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街老李
2025年3月20日,吉利汽车以一份“营收首破2400亿、净利润暴增213%”的财报点燃资本市场,但镁光灯外,投资者更关心另一个问题:极氪拆分独立后,吉利和极氪两大汽车集团将来如何发展。
按照历史发展规律,车企的转型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定力与资源腾挪的艺术。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吉利这场“分家”背后的产业逻辑与资本棋局,聊聊吉利的减法和极氪的加法。
吉利的减法
在聊吉利和极氪的话题前,我们要意识到,目前全球龙头汽车企业都面临转型难题,比如欧洲的宝马、奔驰,中国的吉利、长城等。从现状看,因战略定位和机制等优势,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车企转型速度更快,这次极氪从吉利拆分,本质上既是为实现新能源转型,也是为实现战略资源最大化。
2025年3月20日,吉利汽车以“量价利”三位一体的增长交付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从销量来看,全年新车销量达217.7万辆,同比增长32%,超额完成200万辆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88.8万辆,同比激增92%,渗透率攀升至41%,单月渗透率最高突破58.6%,这标志着吉利新能源的转型已经实现巨大突破。
从营收层看,营业收入高达2402亿元,同比增长34%,连续四年保持超30%增速。其中,整车业务收入2030.6亿元,同比提升36%,单车平均收入为10.74万元,较2023年增长2.5%。从利润层面看,全年归母净利润166.3亿元,同比暴涨213%,扣非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52%,毛利率提升0.6个百分点至15.9%。
实际上,这份财报在资本市场的预期范围内,因为在过去的2024年,吉利汽车的表现基本上符合大家的预期,但大家没有想到,李书福的战略目光更加长远,去年四季度台州宣言发布以后,通过战略聚焦,李书福要打造全球一流的世界级汽车集团。
未来,吉利汽车集团将以银河作为主要的产品系列,重点推动经济型市场的发展;极氪汽车集团将以领克和极客双品牌作为引领,重点打造高端豪华的新能源汽车,很多人会问,两者拆分之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老李的答案是前者。
老李前段时间走访了一些金融机构,持有弊大于利的观点的朋友并不多,大家主要是担心,拆分以后吉利汽车集团的业绩会受到影响和极氪汽车集团销量不及预期。老李认为,这种想法不值得担忧,因为在2024年吉利汽车集团三大品牌矩阵展现差异化竞争力:
吉利银河全年销售49.4万辆,以80%增速抢占主流市场,基本上完成了主流市场的新能源转型,银河E5、星愿等爆款则夯实15万级市场统治力。
极氪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87%稳居豪华纯电赛道,在三十万以上的纯电市场属于第一梯队。
领克销量28.5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58.8%,EM-P插混车型贡献超26万辆销量。
毫无疑问,极氪汽车集团的双品牌已经稳定在五十万左右的销量,基本上属于一流豪华品牌的销量范畴,要知道目前BBA在中国的销量也不过是五十万到八十万台,按照过往的增速,双品牌很有可能在三年后实现百万销量。
对于吉利汽车集团来说,拆分之后新的集团将更加聚焦在主流市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集中在二十万以上的细分领域市场,在二十万以下的经济型市场,除了比亚迪以外,并没有竞争力特别强的品牌和产品,吉利银河系列算是有力的竞争者,战略聚焦后,吉利集团会给予银河、中国星等主流高端产品更多的资源投入,将会给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系列为代表的经济型车型带来新的冲击。
其实老李给这个结论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任何一个汽车细分市场,都不可能有寡头垄断。
极氪的减法
老李前段时间走访二级市场,大家对极氪汽车的信心要更强一些,因为所有人都相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将是一个持续五到十年的动作,购买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人会越来越多,不会缺少市场。
极氪汽车2024年财报展现了其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强劲增长势头,全年交付22.21万辆,同比增长87.2%,接近23万辆年度目标的96.5%,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季度单季交付7.93万辆,同比增幅达99.8%,下半年市场渗透率的加速提升。
支撑投资人信心,极氪精准的产品矩阵布局——极氪001以超8万辆销量稳居25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冠,极氪7X和009分别斩获20万以上纯电SUV、40万以上MPV细分市场冠军,单车平均售价攀升至24.4万元,在高端市场形成了对BBA电动车型的实质性挑战。
