后,通过检测这个MOS管是否导通(或者说,导通电流的大小/阈值电压的变化)来判断浮栅里有没有“囚犯”(电子)。

          

 

如果浮栅里有很多电子,它们产生的电场会阻碍沟道的形成,MOS管不易导通(或阈值电压高);反之,如果浮栅里电子很少或没有,MOS管就容易导通(阈值电压低)。

          

 

这个过程,就好比你只是站在“监狱”门口,用手电筒往里照了照,看看里面有没有人,并没有对“墙壁”(绝缘层)施加足以造成损伤的物理作用力。

          

 

从上述原理可以看出,理论上,单纯的读取操作对Flash/EEPROM单元本身几乎没有损耗。施加的读电压远低于写/擦电压,不足以让电子穿越绝缘层,也不会明显恶化绝缘层的特性。    

          

 

所以,当你看到datasheet(数据手册)里只标注了“Endurance”或“P/E Cycles”(擦写次数)。

          

 

而对“Read Cycles”(读取次数)要么绝口不提,要么给出一个天文数字(比如有些文档会非正式地提到10¹²次甚至更高,或者干脆写“Unlimited”),你就应该明白:对于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你担心的“读坏”问题,基本上是杞人忧天。

          

 

你可以放心地在程序初始化时读取配置参数,可以在需要时随时读取校准数据,甚至可以把一些不常变动但需要快速访问的“表”固化在Flash里反复读取,而不用担心把它们“读挂了”。相比于擦写寿命,读取寿命长到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真的“万无一失”吗?

          

 

“等等!” 你可能会说,“照你这么说,我岂不是可以把Flash当ROM一样,无限次读爆它?”    

          

 

嗯…… 理论联系实际,总会有些“但是”。

          

 

虽然读取操作本身不直接损伤存储单元,但在极端情况下,或者考虑整个存储系统的复杂性,确实存在一些与读取相关的、可能影响数据完整性或看似“寿命”的现象。不过,请注意,这些现象与“擦写磨损”有着本质区别。

          

 

2.1 读干扰(Read Disturb):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一个与读取相关的潜在问题,尤其是在高密度的NAND Flash中更为显著。

          

 

当你读取某个存储单元(目标单元)时,为了选中它,需要在对应的“字线”(Word Line)和“位线”(Bit Line)上施加电压。

          

 

这些电压,虽然主要作用于目标单元,但不可避免地会对其相邻的存储单元产生微弱的电场影响。

          

 

如果长时间、极其频繁地反复读取同一个块(Block)内的某些单元,其相邻的、未被直接读取的单元,可能会因为这种持续的、微弱的“邻居骚扰”,其浮栅中的电子有极其微小的概率发生一点点泄漏或增加。经过天文数字级别的读取次数后(通常远超正常应用的范畴),这种累积效应可能导致相邻单元存储的数据发生“比特翻转”(bit flip),即从“0”变成“1”或“1”变成“0”。

          

 

划重点:

   *   这是对**相邻单元**的影响,不是对你正在读的那个单元。

   *   需要**极高**的读取次数,通常是针对同一区域的密集读取。

   *   现代Flash控制器通常有内部管理机制(如后台数据刷新、ECC纠错码)来缓解这个问题。    

   *   对于大部分单片机内置的、密度相对较低的NOR Flash或EEPROM来说,读干扰现象远没有NAND Flash那么显著,甚至可以认为在正常使用寿命内几乎不会发生。

          

 

2.2 数据保持力(Data Retention): 这个其实跟读取次数没直接关系,但容易被混淆。

          

 

Flash/EEPROM存储的数据并非永恒。即使你不读不写,浮栅里的电子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绝缘层的微小缺陷、热能等因素,极其缓慢地泄漏掉。这就是“数据保持力”的概念。

          

 

Datasheet通常会给出在特定温度下(如85°C或125°C)能保持数据多少年(如10年、20年)。

高温会加速电子泄漏,擦写次数越多(绝缘层磨损越厉害)的单元,数据保持能力也会越差。

          

 

划重点:

  *   这是时间、温度和擦写历史的函数,**不是读取次数的函数**。

  *   你频繁读取一个快要“漏光”的单元,读到的自然是错误数据,但这“锅”不该由读取操作来背,而是单元本身已经到了保持寿命的末期。    

   *  读取操作本身不会显著加速这个自然泄漏过程。

          

 

2.3软错误(Soft Errors)

这更是一个概率性问题。宇宙射线、α粒子等高能粒子偶尔可能击中存储单元,导致存储的电荷状态发生改变,造成数据错误。

          

 

这与读取、写入、时间都可能有关,但主要是随机事件。同样,ECC等纠错机制是主要的防御手段。读取操作本身不会增加软错误的发生概率。

          

 

2.4 总结一下“读取”相关的潜在问题:

读干扰:理论上存在,但实际影响微乎其微,尤其对MCU常见的NOR Flash/EEPROM。需要极其变态的读取模式才可能触发。

          

 

数据保持力衰减:这是自然规律,读取操作不是“凶手”。

          

 

软错误:随机事件,ECC是王道。

          

 

看到了吗?这些所谓的“读取影响”,要么是需要极端条件的理论现象,要么干脆就是把其他因素的“锅”甩给了读取。

          

 

          

 

3.回到现实:单片机工程师应该关心什么?

          

 

所以,对于文章开头的那个“灵魂拷问”,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

          

 

    

对于绝大多数单片机应用场景,你完全不需要担心“多次读取Flash/EEPROM会影响其寿命”。

          

 

你的精力,应该放在以下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3.1 严格控制写入/擦除次数: 这才是Flash/EEPROM寿命的真正瓶颈。

频繁变化的数据(如运行状态、计数器)老老实实放RAM里。

需要掉电保存的数据,尽量打包、延迟写入,避免不必要的擦写。

如果数据量大且更新频繁,考虑使用文件系统+磨损均衡算法(Wear Leveling),让擦写操作均匀分布在整个存储区域,而不是逮着一块地方往死里“薅”。

认真阅读Datasheet,了解你用的那款芯片具体的P/E Cycle指标,并以此作为设计约束。

          

 

3.2 关注数据保持力: 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运行(>10年)、或者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产品。

选择具有良好Data Retention特性的器件。

在设计中考虑数据可能丢失的风险,必要时加入数据校验、备份或定期刷新机制。

理解擦写次数对保持力的影响:一个被写满10万次的单元,其数据保持能力肯定不如只写了10次的单元。

          

 

3.3 确保写入操作的可靠性: 相比于寿命,写入过程中掉电导致数据损坏,是更常见也更致命的问题。

做好电源管理,确保写入操作能完整执行。

使用带有掉电保护功能的文件系统或数据存储方案。    

写入关键数据后进行校验(Read-after-Write Verify)。

          

 

3.4 了解并利用ECC(如果支持): 很多现代Flash控制器内置ECC(Error Correction Code)功能,能自动检测并纠正一定程度的比特错误(通常是1-bit错误)。这对于提升数据可靠性、对抗读干扰、软错误和轻微的数据保持力衰退非常有帮助。了解你的MCU或Flash芯片是否支持ECC,以及如何配置和利用它。

      

 

放下执念,专注核心矛盾!

          

 

兄弟们,别再为‘读’这点小事焦虑了!Flash/EEPROM‘写’才是它的‘氪金点’和‘生命线’。读取操作?那基本就是能用到天荒地老的那种。有那功夫担心读坏,不如多琢磨琢磨怎么少写几次、怎么让数据存得更久、怎么防止写到一半突然断电。抓住主要矛盾,别在次要问题上浪费表情包和脑细胞啦!

          

 

所以,放心大胆地去读吧!只要你的代码逻辑没问题,电源稳如老狗,那Flash里的数据,基本上就是你代码世界里最忠诚的“静默伙伴”之一,默默承受着你一次又一次的“深情凝视”(读取),直到它因为写入次数耗尽或岁月侵蚀而自然老去。

          

 

    

end



下面是更多无际原创个人成长经历、行业经验、技术干货

1.电子工程师是怎样的成长之路?10年5000字总结

2.如何快速看懂别人的代码和思维

3.单片机开发项目全局变量太多怎么管理?

