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请回答,谁在技术和法律之间裸奔?

原创 autocarweekly 2025-04-02 11:52

文|江小花


3月29日,三个女大学生开着一辆小米su7,去安徽池州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高速公路上,她们开启了车辆的高速noa功能,也就是高速辅助驾驶功能,发生车祸撞击护栏,车辆起火,导致三位花季少女丧生。



事件在两天之后,才突然横扫了微博热榜,进而引发了新能源智能汽车上路以来,最大的舆论热度。


目前,事故原因和过程细节并没有可信的官方说法。以我对交通事故调查的经验来看,至少短期内,公众也无法看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的可信信息: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三位乘员到底是因何死亡?车辆的起火原因是什么?车门是否锁死,导致乘员无法逃生?


不光是国内,国外也一样。类似的事故的调查可能长达数年。


这些,当然是事故责任会被如何认定的关键。但是,这些问题里面其实已经隐藏了一个无奈的现实,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的时候,导致的事故责任,是由驾驶者来承担的。


法规、你的车辆用户手册、你在开通高阶智驾功能之前做的一份卷子,以及昨晚之后签的免责协议,还有你在驾驶中手如果离开了方向盘,车辆会对你的提醒,都在告诉驾驶者这一点。


理论上,任何一个消费者坐到一款有高阶智驾技术车辆的方向盘前,都应该知晓:你目前是在技术和法规之间裸奔的。



这句话,我在很多篇稿子里都写过。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用户会无视这个现实呢?


整个行业对智驾的过度宣传是必须要进行反思的。


首先,在宣传智能驾驶的时候,不应该出现模糊概念。


比如“智驾”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个非标概念。有任何一个官方的可信机构,或者任何一家企业对“智驾”这两个字进行过明确的界定吗?


不仅没有,企业还用更为模糊的l2+、l2++++,乃至暗示性的l2.9999999999来做传播。还有很多普通用户绝无可能分辨的概念,比如noa、nzp等等,区别是什么,边界是什么?


l2—l5,在产业内有一定的共识性描述,但在用户端,完全是糊涂概念。里面对应的企业、产品与用户的法律关系,也无人细究。


事实上,现在所说的所有智驾,包括今年底明年初就会有产品落地的l3级产品,都是智能辅助驾驶。什么概念呢?在燃油车时代就有的概念,至少在法律义务上跟你十年前使用的那些adas、llm基本没有差别。


而在传播上,不仅很多企业的老总,在新车发布会、技术发布会、战略发布会上,经常高频说出:解放双手、解放双眼、解放注意力,这些虎狼之词,即便没有直接说出这些话的老总们,也时常用“场景”描述、借用抢鲜体验媒体的描述、段子碎碎念描述,来暗示自家的辅助驾驶,其实就已经是可以放心放手的自动驾驶了。


我甚至听到过这样的表述:你的手还得放在方向盘上,不是车子需要你这么做,是法规要求的。


很多来自媒体的声音同样有很强的误导性。比如,在测试一款有所谓智驾功能的产品时,如今基本一致的规格,就是测试这款车在尽量复杂的路况下,是否需要接手,越少需要接手,智驾就越牛。


简单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一个用户为什么会选择智驾型的产品?无非下面几个原因:


一类是尝鲜型用户,他们当然会觉得智驾能力越强的产品,就越能上头。无意冒犯,客观上说,这一类用户通常有一个特点是“胆大”。


我们甚至会看到短视频里有很多,车开在高速公路上,但驾驶员坐在驾驶位上把座椅放倒睡觉的视频,甚至还有驾驶位上压根没有人,后座还坐着孩子的视频。多喜闻乐见的爽剧啊,可是在这里,爽文不光脑腐,还可能要命啊。


一类是在整个有利于智驾推进的舆论环境下,觉得技术大概成熟了,可以购买的用户。这类用户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真的是觉得,开车、停车是一件费劲事情的用户,智驾可以帮他们弥补开车技术的不足,或消除驾驶疲劳的。


对于这一类用户而言,智驾技术做得越好,被信任度越高,一旦发生事故的时候,后果也可能会更严重。


我举个例子。


有些车子你开启了智驾之后,双手如果脱离方向盘了,在提示之后(不同产品,会有不同的提示次数)你仍然没有接管,那么车辆会自动关闭智驾,并提示你接管。这似乎是保护性措施吧?


