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史上的那些人儿---马吕斯

原创 秦岭农民 2025-03-28 18:30

光学史上的那些人儿--- 马吕斯

第十九章  马吕斯光学

          

 

《马吕斯光学》

 方解石前悟偏振,余弦定律映苍穹。

冰洲石裂双光影,, 波粒之争起微芒。

          

 

马吕斯与光的故事

  1801年,马吕斯随拿破仑的远征军返回巴黎。在埃及的沙漠中,他曾无数次观察到阳光在尼罗河面反射的刺目光芒,那些光线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秩序。回到巴黎后,他开始在巴黎工艺学院的实验室里反复实验,试图解开光的奥秘。

时值 1808 年,深秋的寒意侵蚀着厚厚的丝绒窗帘的边缘。闪烁的煤气灯在埃蒂安-路易·马吕斯的杂乱的巴黎书房里投下长长的、跳动的阴影。马吕斯是一位习惯严谨,在科学界声誉鹊起的人,他正沉浸在他的工作中,一些方解石晶体在昏暗的光线下闪闪发光。    

          

 

马吕斯并非专职科学家,却在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炮火中与光学结缘。作为随军工程师,他曾用望远镜测绘尼罗河三角洲,却总被镜片中扭曲的光斑困扰。归国后,他将实验室设在巴黎天文台的阁楼,用棱镜、透镜和自制的偏光装置反复验证一个猜想:光的振动或许存在方向性。

几个星期以来,马吕斯一直在细致地研究双折射现象,即光线在穿过这些晶体结构时分裂成两束光线的奇特方式。他坚信牛顿的光微粒说,将光设想为一束微小的粒子。 他认为,可以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数学分析来解释这些奇怪的光学现象,所有这些都在牛顿既定的原则框架内。

一天下午,在工作到很晚的时候,马吕斯决定转移他的注意力。 他没有检查穿过晶体的光,而是将注意力转向反射回房间对面窗户的光。 午后迟到的阳光,透过巴黎的薄雾,在窗格上投射出朦胧的光芒。 他拿起一块方解石晶体,这是他在几周的实验中养成的一个习惯。 他打算用它来分析反射光的特性。    

当他转动晶体时,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过方解石观察到的反射光的强度随着每一次转动而发生剧烈的变化。 仿佛这束光获得了一种“偏向性”,一种他以前在普通光中没有观察到的奇特特性。 他花了几个小时一丝不苟地重复这个实验,仔细地改变了窗户的角度和方解石的方向。 结果始终相同。

马吕斯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放弃了对方解石双折射的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新现象中。 他用不同的反射面——玻璃、水、抛光金属——进行了实验,发现当光线以特定的角度照射到表面时,效果最为明显。 他意识到反射光线的表现就好像它被“过滤”了一样,优先在某个方向上对齐。

马吕斯是数学精度的专家,他开始对他的观察结果进行量化。 他一丝不苟地测量了当他转动方解石晶体时通过它的光的强度,并仔细地绘制了数据。 他发现了一个一致的数学关系:强度随着晶体轴与和反射光相关的特定方向之间的角度的余弦的平方而变化。 他将此称为“偏振”,这是他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光线这种新的“偏向”特性。 他制定了后来被称为马吕斯定律的公式,这是一个描述这种关系的精确方程。

他在科学院宣读论文,提出著名的马吕斯定律:偏振光的强度随偏振片角度的余弦平方变化。

1809年春,马吕斯在实验中记录了大量数据。他发现,当偏振光通过分析器时,透射光的强度与两晶体夹角的余弦平方成正比。这一规律后来被命名为马吕斯定律。然而,他的健康却因长期熬夜每况愈下,肺结核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

某日,同事毕奥来访,两人在实验室争论不休。毕奥认为光的偏振应由波动理论解释,而马吕斯尚未完全接受。尽管观点不同,他们仍合作研究折射光的偏振现象,并共同提出确定晶体光轴方向的方法。毕奥的波动说观点最终让马吕斯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的发现与惠更斯的波动理论或许能完美契合。    

即使对马吕斯本人来说,这个发现也是革命性的。 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光粒子的概念很难与牛顿的微粒说相协调。 他被迫面对越来越多的支持光波动理论的证据,这些理论是由托马斯·杨等人倡导的。

1811年,年轻的菲涅耳带着波动说的数学模型闯入光学界。他用横波理论解释了马吕斯的偏振现象,甚至推导出著名的菲涅耳公式,精确计算了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振幅比。马吕斯起初对菲涅耳的数学推导感到陌生,但当他看到公式完美预测实验结果时,不禁感叹:“这正是我寻找的理论!”

