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3月27日一场半导体论坛说起。台积电两位元老蒋尚义、林本坚同台爆料,直指英特尔三大死穴:技术落后、成本失控、战略僵化。蒋尚义更毒舌评价:“英特尔以前是王,现在什么都不是!”
这话有多狠?对比数据更扎心——台积电3nm芯片良率90%,英特尔18A制程(对标台积电2nm)良率仅65%,且每片晶圆成本高出40%,这还怎么玩?
更致命的是商业模式。台积电靠给苹果、英伟达代工,一年狂赚480亿美元;而英特尔死守“自己设计自己造”的老路,代工部门去年血亏188亿,市值只剩台积电的1/568。蒋尚义建议英特尔趁早收购成熟制程厂,其实是逼它承认: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
这场较量给中国科技企业上了三堂课:
首先,产业生态大于技术:台积电绑定了全球90%的顶级芯片设计公司,客户甚至帮它优化生产线。反观英特尔,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AMD、英伟达宁愿排队等台积电产能,也不愿找它代工。
其次,速度决定生死:台积电每18个月迭代一代制程,而英特尔在10nm卡壳整整5年。蒋尚义透露,台积电工程师三班倒研发,而英特尔还在用“朝九晚五”的节奏。这好比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还怎么和人家拼?
最后,开放才能生存: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复制台积电路径——中芯国际联合华为、比亚迪成立技术联盟,用客户需求反向推动制程突破。反观美国,强推“芯片本土化”反而让英特尔失去全球供应链优势。
英特尔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没有永恒的巨头,只有时代的玩家。当蒋尚义说出“无名小卒”四个字时,他不仅在批评英特尔,更是在警示所有科技企业——跟不上生态变革,再强的技术也会沦为废铁,正如当年的诺基亚,曾经的手机巨头,被苹果弯道超车后再也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