可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在高速公路上,路况比较复杂,你突然需要接管的话,对于新手,或者注意力走得比较远的驾驶者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状态。智驾导致的事故,绝大多数像这次小米su7的事故一样,都是在最终碰撞发生前,驾驶者是接管了车辆的。但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突然接管本身,就是智驾中一个巨大的风险点。


当然,还有一批用户是买了有智驾的车之后,仍然会履行驾驶者的法定义务的用户。车企当然希望所有智驾用户都是这样的用户。但这怎么可能?


小米的这次事故,既不是第一起智驾导致的恶性事故;也不是第一起车辆碰撞后快速起火的事故;更不是第一起事故中,疑似门锁锁死,可能导致乘员无法离车逃生的事故。


但为什么,之前那些事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分析和反思?为什么甚嚣尘上的从来不是这些应该被关注的事故,而是那些可能误导了用户的美丽的智驾故事?



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媒体人,近一年,特别是今年所谓的“全民智驾”概念爆火之后,跟我来咨询带高阶智驾功能的朋友明显越来越多。有些是朋友或亲戚的孩子,是他们的第一款车;有些则是朋友本身,这说明,接受智驾的用户已经越来越多,并且理性消费者也已经开始认可智驾产品了。


但是,这些用户中,我无法分辨,他们到底对智驾这个不应该存在的模糊传播概念,有没有理性的认识。


需求当然是美好的。比如我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如今容易出现午后驾车犯困的状况,这时候要是能有个智驾,来辅助我一下该多好,最初的想法可能就是万一出现个状况可以救个急,这些不就是很多企业宣传中说的,智驾或者aeb、aes救了多少用户的命,避免了多少事故嘛。我看车企宣传的一年避免的事故总数,早就远超去年交通事故的总数了。


然后呢,我发现果然这东西好用,而且能救命,就开始更放心的使用智驾。所有开智驾车的,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并且我只要一天不出事,还会去安利我的朋友,牛叉爆了啊。


最后呢?最后就交给概率。你是否遇到了智驾尚未覆盖的场景?以及你是否遇到了电子产品无法避免的失灵、紊乱的概率。


没错,无法避免,概率明确。每包香烟上都印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没哪款智驾车方向盘上会告诉你,电子控制有失灵概率吧?传播的时候他们会说,我有冗余,能基本消除这样的概率。


相比于香烟而言,智驾一旦出问题,产生的后果更直接,更严重吧?用车、开车的人口,不比抽烟的少吧?


这些事情现在经常被鄙夷的传统汽车企业大多数是清楚的。所以你看一开始他们对此是谨慎的,但之前几年的时间里,一家家新兴车企,一个个科技汽车博主,在整个舆论场中所做的“用户心智教育”何其成功?让人无法忽视。


李彦宏当初第一个在北京五环,坐在一辆驾驶位空着的车上做的那场直播,据说也就吃了一张略微大一点的罚单;那么多场以车辆智驾功能为主题的发布会,背书都是成功,而不是反思;那些把在驾驶座上睡觉的视频发到平台上的用户、自媒体,享受了流量。


没人管。没人一遍遍告诉用户,你在裸奔,你的行为可能要命,自己的或别人的命。要了命的事故,换来的多数是一份声明,我们同情、关注,但无责。


好了,如今要全民智驾了,所有车企基本上都下场了。明年就要l3了,就我知道的就有七八款l3明年要落地。可法规依然没有准备好要调整保险责任,所以l3的开始,用户最大的保障仍然至多是有些车企自己开了保险公司,自己给用户上一份额外的保险。


