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启幕之际,“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跃迁的轨迹愈发清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近60万名专业观众共同见证的,不仅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更折射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光芒。
全球首款128层QLC存储芯片、超强超低衰减G.654.E光纤国际标准、我国首个Tb/s级硅光芯片……矢志追光37年,一件件“光谷造”凭借硬实力逐浪世界舞台,助推湖北光电子信息昂首迈向万亿产业规模。
光博会这面产业棱镜,不仅折射出技术迭代之光,更闪耀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创新之光。
当华工科技推出应用于3D打印领域的激光系统,实现在复杂多维度表面打标;当长飞展示自主研发的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当中国信科展示自主设计开发的芯片震惊业界——这些标注在光博会时间轴上的创新坐标,聚合起加快建设“世界光谷”的磅礴动能。
今天,我们开启“与光博会共成长”特别报道,不仅是回顾过往的辉煌,更是展望未来的征程。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在支持光谷建设时表示:“中国现在的光纤已占世界市场的一半。接下来,我们要使用新材料,做更高水平的光纤,继续在世界领跑。”
让我们以光为媒,以创新为帆,共同书写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下一个璀璨二十年。
第20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将于5月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据悉,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红外”)将以“高德视界·光谷之光”为主题,充分展示其在红外全产业链的强大技术实力。这也是继2011年第8届光博会以来,高德红外连续13届参展,从未缺席。
“沐光而行二十载,潜心追光启新程。光博会作为光谷追光者们希望的田野、丰收的沃土,必将成为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的重要窗口和璀璨名片。”近日,高德红外总经理张燕接受采访时说。
高德红外总经理 张燕
“相较当年被断供时,如今我们更加‘气定神闲’一些,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胆气去争夺发展制高点。”去年底举行的光谷中小企业发展峰会上,张燕一席话引来热烈掌声。
作为一家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深耕光谷的高德红外自成立之初就瞄准了红外热成像技术中最为核心的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制,搭建起非制冷探测器、制冷型碲镉汞及二类超晶格3条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芯片生产线。
总部位于光谷的高德红外
“它是装备系统智慧的大脑和眼睛,是千行百业的智能感知前端。”在张燕看来,高德红外的“命门”——红外热成像芯片自主可控技术,正是企业争夺发展制高点的信心和胆气所在,“我们牢记嘱托,把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不仅实现红外芯片的国产化,技术指标也达到世界一流”。
据介绍,近年来,高德红外在红外探测器芯片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已两次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类超晶格探测器、500万像素高温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等创新产品相继研制成功。“这标志着我们在高性能红外芯片的研制水平已处在全球前列,有了领先的底层技术,相关产业发展就不再受制于人。”张燕说。
“红外光可以穿透烟雾,基本不受恶劣天气和光线的影响。”去年的光博会上,张燕现场介绍。曾军、庄丹等知名光谷企业家集体探馆,并乘坐红外热成像智驾系统体验车的场景,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张燕介绍,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高德红外已与东风猛士和广汽埃安等新能源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达成深度定向合作,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向乘用车领域普及。
据介绍,立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近年来,高德红外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先进红外探测和图像识别与飞行控制两个联合实验室,与武汉大学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科技重大专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开展了协同攻关。
同时,高德红外还充分利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去年底,科创供应链平台牵线搭桥,高德红外“牵手”1800公里外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双方合力攻关,关键部件成功量产。
“从2011年首次参加光博会以来,我们就不曾缺席。”张燕介绍,通过参加光博会,高德红外持续向全球客户展示自主研发的红外核心芯片及一系列明星产品,“不仅吸引了传统应用领域的客户,更促成了许多新领域新赛道的合作”。
本届光博会,高德红外将以“高德视界·光谷之光”为主题,充分展示其在核心红外探测器的新突破,以及对标国际最新技术,在分辨率、灵敏度、工作温度等方面的成果。此外,高德红外还将通过光博会,展示其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创新产品和系统集成等,包括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场景应用、“空天地一体化”的感知监测体系等。
高德红外搭建了3条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芯片生产线
作为光电子产业的发源地之一,武汉正在加速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作支撑。”张燕建议,充分发挥光谷创新资源优势,以及高德红外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引擎作用,带动行业上下游企业汇集和发展,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同时,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武汉光电子产业,有信心、也有实力参与全球竞争。”张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