两人虽年龄相差17岁,却成为挚友。菲涅耳将马吕斯的实验数据融入波动说,最终证明光是一种横波;而马吕斯则为菲涅耳的理论提供了关键的实验证据。他们的合作让光学研究从现象描述迈向了理论统一。

1812年2月,马吕斯的咳嗽愈发严重。他躺在病榻上,仍在修改关于双折射的论文。窗外的巴黎下着细雨,他想起在埃及沙漠中观察到的光,想起冰洲石折射的两道光束——它们如同科学的两条路径:实验与理论,缺一不可。

临终前,他握着毕奥的手说:“告诉菲涅耳,光的偏振……是自然的诗篇……”数小时后,这位36岁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他的发现成为菲涅耳波动说的基石,而马吕斯定律至今仍在光学课堂上被反复提及。

他留下的不仅是定律与公式,更是一种科学精神:用数学语言诠释实验现象,以理性之光突破经验桎梏。他的偏振理论为菲涅耳的横波模型奠定基础,最终促使麦克斯韦将光纳入电磁理论框架。现代光学仪器、3D 电影、液晶显示等技术,皆源于他对光的 “方向性” 的执着追问。    

在巴黎先贤祠的穹顶下,马吕斯的名字与其他科学巨匠并列。他的故事提醒世人:科学的突破往往始于偶然的观察,却需要研究者以数学为舟,在现象与理论的海洋中执着航行。

          

 

2 马吕斯的光学理论

马吕斯以发现光的反射偏振而闻名。虽然他没有像牛顿或杨氏那样发展出全面的“光学理论”,但他对偏振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光的理解,并为后来电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09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通过反射发现光的偏振的论文,1810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晶体中光的双折射(弯曲)理论的回忆录。

2.1 光的偏振

在研究双折射现象的过程中,马吕斯偶然通过方解石晶体观察了卢森堡宫窗户反射的阳光。令他惊讶的是,当他绕视线轴旋转晶体时,两个影像的强度会发生变化。他推测,反射光线获得了一种不对称性,类似于惠更斯观察到的方解石晶体发出的寻常光与非寻常光的特性。他很快发现,当反射发生在特定入射角时(例如水面的入射角为 52°45'),这种类比完全成立。例如,只有当反射光进入主截面(即垂直于晶体表面且平行于光轴的平面)与反射面平行的晶体时,才会发生寻常折射。马吕斯于 1808 年 12 月 12 日在法国科学院公布了这些研究结果。    

三个月后,马吕斯报告称,当两块玻璃板的反射面呈正交状态时,以偏振入射角(54°35′)反射的玻璃板所反射的光,在以相同入射角照射第二块玻璃板时将不再发生反射。马吕斯补充道,若两块玻璃板的反射面形成的夹角为θ(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射光的强度将随cos²θ变化。由于缺乏精确的光度测量手段,马吕斯可能选择这一规律(即余弦平方定律),是因为它是最简单的三角函数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出光强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夹角。这就是马吕斯定律

I = I₀ cos²θ

I是透射光的强度,I₀ 为入射光强度,θ为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器透射轴之间的夹角。

在马吕斯看来,他后来称为“反射偏振”的这一发现决定了光的本质:    

          

 

All the ordinary phenomena of optics can be explained either by Huygens’s hypothesis, which traces them to the vibrations of an ethereal fluid, or according to Newton’s opinion, which traces them to the action of bodies on the luminous molecules considered as belonging to a substance subjected to the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forces that serve to explain the other phenomena of physics. The laws concerning the progress of rays in double refraction can still be explained by either hypothesis. In contrast, as the above given observations prove that the phenomena of reflection differ for the same angle of incidence—which cannot happen under Huygens’s hypothesis, the author concludes not only that light is a substance subjected to the forces that animate other bodies but also that the form and disposition of these molecul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henomena.

