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推动汽车商业模式与估值重塑,车企迎来升维之战。AI 发展有望推动汽车商业模式从1.0 传统硬件销售,走向2.0“硬件+软件”模式,最后升级至3.0“硬件+软件+服务”综合模式。中期视角下,商业模式变化带来市场空间扩张,预计2.0 模式下国内市场空间有望从2025 年的0.9 万亿增至2030 年的4.3 万亿,CAGR 36%。长期视角下,车企AI 体系搭建完善后有望将商业版图拓展到更多领域,完成从高端制造企业向AI 科技企业的转型。无论是未来市场扩张带来的终局量价提升,还是对标美股科技/港股互联网,新能源车企的PE/PS 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AI 时代,车企本身就是软硬结合的佼佼者。
理想第一梯队进行整车企业的AI 转型。理想目前已成为月销5 万辆的规模化高端车企,基于对未来AI、软硬件竞争的判断,率先从一众车企中跳出垂类AI,于2024 年末宣布将转型为人工智能企业,计划2027 年左右实现L4 智驾,且将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目标2030 年成为全球领先的AI 企业。
AI 软件竞争:理想已处于整车行业头部。数据:2024 年销量50 万辆、累计智驾行驶里程29 亿公里,销量优势形成"销量增长-数据积累-技术升级-销量增长"的正循环。算力:高算力支撑模型快速迭代,与火山引擎合作布局云端算力已达8.EFLOPS,长期目标100 EFLOPS 以实现L4 智驾。算法:率先在智驾上使用端到端+VLM 架构、规划VLA,推出基座大模型MindGPT 并持续增加对基座大模型的研发投入。团队和机制:创始人李想具备互联网+造车基因、极强商业理解能力,机制上学习华为升级矩阵型组织,并调整组织架构以强化对AI 的资源投入。
车企硬件竞争:“6+1”竞争框架下,公司“3 长板+4 无短板”,竞争力已充分验证。整车企业在硬件商业模式下的竞争由“6+1”能力决定,包括6 个上层能力即产品定义、研发、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制造和广宣能力和1 个底层能力即复杂体系的管理能力。理想的成功之路已经验证公司在管理、研发和产品定义能力上表现优异,其它4 个维度处于中上水平,整体竞争力极强,为未来软硬件结合的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