4.C语言开发单片机为什么大多数都采用全局变量的形式

5.单片机怎么实现模块化编程?实用程度让人发指!

6.c语言回调函数的使用及实际作用详解

7.手把手教你c语言队列实现代码,通俗易懂超详细!

8.c语言指针用法详解,通俗易懂超详细!

无际单片机编程 单片机编程、全栈孵化。
评论 (0)
  • ## DL/T645-2007* 帧格式:* 帧起始字符:68H* 地址域:A0 A1 A2 A3 A4 A5* 帧起始字符:68H* 控制码:1字节* 主站:* 13H:请求读电能表通信地址* 11H:请求读电能表数据* 1CH:请求跳闸、合闸* 从站:* 91H:正常应答读电能表* 9CH:正常应答跳闸、合闸* 数据域长度:1字节* 数据域:DI0 DI1 DI2 DI3* 发送方:每字节+33H* 接收方:每字节-33H* 数据标识:* 电能量* 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 变量* 事件记录*
    四毛打印店 2025-04-09 10:53 76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转手绢、跳舞、骑车、后空翻,就在宇树、智元等独角兽企业率领“机器人大军”入侵短视频时,却有资本和科技大佬向此产业泼了一盆冷水。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近日突然对人形机器人发难,他表示“最近几个月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只是买回去做研究的,或者买回去做展示的,这种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商业化,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朱啸虎吐槽。不过,朱啸虎的观点很快就遭到驳斥,众擎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回怼道:“(朱啸虎)甚至问出了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7 19:24 153浏览
  •     根据 IEC术语,瞬态过电压是指持续时间几个毫秒及以下的过高电压,通常是以高阻尼(快速衰减)形式出现,波形可以是振荡的,也可以是非振荡的。    瞬态过电压的成因和机理,IEC 60664-1给出了以下四种:    1. 自然放电,最典型的例子是雷击,感应到电力线路上,并通过电网配电系统传输,抵达用户端;        2. 电网中非特定感性负载通断。例如热处理工厂、机加工工厂对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59 166浏览
  • 曾几何时,汽车之家可是汽车资讯平台领域响当当的“扛把子”。2005 年成立之初,它就像一位贴心的汽车小助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它不仅吸引了海量用户,更是成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眼中的“香饽饽”,广告投放、合作推广不断,营收和利润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风光无限。2021年更是在香港二次上市,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当年3月15日上市首日,港股股价一度高达184.6港元,市值可观。然而,如今的汽车之家却陷入了困境,业务下滑明显。业务增长瓶颈从近年来汽车之家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情况不容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7 21:48 117浏览
  • HDMI从2.1版本开始采用FRL传输模式,和2.0及之前的版本不同。两者在物理层信号上有所区别,这就需要在一些2.1版本的电路设计上增加匹配电路,使得2.1版本的电路能够向下兼容2.0及之前版本。2.1版本的信号特性下面截取自2.1版本规范定义,可以看到2.1版本支持直流耦合和交流耦合,其共模电压和AVCC相关,信号摆幅在400mV-1200mV2.0及之前版本的信号特性HDMI2.0及之前版本采用TMDS信号物理层,其结构和参数如下:兼容设计根据以上规范定义,可以看出TMDS信号的共模电压范
    durid 2025-04-08 19:01 176浏览
  • 文/Leon编辑/侯煜‍就在小米SU7因高速交通事故、智驾性能受到质疑的时候,另一家中国领先的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低调地进行了一场重大人事变动。(详情见:雷军熬过黑夜,寄望小米SU7成为及时雨)4月4日上午,有网友发现余承东的职务发生了变化,华为官网、其个人微博认证信息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不再包括“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的确不再兼任华为车BU董事长,但并非完全脱离华为的汽车业务,而是聚焦鸿蒙智行。据悉,华为方面寻求将车BU独立出去,但鸿蒙智行仍留在华为终端BG部门。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9 15:28 110浏览
  •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化安防需求持续升级,传统报警系统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并重的要求。WT2003H-16S低功耗语音芯片方案,以4G实时音频传输、超低功耗设计、端云加密交互为核心,重新定义智能报警设备的性能边界,为家庭、工业、公共安防等领域提供高效、稳定的安全守护。一、技术内核:五大核心突破,构建全场景安防基座1. 双模音频传输,灵活应对复杂场景实时音频流传输:内置高灵敏度MIC,支持环境音实时采集,通过4G模块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响应速度低至毫秒级,适用于火灾警报、紧急呼救等需即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59 159浏览
  •   工业自动化领域电磁兼容与接地系统深度剖析   一、电磁兼容(EMC)基础认知   定义及关键意义   电磁兼容性(EMC),指的是设备或者系统在既定的电磁环境里,不但能按预期功能正常运转,而且不会对周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难以承受的电磁干扰。在工业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大功率电机、变频器等设备被大量应用,现场总线、工业网络等技术也日益普及,致使工业自动化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电磁兼容(EMC)问题也越发严峻。   ​电磁兼容三大核心要素   屏蔽:屏蔽旨在切断电磁波的传播路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7 22:55 264浏览