还要感谢小米的流量,这几年以来,对于智驾、或电池起火的事故,我们看不到统计,看不到处理结果,自然也看不到在市场搏杀中焦头烂额的企业的反思。靠着小米的流量,这次这事儿才引发了如此巨大的讨论。


其实雷军在小米汽车的宣传中,对所谓智驾的宣传算是很克制的。或许因为他意识到了风险,也或许小米的智驾还没有领先。


但是,成功的用户心智影响,让三位女大学生还是开启了su7的高速noa,根据小米的回应,存在车内多次提醒,但驾驶员仍未反应的状况。


然后,或许她们遇到了概率、或许遇到了没有覆盖的场景,或许……总之,她们遇到了最坏的状况。


而这种状况可能会发生,是产业、企业、媒体应该反复告知用户的。因为这种状况的代价是生命,而企业的代价很多时候竟然只是声明。


在燃油车时代,我有一次开车,双手离开方向盘打开了一瓶水。旁边的老司机立刻警告我你不能这样。因为如果这时候发生意外,人是无法及时处置的。就算一个人开车,至少也应该一只手抵在方向盘上拿着水瓶,另一只手拧开瓶盖。


没有谁能在手和注意力都不在行驶路线上的时候,及时接管并应对突发状况的。



我相信这次的事故对雷军本人是有极大触动的,无论他会怎么处理。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企业或老板用高情商来应对一下,私下赔付一下受害者家属,然后舆论又是一片和气了。


这事儿需要看到的是深刻的反思,企业的、行业的、交管的、社会的、不遗余力推动智驾产业的力量的。包括智驾汽车的用户的。当然还有媒体的。


从事制造业之后的雷军,这可能是他的小米制造出来的那些美轮美奂的产品,第一次和多人伤亡联系在一起。


吉利汽车ceo淦家阅有一次跟我聊起过,说准备履任ceo之前,他对吉利汽车后续要怎么发展是有很多想法的,上任之后第一天,他就被带到吉利内部保密级别很高的一个“事故档案室”,里面记录了所有有记载的事故。


出来以后他就重新对之前的想法进行梳理,在所有想法前面,加上了“安全第一”。一个情感正常的人,都会被震慑。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车企都有这样一次ceo上岗教育,更不知道新兴的汽车企业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档案室。但是,得有啊!从你造车那天开始!


任何新技术的诞生,都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这没毛病。170年前,汽车刚出来的时候,也附带着大量的恶性交通事故。汽车的安全也是一个个事故的代价累计至今的。


但是,时间到了2025年,我们没有可能在这个时候面对技术与生命的话题,要把170年前的路再走一遍吧,仅仅是因为软件要开始定义汽车了?


所以,在汽车安全面前,科技人文主义那一套逻辑,请慎重。


科技发展当然会伴随代价,科技也终归要发展的。但是,如果科技的发展让个人付出的代价,不只是失业、知识落伍、信息茧房这些慢性伤害,而是非常直接的生命代价的话,麻烦不要轻飘飘的说,这只是科技发展的代价。在科技革命完成后,我们的交通意外死亡率一定会大幅下降。现在,麻烦忍耐一下。


沃尔沃在某一年公司内部的一场交通安全会议上,相关部门做了一个报告,说之前一年瑞典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是325人,沃尔沃计划通过一年的努力,把这个数字降低到75人。


结果大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了75个家庭的画面,从原本的幸福快乐,到失去亲人后的灰暗、沮丧。报告部门几乎当场就崩溃了,立刻表示,从今年开始,我们的目标永远是零,只能是零。


交通意外导致的死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是零。但是,作为车企,你的安全目标得永远是零,是零!


