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动联科)举行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司董事会秘书林明参加交流,具体如下:
1、公司概况介绍如下:
芯动联科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的研发、测试与销售,公司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产品体系并批量生产及应用,在MEMS惯性传感器芯片设计、MEMS工艺方案开发、封装与测试等主要环节形成了技术闭环,建立了完整的业务流程和供应链体系。
芯动联科MEMS传感器芯片已达到导航级精度,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主流厂商处于同一梯队,在高性能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2、公司年报提及自动驾驶领域客户定点进展,请详细说明相关情况?
答:芯动联科自动驾驶领域客户定点情况,已通过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进行了披露。过往经验表明,六轴惯性传感器(IMU)芯片开发需经历长期技术积累,国际领先企业同类产品研发周期通常也较长。公司六轴惯性传感器芯片研发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其中,单片三轴加速度计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单片三轴陀螺仪还在研发之中,正优化成本和尺寸,预计年底可出样片,2026年实现量产。芯动联科将集中精力研发车用六轴IMU芯片以用于汽车导航,模块化IMU定点车厂合作有助于帮助公司打通车企供应链及质量体系认证。从行业趋势看,IMU模组将作为过渡形态,未来或将逐步向直接使用六轴IMU芯片或高性能IMU box演进。此外,公司未来计划规划低成本芯片研发,重点布局小型化机器人市场,以满足国产芯片替代需求。
3、芯动联科MEMS加速度计新品是否存在快速增长预期?
答:2024年公司在加速度计研发方面收获了丰硕成果,谐振式FM加速度计成功实现量产,与传统的电容式加速度计相比,谐振式FM加速度计的零偏稳定性得到量级提升,有望取代传统石英加速度计。此外,单片双轴与单片三轴加速度计步入量产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加速度计产品谱系。基于客户需求增长趋势,公司正在积极扩充产能,具体增速暂无法量化,但公司有信心保持该产品营收增速高于公司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成为公司相较于陀螺仪的另一增长曲线。
4、MEMS加速度计毛利率与MEMS陀螺仪产品存在差距,未来是否有望缩小?
答:当前加速度计业务规模较小,制造与测试成本分摊比例较高。随着出货量增长,毛利率将逐步提升。2024年陀螺仪产品毛利率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自主封装产线占比提升至70%以上。目前,由于产品销售规模导致的成本分摊差异,加速度计绝对毛利率短期内仍将低于陀螺仪,但相对提升空间明确。
5、深海经济对芯动联科业绩增长的驱动作用如何?
答:深海领域应用包括无人测绘船和测量测绘潜航器,商业化项目较少,科研性质项目目前用量有限。深海测绘潜航器过去使用海外惯导模组,价格达几十万级别。公司产品已供应部分海洋应用单位,并立项深海潜航器相关惯导研发项目。深海测绘潜航器应用价值较高,但目前总体项目数量还不多,未来随着深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总体市场需求值得期待。
6、年报披露的关联交易金额较去年大幅增长,原因是什么?
答:2025年度预计关联交易金额1.65亿元,主要基于关联方需求预测。该预测包含合理业务增量空间,实际执行情况将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所以,实际销售情况应以具体执行情况为准。
7、在高可靠领域,芯动联科芯片的稀缺性如何?是否遇到竞争对手?
答:目前公司尚未在市场上关注到与公司产品性能相近的国产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产品。这类产品的研发需要突破MEMS芯片设计、工艺、ASIC芯片设计、算法、封装及测试六大技术环节的系统性壁垒,这些技术环节要求各领域深厚技术沉淀和跨学科团队协同攻关。由于技术集成度高、产业化周期长,国内具备自主可控能力并实现稳定量产的厂商极为有限。这种技术门槛形成的行业格局,客观上构成了公司产品的稀缺性优势,同时也是公司能够保持较高毛利率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8、芯动联科今年的收入是否会呈现季节性?
答: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分布特征,一季度业务量相对较少,下半年业务量较多。预测今年的季节性波动仍将存在,但差异将有所减小。由于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有望实现较好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