  •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音交互正以颠覆性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生活体验。WTK6900系列语音识别芯片凭借其离线高性能、抗噪远场识别、毫秒级响应的核心优势,为智能家居领域注入全新活力。以智能风扇为起点,我们开启一场“解放双手”的科技革命,让每一缕凉风都随“声”而至。一、核心技术:精准识别,无惧环境挑战自适应降噪,听懂你的每一句话WTK6900系列芯片搭载前沿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自适应降噪算法,可智能过滤环境噪声干扰。无论是家中电视声、户外虫鸣声,还是厨房烹饪的嘈杂声,芯片均能精准提取有效指令,识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40 196浏览
  •     在研究Corona现象时发现:临界电压与介电材料表面的清洁程度有关。表面越清洁的介电材料,临界电压越高;表面污染物越多的地方,越容易“爬电”。关于Corona现象,另见基础理论第007篇。    这里说的“污染物”,定义为——可能影响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电离气体)的任何情况。    IEC 60664-1 (对应GB/T 16935.1-2023) 定义了 Pollution Degree,中文术语是“污染等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06 118浏览
  •   物质扩散与污染物监测系统软件:多领域环境守护的智能中枢   北京华盛恒辉物质扩散与污染物监测系统软件,作为一款融合了物质扩散模拟、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可视化等多元功能的综合性工具,致力于为环境科学、公共安全、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接下来,将从功能特性、应用场景、技术实现途径、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对这类软件展开详尽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物质扩散与污染物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物质扩散与污染物监测系统。这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09 14:54 124浏览
  •   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的创新引擎   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作为融合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AI)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综合性平台,致力于达成高精度、高效率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目标。借助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路径,该系统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输送关键数据支撑。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北京五木恒润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卫星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08 16:19 96浏览
  • 文/郭楚妤编辑/cc孙聪颖‍伴随贸易全球化的持续深入,跨境电商迎来蓬勃发展期,物流行业 “出海” 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加之国内快递市场渐趋饱和,存量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国内头部快递企业为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增长曲线,纷纷将战略目光投向海外市场。2024 年,堪称中国物流企业出海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众多企业纷纷扬帆起航,开启海外拓展之旅。然而,在一片向好的行业发展表象下,部分跨境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它们受困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以及复杂的国际物流环境,陷入了微利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9 15:15 114浏览
  •   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全面解析   一、系统概述   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是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图像处理算法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综合应用平台,旨在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该系统通过融合多源卫星数据(如光学、雷达、高光谱等),结合AI驱动的智能算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测绘流程,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领域。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卫星图像智能测绘系统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08 15:04 108浏览
  •   物质扩散与污染物监测系统:环境守护的关键拼图   一、物质扩散原理剖析   物质扩散,本质上是物质在浓度梯度、温度梯度或者压力梯度等驱动力的作用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迁移的过程。在环境科学范畴,物质扩散作为污染物在大气、水体以及土壤中迁移的关键机制,对污染物的分布态势、浓度动态变化以及环境风险程度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影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物质扩散与污染物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物质扩散与污染物监测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物质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09 11:24 69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