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星标我/
比大部分人早一步看见未来
3月13日,中国移动组织2025年度外派参股企业人员进行履职述职,参与人员涵盖了外派至参股企业的60余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13家已开展股权投资的二级单位相关负责人,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王利民、副总经理程建军出席并讲话。
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参与,表明投资业务已成为中国移动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正呈现深耕细作、专业规范的发展态势。
而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国企资本运作的规范化升级,更揭示出中国移动在通信产业变革中战略投资者的核心逻辑——
- 01 -
从财务投资到生态共建的范式跃迁
中国移动的投资布局已超越传统财务投资范畴,呈现出"资本+技术+场景"的生态闭环构建野心。例如对科大讯飞、大华股份的持股,本质是通过股权投资建立基于AI语音、智能安防等底层技术生态,再将其嵌入自身5G网络、云服务等场景,实现技术反哺。这种"产投协同"模式,实则是将投资作为技术预研的延伸,规避了传统研发的高试错成本,形成"以资本换时间"的创新加速器。
值得注意的是,其外派人员管理机制暗含"价值捕获"密码——要求董事监事既维护股东权益又推动战略协同,实则是构建"资本纽带+业务纽带"的双重绑定,在这种机制下,被投企业不再是财务报表上的冰冷数字,而是成为中国移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战略版图中的活体细胞。
- 02 -
重构通信产业的估值坐标系
在5G投资回报周期拉长、传统业务增长见顶的行业困局下,中国移动的资本运作实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突围。通过设立5G产业基金、布局AI芯片企业,实质是将运营商角色从"管道提供者"升级为"生态组织者"。这种转型或将改写行业估值逻辑——市场可能从关注用户ARPU值转向评估其产业生态的协同乘数效应。
对比AT&T等国际运营商剥离非核心资产的收缩策略,中国移动的逆势扩张更具前瞻性。其投资组合中既有大华股份等成熟企业保证当期收益,又包含AI初创公司储备未来动能,这种"杠铃策略"在通信业衰退周期中构建了风险对冲机制。
- 03 -
市场化基因与政治属性的融合实验
中国移动的投资管理体系堪称国企改革的微观实验室。将党组织建设嵌入投决流程,同时引入中金公司等市场化机构提供行业研判,这种"红色资本"的混合治理模式,既确保国家战略落地,又维持资本运作效率。其价值在于探索出国有资本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范式:通过外派人员的"双重身份",破解了国企投资中常见的决策僵化与风险规避倾向。
值得关注的是风险管控的创新性。建立"选好、管好、支撑好"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实质是将纪检监察体系与投后管理融合。例如履职台账制度,既可追溯决策责任,又能积累投资经验数据,这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风控能力的做法,或将成为国企混改的新标配。
从本次会议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在投资领域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通过明确的战略规划、严格的管理要求、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善的支撑体系,中国移动正以正规军的姿态在投资领域稳步前行,为建设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提供坚实的资本支撑。
而对通信行业而言,中国移动的实践揭示出关键趋势: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正从网络覆盖密度转向产业连接广度。那些能通过资本纽带整合上下游、构建技术共同体的企业,或将主导6G时代的产业格局。这种变革不仅关乎商业竞争,更将重塑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层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