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的科技财经媒体!
印度富士康目标产能翻倍,2025年实现年产2500万至3000万部iPhone。
撰写:李星
在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的智能手机组装厂获得了当地政府高达697亿印度卢比(约合8.01亿美元)的补贴后,据权威媒体报道,全球知名电子制造巨头富士康已正式在班加罗尔生产基地启动试生产流程,并雄心勃勃地设定了至2025年实现年产2500万至3000万部iPhone的宏伟目标。
回顾去年,该公司在印度市场的组装业务量已达到约1200万部iPhone,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更凸显了其在全球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业内资深专家分析认为,苹果与富士康正紧密合作,致力于通过加速生产进程,不仅达成更高的产量里程碑,而且始终坚守并确保每一款产品均严格符合苹果所设定的卓越质量标准。
富士康此前获得的巨额补贴源于卡纳塔克邦政府推出的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ESDM)激励政策,该政策旨在吸引高端电子产品制造商落户当地。根据该政策,富士康将享受包括土地投资补贴、建筑和设备补贴以及降低税率和费用等综合支持。例如,富士康将获得25%的土地投资补贴(约17.4亿卢比)、20%的基建补贴(约13.9亿卢比)以及100%的税费减免(包括印花税、注册费及土地用途变更费用)。
富士康计划在班加罗尔建立占地300英亩的新工厂,该工厂将成为其在中国之外的第二大制造基地。此外,海得拉巴将新建一座苹果AirPods生产工厂,进一步扩展其配件业务。斯里佩鲁姆布杜(Sriperumbudur)则将继续作为长期iPhone组装中心。
2024年8月,富士康董事长刘永访印期间表示,公司致力于提升在印度的价值链,并看好印度在电动汽车、能源及数字健康等领域的潜力。同时,富士康还宣布与HCL集团合作,投资3720万英镑用于芯片封装和测试,这一项目有望加强印度的半导体生态系统建设。
印度近年来大力推动印度制造,但由于制造业基础较差,一直没有达到印度政府预想的效果,很多企业达不到获得补贴的建设进度条件,目前较为成功的,主要还是迫于苹果等外来资本,以及塔塔电子等国内资本巨头的压力,把苹果手机产能转移到印度的部分,以及原来己经在印度落地制造产能的中资品牌手机产业链。
由于印度前面五六年持续对中资企业的打压,中资品牌手机在印度的制造业大部分前段已经回流中国,只剩下组装部分还在支撑印度市场的庞大需求。因此除补贴外外,印度中央政府的“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也为富士康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持续扩大苹果产业链的引进力度。该计划为参与者在运营前五年提供年营收4%-6%的补贴,具体取决于手机价格。根据该计划,富士康前五年营收中每100卢比将有4-6卢比直接转化为政府补贴。当iPhone 16 Pro Max 在印度下线时,每部手机最高可获900卢比(约10.4美元)的财政红包。
"这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生态系统再造。"Isaiah Research高级分析师Lori Chang指出。2023年印度组装的1200万部iPhone中,75%属于基础机型,而班加罗尔新厂将承担Pro系列生产重任。配合海得拉巴的AirPods产线,以及富士康与HCL集团合作的芯片封装项目,印度正从末端组装向"整机+配件+核心元件"的立体供应链演进。
这种跃迁速度令人咋舌:2024年印度占全球iPhone产量的12-16%,预计2025年将突破20%门槛。若按苹果"2027年25%产能转移印度"的计划推进,这个南亚国家将在三年内复制中国耗时十五年建立的制造体系。
这背后是一道复杂的政治算术题:中国劳动力成本较十年前上涨250%,而印度工人月薪仍停留在200-300美元区间;美国对华加征的25%关税,足以抵消跨太平洋运输的成本劣势。
"每部印度组装的iPhone能规避约45美元关税。"供应链咨询公司Reshoring Institute测算显示,这解释了为何苹果宁愿支付每小时0.58美元的印度工人加班费,也要加速产能迁移。加上印度政府推出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为本土组装的每部智能手机提供6%产值补贴,形成"关税减免+财政补贴"的双重引力。
除了富士康,塔塔电子通过收购纬创在卡纳塔克邦的iPhone生产工厂,迅速跻身苹果供应链的重要玩家。此外,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Silectric Semiconductor等国际巨头和本土企业也纷纷在卡纳塔克邦投资建厂,进一步巩固了该邦的电子制造业地位。
但这场迁移绝非单纯的经济决策。2024年Q4中国商务部突然禁止高精度贴片机出口,导致印度工厂SMT产线良率骤降。当郑州工厂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能识别0.02mm的焊点偏差时,班加罗尔工人还在手动抽检主板——这种技术代差,暴露了地缘政治对产业链的隐形切割。
另外由于印度政府的不作为,富士康去年就已经建成的AirPods产线,到现在仍没有开始生产,有消息称,可能二季度这条产线才有可能启动。除已经建成的产线外,供应链表示,还有另外九条AirPods产线准备在印度拉通,苹果计划把至少30%的AirPods产能也放在印度生产。
为了提高良率,富士康也计划在印度建富士康大学,为产线员工提供学习先进制造技能的机会。
同时,印度政府通过内部一年多的激烈讨论或斗争,也终于放下民粹情节,希望能够主动学习并接入中国制造业兴起的经验,让自己的整个社会能够完成升级转型。
事实上,整个国际社会也认为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一是技术平权后,不管是中国制造技术,还是欧美的制造技术,都无法真正的把印度市场隔离在外。而印度未来二十年内,至少一半的人口将进入快消费时代,也就是将有近8亿的中产阶级出现,这是一个与整个西方中产人口相近的大市场,再加上后面还有约8亿的印度人,也在拼命的走入现代化社会,因此没有谁能轻易轻视或放弃印度市场。
当前印度如何前行,其实最大的阻碍还是其政府的眼光与决心。如果仍然像以前一样,以民粹替代发展,那么印度很可能进入到拉美军阀化外,国际资本宁愿放弃也不会介入。如果能像越南一样大力改革,甚至像阿根廷一样完全市场化,或话印度也将成为资本天堂,而印度民众则会快速享受到经济现代化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