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星标我/
比大部分人早一步看见未来
今年开年以来,运营商似乎找到了一门新生意——卖DeepSeek一体机。
比如,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就透露,2025年2月推出的DeepSeek一体机,上线仅75天便锁定3000余个商机,签约项目突破500个,累计合同金额高达6亿元人民币。
那到底,卖DeepSeek一体机这门生意赚不赚钱呢?是不是跟运营商其他硬件生意那样平进平出,只是“过个手”,看上去营收很大,实质利润微薄,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我们来看看DeepSeek一体机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基础硬件销售
运营商销售的DeepSeek一体机基本上是采用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与相关的自主可控技术,根据官方数据,能满负荷运行DeepSeek大模型的一体机(如搭载8卡H20 GPU),硬件成本约100万元人民币,而售价可以达到160万元,理论利润率可达100%。
而其他高并发场景的定制机型(如石油建模专用版)因需适配行业算法,售价可达300万元以上,进一步放大利润空间。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理论上的利润率,实际上不可能高。
第二,算力租赁与持续服务收费
DeepSeek一体机作为集成设备,其硬件仅包含GPU/昇腾芯片、存储模块等物理组件,实际运行大模型需依赖云端算力集群调度,硬件本身无法独立完成复杂模型推理任务。这意味着,客户采购硬件后需持续支付算力租赁费,包括GPU集群使用、模型更新支持等。
还有一点,政企客户业务存在高峰/低谷波动(如政务系统节假日低负载、金融交易日高并发),需按需调用云端弹性算力资源。比如,中国联通通过“星罗”调度平台提供公有云/私有化算力服务,按Token消耗量阶梯定价(如R1模型每百万Token收费16元)。据了解,典型政企客户年算力支出可达硬件采购成本的3-5倍。
此外,针对政务、金融等高安全需求客户,运营商收取本地化部署的定制服务费,包括数据安全加固(如中国石化项目支付10%的额外安全适配费)、推理加速技术支持(提升效率近一倍的技术服务单独计价)。更具体的,模型算法平均每季度迭代一次(如UltraMem架构使推理速度提升2-6倍),客户需支付更新服务费以获取性能优化。
第三,生态合作与技术服务分成
运营商通过规模销售DeepSeek一体机吸引开发者,当合作伙伴基于API开发商业应用时,运营商从收入中抽佣。例如,据了解,某企业调用DeepSeek-R1模型处理100万Token需支付16元,其中0.48-0.8元归运营商。
还有,运营商可以通过实现跨行业解决方案复用以降低成本,比如,运营商将石油、通信等行业的成熟方案(如智能供应链优化)复用于医疗、教育领域,边际开发成本大幅降低,形成规模收益。例如中国电信的推理加速技术已适配12个垂直行业,单行业年服务费超2000万元。
第四,政策红利与成本优化
政企客户采购自主可控方案可享受最高30%的财政补贴,运营商通过税收优惠进一步压缩成本。例如某省级政务项目采购200台昇腾一体机,实际净利率提升至65%。
规模效应实现降本,运营商年采购国产GPU芯片超10万张,推动单卡成本年均下降15%。结合跨节点专家并行技术,算力利用率从行业平均的40%提升至78%,单位Token成本降低52%。
AI一体机绝对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据某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AI一体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运营商凭借全栈自主可控优势,有望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该模式已在中石化、三大运营商等标杆项目中验证可行性,形成“硬件溢价+服务复购+生态增值”的三重盈利飞轮。
当然,这么好的生意,自然不会让运营商吃独食,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 60 家公司推出了DeepSeek一体机产品,其中云厂商是一大主力,除腾讯云还比较克制没推一体机,其他几家,包括阿里云、火山引擎、百度云、天翼云、优刻得等都心照不宣的推出相关产品,结合模型、算力规模、品牌不同,价格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毫无疑问,等着运营商的,又将是一场血战!
以上全为白犀牛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