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航智能,作为全球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领军企业,亿航智能旗下的EH216-S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全球首个同时取得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标准适航证(AC)的载人航空器,并累计完成超6万架次安全飞行,技术成熟度全球领先。
此次其子公司亿航通航与合资公司合翼航空获得OC认证,使其成为全球首家具备完整商业运营资质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企业,也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巨头。
合肥合翼航空由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依托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亿航的技术实力,成为低空经济商业化落地的“排头兵”。其首个商业化场景选择合肥骆岗公园,计划开展低空观光与通勤服务,未来还将扩展至物流、应急等领域。
尽管亿航目前占据先发优势,但国内其他企业如峰飞航空、时的科技等也在加速eVTOL研发。此外,传统航空巨头(如商飞)与科技公司(如大疆、顺丰)亦通过投资或合作布局低空物流和载人运输,市场竞争格局或将进一步分化。
2025年被视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元年”,随着eVTOL试点城市扩容(首批6个城市)、技术成熟度提升,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核心引擎。中国在政策破冰、场景落地都在加速到来。
1、政策破冰:国家顶层设计加速落地
202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将“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新业态。
地方政府同步跟进:合肥、广州、深圳等城市已规划低空航路与起降点,2025年1月全国低空经济相关项目中标金额达36.1亿元,较前月增长137%。
2、场景落地:观光先行,通勤紧随其后
目前,低空旅游被视为商业化落地的“第一站”。东吴证券测算,国内低空旅游年市场规模近60亿元,2025年有望在消费补贴政策下快速起量。合翼航空计划在合肥骆岗公园推出购票体验服务,亿航通航则计划在广州布局“空中公交”网络,用户可像网约车一样预约飞行。
3. 基础设施:起降场与空管体系加速建设
低空经济需配套“硬件”支撑。亿航已参与制定《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合肥正推进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建设,深圳、广州则试点数字化空管系统。未来,全国范围内将形成“点-线-网”的低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随着政策扶持和场景的落地,国产低空飞行产业链加速突破到来,低空飞行生态初具规模。
1、上游:技术研发与制造
航空器研发:亿航EH216-S、峰飞V1500M等机型已进入适航审定阶段,核心突破集中在电池续航(当前EH216-S航程约30公里)、自动驾驶系统与轻量化材料。
零部件供应:电机、电池、飞控系统供应商(如宁德时代、华为)正与主机厂深度绑定,推动成本下降与技术迭代。
2、中游:运营与服务
运营商:除亿航系企业外,西域旅游、祥源文旅等传统旅游公司通过合作切入低空观光市场,冠忠智慧出行等交通企业探索“空的+地面”联运模式。
空管与数据服务:中国电科、北斗星通等企业开发低空通信导航系统,确保飞行安全与空域高效调度。
3、下游:多元化应用场景
消费端:低空观光(如黄山、张家界景区)、城市通勤(如广深珠城际“空中快线”)、高端商务出行。
产业端:应急救灾(医疗物资投送)、物流配送(顺丰无人机)、农业植保等。
因此,从“造车”到“飞起来”,中国低空经济正以亿航为支点,撬动一场出行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是一场涉及政策、资本、产业链的生态竞赛。当城市天际线逐渐被无人驾驶航空器点亮,一个更高效、更立体的未来交通图景已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