所有普通光学现象既可以用惠更斯的假说解释(将其归因于以太流体的振动),也可以依据牛顿的观点解释(将其归因于物体对光微粒的作用 —— 这些微粒被视为受吸引与排斥力支配的物质,而这些力同样用于解释其他物理现象)。关于双折射中光线传播的定律仍可由两种假说共同解释。然而,正如上述观察结果所证明的:相同入射角下的反射现象存在差异(这在惠更斯假说下不可能发生),作者由此得出结论:光不仅是一种受支配其他物体之力作用的物质,且这些微粒的形态与排列对现象具有重大影响。

马吕斯像牛顿一样假设光微粒具有横向不对称性,并用分子轴 a、b、c 描述这一特性。他进一步假设,横向轴 b 和 c 的取向取决于物质施加的排斥力方向:

          

 

If we consider, in the translation of luminous molecules, their movement around three principal axes a, b, c, the quantity of molecules whose b or c axis become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epulsive forces is alway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sine of the angle that these lines need to describe in their rotation around the axis a in order to assume this direction, and, reciprocally, the quantity of molecules whose b or c axes become the closest possibl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epulsive force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cosine of the angle that these lines need to describe in their rotation around the axis a in order to be included in the plane which contains this axi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forces.

若我们考虑发光微粒(luminous molecules)围绕三个主轴a、b、c的运动,则当微粒的b轴或c轴与排斥力方向垂直时,其数量始终与该角度的正弦平方成比例——该角度是这些轴围绕a轴旋转时,需达到的方向调整角度。反之,当微粒的b轴或c轴尽可能接近排斥力方向时,其数量与该角度的余弦平方成比例——该角度同样是这些轴围绕a轴旋转时,需达到的方向调整角度,且此时,轴需包含在由a轴和排斥力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内。    

          

 

从这一略显神秘的分子原理出发,马吕斯试图推导出一套关于任意介质对和任意入射角下的部分反射与折射的完整理论。部分反射曾是新牛顿学派光理论家的难题,他们对牛顿的假设(如“易与难的倾向”)持保留态度。

马吕斯将偏振现象视为这一现象的关键,他认为自然光是所有方向偏振光的混合。在 1810 年发表的《关于双折射的回忆录》中,系统分析了晶体(如方解石)对光的双折射现象。他发现:寻常光(o 光)和非寻常光(e 光)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晶体的光学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如分子排列)相关,为后续晶体光学研究奠定基础。他在1811年宣读的最后几篇论文中,记录了不同入射光偏振方向下反射光强度与透射光偏振状态的观测数据。

马吕斯的这一数学模型试图用牛顿的粒子说解释偏振现象,但其“正弦平方”与“余弦平方”的关系实际上与惠更斯-菲涅耳的波动理论(如马吕斯定律)殊途同归。尽管他坚持光的微粒本质,但通过引入“主轴”和“排斥力方向”的动态关系,间接描述了振动方向的定向性,为后续横波理论提供了重要过渡。这一尝试也体现了科学理论从粒子说到波动说的复杂演进过程。

马吕斯的发现开辟了光学研究的全新领域。关于偏振的基本实验易于复现,并且可以进一步改进。尽管马吕斯未能找到偏振角i与折射率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苏格兰实验家大卫·布儒斯特(David Brewster)却发现了定律

Tan(iB)=n 

这一公式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布儒斯特定律)。正如后文将看到的,他在折射偏振、金属反射偏振以及晶体偏振角方面的大量精确实验,成为法国光学界领袖的重要研究资源。    

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对光学领域做出了持久的贡献,这些贡献今天仍然相关。

马吕斯通过反射发现了偏振现象,这是理解光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键一步。他的工作为光波的横向性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马吕斯定律成为光学的基本定律,用于计算偏振光的强度。他对偏振和双折射的研究为后来电磁理论的进步和偏振光显微镜和其他光学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他的名字被“马吕斯定律”和月球上的马吕斯陨石坑所纪念。

          

 

附19 马吕斯简介

    

埃蒂安-路易·马吕斯(Étienne-Louis Malus,1775年7月23日-1812年2月24日),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 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特别是通过反射产生的偏振,并因此而闻名于世。 马吕斯的工作对光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吕斯于177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富有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皇家财务官员,并对数学颇有造诣,因此马吕斯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数学启蒙。