从财务方面看,全年总营收达759.1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汽车销售收入553.2亿元,同比增长63.1%,占总营收的72.8%,在此可以看出,相较于蔚小理等新势力,极氪背靠吉利集团的战略资源整合优势尤为凸显,这不仅体现在SEA浩瀚架构带来的70%零部件通用率、研发周期缩短30%等技术红利,更反映在持续优化的盈利能力上——整车毛利率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15.6%,其中第四季度达到17.3%的年内峰值,距离20%的行业标杆水平仅一步之遥。
2024年,领克汽车的营收在450亿元左右,毛利率为15%到20%,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合并后的极氪汽车整车毛利率有可能提升到20%以上。原因很简单,因为整车毛利率的阶梯式攀升,不仅得益于高端车型占比提升,也得益于与领克整合后的协同效应。
这种效应在合并后会放大,2024年领克营收约450亿元、毛利率15%-20%,其28.5万辆销量中58%为新能源车型,与极氪形成“纯电+混动”双线作战格局,双品牌供应链整合使采购成本下降10%-15%,渠道共享带来单店运营成本降低20%,最后实现的是整车毛利润和企业毛利润的提升。
当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从“能否生存”转向“何时盈利”,极氪展现的不仅是单车模型健康度,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升级的策略——以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以专业化整合降本增效,用全球化视野打破市场天花板。老李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化这条赛道上,极氪汽车集团很可能会成为国内跑出的第一个兼具规模效应与盈利能力的中国豪华品牌。
从这个角度看,大家担心提到的全年净亏损仍达57.91亿元就不是问题了,毕竟极氪汽车的利润同比收窄了29.9%,第四季度单季净亏损仅8.2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2.1%,随着合并后的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优化,新的汽车集团实现大规模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战略的艺术
谈到这里,老李想和大家聊一聊,吉利的整合背后所体现的李书福的战略思想。
在汽车行业,一家企业想活三到五年很容易,十年也不难,但如果连续三十年都能够实现高速的发展,这背后对于企业的操盘要求非常非常之高,吉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速发展了三十年,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大家思考。
在二级市场,很多人非常关心企业的传承问题,一个创始人能够保持十多年的行业引领已难能可贵,但吉利汽车高速发展了三十年。很多时候,大家都能够有相同的想法,比如说组织的改革、技术的发展以及品牌的分层,但几乎没有人能把握合适的操盘节奏,简单说就是,大家都知道干什么,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干。
熟悉吉利的朋友都知道,吉利每隔五六年就会有一次战略的聚焦,比如2010年收购沃尔沃、2014年回归吉利一个品牌、2016年发布领克品牌、2021年极氪汽车和大家见面,实际上,台州宣言发布以后,吉利这一轮的整合本质上资源分配与能力重构。
这几年,无论是吉利内部的情况(如品牌分布、研发水平、渠道拓展、组织能力)还是行业外部的情况(整合重组、价格竞争、品牌升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实现200万销量后,吉利必然要开展新的战略调整。
一方面,在经济型市场,吉利汽车集团已经站稳脚跟,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高端化的速度要远超预期,谁能够成为领先的具有规模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头部集团,谁就能够在高端豪华品牌的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这两年,蔚来、理想、问界以及比亚迪都在积极向上发力,但谁也无法实现百万级的高端产品销量,与此同时,BBA在中国市场遇到了滑铁卢,未来,中国乃至全球必然要出现一家领军的新能源高端汽车集团,李书福的追求也是如此,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极氪的拆分,其战略前景就会马上打开。
当极氪在纽交所敲钟时,资本市场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新品牌的崛起,更是智能电动时代产业重构,同时,李书福用这场“分家”证明,中国车企的终极竞争力不在技术参数,而是对产业节奏的把握和全球化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