这个目标不光应该约束你的质量部门,还有技术部门、测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前瞻技术部门、产品定义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


还有你的宣传营销部门。不要用可能要命的事情,来影响用户心智。


我支持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但请至少现在,一次次的告诉他们,他们是在技术和法规中间裸奔的。


autocarweekly 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评论 (0)
  •     在研究Corona现象时发现:临界电压与介电材料表面的清洁程度有关。表面越清洁的介电材料,临界电压越高;表面污染物越多的地方,越容易“爬电”。关于Corona现象,另见基础理论第007篇。    这里说的“污染物”,定义为——可能影响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电离气体)的任何情况。    IEC 60664-1 (对应GB/T 16935.1-2023) 定义了 Pollution Degree,中文术语是“污染等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06 45浏览
  •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化安防需求持续升级,传统报警系统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并重的要求。WT2003H-16S低功耗语音芯片方案,以4G实时音频传输、超低功耗设计、端云加密交互为核心,重新定义智能报警设备的性能边界,为家庭、工业、公共安防等领域提供高效、稳定的安全守护。一、技术内核:五大核心突破,构建全场景安防基座1. 双模音频传输,灵活应对复杂场景实时音频流传输:内置高灵敏度MIC,支持环境音实时采集,通过4G模块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响应速度低至毫秒级,适用于火灾警报、紧急呼救等需即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59 68浏览
  •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音交互正以颠覆性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生活体验。WTK6900系列语音识别芯片凭借其离线高性能、抗噪远场识别、毫秒级响应的核心优势,为智能家居领域注入全新活力。以智能风扇为起点,我们开启一场“解放双手”的科技革命,让每一缕凉风都随“声”而至。一、核心技术:精准识别,无惧环境挑战自适应降噪,听懂你的每一句话WTK6900系列芯片搭载前沿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自适应降噪算法,可智能过滤环境噪声干扰。无论是家中电视声、户外虫鸣声,还是厨房烹饪的嘈杂声,芯片均能精准提取有效指令,识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40 79浏览
  • 贞光科技作为三星电机车规电容代理商,针对电动汽车领域日益复杂的电容选型难题,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面对高温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纹波电流和小型化等严苛要求,三星车规电容凭借完整产品矩阵和卓越技术优势,完美满足BMS、电机控制器和OBC等核心系统需求。无论技术选型、供应链保障、样品测试还是成本优化,贞光科技助力客户在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中占据技术先机。在电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汽车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器件,电容的选型已成为困扰许多工程师和采购人员的难题。如何在众多参数和型号中找到最
    贞光科技 2025-04-07 17:06 36浏览
  • 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诊断仪等)对PCB的精度、可靠性和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这类设备需要处理微伏级信号、高频数据传输,同时需通过严格的EMC/EMI测试。制造此类PCB需从材料选择、层叠设计、工艺控制等多维度优化。以下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分享。 1. 材料选择:高频与生物兼容性优先医疗影像设备PCB常采用 Rogers RO4000系列 或 Isola FR4高速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并保证信号稳定性。例如,捷多邦在客户案例中曾为某超声探头厂商推荐 Rogers RO4350B
    捷多邦 2025-04-07 10:22 90浏览
  • 引言:小型化趋势下的语音芯片需求随着消费电子、物联网及便携式设备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对芯片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厂家凭借其创新的QFN封装技术,推出WTV系列(如WTV380)及WT2003H系列语音芯片,以超小体积、高性能和成本优势,为紧凑型设备提供理想解决方案。产品核心亮点1. QFN封装技术赋能超小体积极致尺寸:WTV380采用QFN32封装,尺寸仅4×4毫米,WT2003H系列同样基于QFN工艺,可满足智能穿戴、微型传感器等对空间严苛的场景需求。高密度集成:QFN封装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8:47 83浏览
  • 引言:POPO声的成因与影响在语音芯片应用中,WT588F08A作为一款支持DAC+功放输出的高集成方案,常因电路设计或信号处理不当,在音频播放结束后出现POPO声(瞬态噪声)。这种噪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暴露电路设计缺陷。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解析POPO声的成因并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一、POPO声的根源分析1. 功放电路状态切换的瞬态冲击当DAC输出的音频信号突然停止时,功放芯片的输入端若处于高阻态或无信号状态,其内部放大电路会因电源电压突变产生瞬态电流,通过喇叭表现为POPO声。关键因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9:01 95浏览
  • 及时生产 JIT(Just In Time)的起源JIT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仰赖进口原物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当时日本的生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在原物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库存、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性费用。根据这种思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即 JIT,并由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它不断地用于汽车生产,随后被越来越多的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采用,为日
    优思学院 2025-04-07 11:56 89浏览
  • 在全球电子产业面临供应链波动、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安博电子始终秉持“让合作伙伴赢得更多一点”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稳健、高效、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依托覆盖供应商管理、品质检测、智能交付的全链路品控体系,安博电子不仅能确保电子元器件的高可靠性与一致性,更以高透明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助力客户降低风险、提升运营效率,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塑造更具前瞻性的产业生态。动态优选机制:构建纯净供应链生态安博电子将供应商管理视为供应链安全的根基。打造动态优选管控体系,以严格
    电子资讯报 2025-04-07 17:06 49浏览
  • 在追求环境质量升级与产业效能突破的当下,温湿度控制正成为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核心命题。作为环境参数中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的精准调控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人居环境的期待,更深度关联着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及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从应用场景上看,智能家居领域要求温湿度系统实现与人体节律的协同调节,半导体洁净车间要求控制温湿度范围及其波动以保障良品率,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则依赖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防各种产品的腐损与锈化。温湿度传感器作为实现温湿度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其重要性正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而出。温湿
    华普微HOPERF 2025-04-07 10:05 87浏览
  •   工业自动化领域电磁兼容与接地系统深度剖析   一、电磁兼容(EMC)基础认知   定义及关键意义   电磁兼容性(EMC),指的是设备或者系统在既定的电磁环境里,不但能按预期功能正常运转,而且不会对周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难以承受的电磁干扰。在工业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大功率电机、变频器等设备被大量应用,现场总线、工业网络等技术也日益普及,致使工业自动化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电磁兼容(EMC)问题也越发严峻。   ​电磁兼容三大核心要素   屏蔽:屏蔽旨在切断电磁波的传播路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7 22:55 67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转手绢、跳舞、骑车、后空翻,就在宇树、智元等独角兽企业率领“机器人大军”入侵短视频时,却有资本和科技大佬向此产业泼了一盆冷水。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近日突然对人形机器人发难,他表示“最近几个月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只是买回去做研究的,或者买回去做展示的,这种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商业化,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朱啸虎吐槽。不过,朱啸虎的观点很快就遭到驳斥,众擎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回怼道:“(朱啸虎)甚至问出了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7 19:24 68浏览
  •     根据 IEC术语,瞬态过电压是指持续时间几个毫秒及以下的过高电压,通常是以高阻尼(快速衰减)形式出现,波形可以是振荡的,也可以是非振荡的。    瞬态过电压的成因和机理,IEC 60664-1给出了以下四种:    1. 自然放电,最典型的例子是雷击,感应到电力线路上,并通过电网配电系统传输,抵达用户端;        2. 电网中非特定感性负载通断。例如热处理工厂、机加工工厂对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59 44浏览
  • 曾几何时,汽车之家可是汽车资讯平台领域响当当的“扛把子”。2005 年成立之初,它就像一位贴心的汽车小助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它不仅吸引了海量用户,更是成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眼中的“香饽饽”,广告投放、合作推广不断,营收和利润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风光无限。2021年更是在香港二次上市,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当年3月15日上市首日,港股股价一度高达184.6港元,市值可观。然而,如今的汽车之家却陷入了困境,业务下滑明显。业务增长瓶颈从近年来汽车之家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情况不容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7 21:48 53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