他在早年表现出对数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 1796年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后进入梅济耶尔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接受了严格的数学和科学训练。马吕斯毕业后成为一名军事工程师,并在法国军队中服役。

1798—1801 他参加了拿破仑的埃及远征,期间他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在繁忙的军事生涯中,马吕斯仍然坚持进行科学研究。 他对光学,特别是光的偏振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1807年,他开始研究双折射现象,支持了惠更斯的波动理论。

1809 年发现光通过玻璃反射时产生偏振,提出 “马吕斯定律”,解释了偏振光强度与角度的关系。

1810年发表关于晶体双折射的理论,推动了几何光学的发展。同年当选巴黎科学院院士。

1811年,他与让-毕奥(Jean-Baptiste Biot)独立发现折射时光的偏振现象,并提出确定晶体光轴的方法。

1812年获伦敦皇家学会奖章。

1812年2月24日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埃蒂安-路易·马吕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对光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现的光的偏振现象和提出的马吕斯定律成为光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    

秦岭农民 欢迎关注半导体,光学,传感器,雷达,硅光耦合,激光器等封装相关.需求请留言。谢谢
评论 (0)
  • 真空容器的材料选择取决于其应用场景(如科研、工业、医疗)、真空等级(低真空、高真空、超高真空)以及环境条件(温度、压力、化学腐蚀等)。以下是常见材料及其优缺点分析:1. 不锈钢(如304、316L)优点:耐腐蚀性强:316L含钼,耐酸碱和高温氧化,适合高真空和腐蚀性环境。高强度:机械性能稳定,可承受高压差和外部冲击。低放气率:经电解抛光或镀镍处理后,表面放气率极低,适合超高真空系统(如粒子加速器、半导体镀膜设备)。易加工:可焊接、铸造,适合复杂结构设计。缺点:重量大:大型容器运输和安装成本高。磁
    锦正茂科技 2025-03-29 10:52 44浏览
  • 3月27日,长虹中玖闪光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e-Flash)临床试验项目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启动,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不仅是我国医学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更是我国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里程碑。e-Flash放射治疗系统适用于哪些病症,治疗周期为多久?会不会产生副作用?治疗费用高不高……随着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e-Flash)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尤为关注。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国滨,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3-28 20:26 204浏览
  • 本文介绍瑞芯微RK356X系列复用接口配置的方法,基于触觉智能RK3562开发板演示,搭载4核A53处理器,主频高达2.0GHz;内置独立1Tops算力NPU,可应用于物联网网关、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教育电子、工业显示与控制等行业。复用接口介绍由下图可知,红圈内容当前引脚可配置为SPI0或者PWM0功能。由标准系统固件以及相关系统手册可得,当前接口默认配置为SPI0功能:console:/ # ls dev/spidev0.0dev/spidev0.0再由原理图可知当前GPIO为GPIO0_C3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5-03-28 18:14 104浏览
  • 在工业控制与数据采集领域,高精度的AD采集和实时显示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基于瑞芯微RK3568J + FPGA国产平台深入探讨以下,它是如何实现该功能的。适用开发环境如下:Windows开发环境:Windows 7 64bit、Windows 10 64bitLinux开发环境:Ubuntu18.04.4 64bit、VMware15.5.5U-Boot:U-Boot-2017.09Kernel:Linux-4.19.232、Linux-RT-4.19.232LinuxSDK:LinuxSD
    Tronlong 2025-03-28 10:14 132浏览
  • 在智能语音交互设备开发中,系统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WT588F系列语音芯片凭借其灵活的架构设计,在响应效率方面表现出色。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芯片从接收指令到音频输出的全过程,并揭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时间性能差异。一、核心处理流程与时序分解1.1 典型指令执行路径指令接收 → 协议解析 → 存储寻址 → 数据读取 → 数模转换 → 音频输出1.2 关键阶段时间分布(典型值)处理阶段PWM模式耗时DAC模式耗时外挂Flash模式耗时指令解析2-3ms2-3ms3-5ms存储寻址1ms1ms5-10m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3-31 09:26 84浏览
  • 本文介绍OpenHarmony5.0 DevEco Studio开发工具安装与配置,鸿蒙北向开发入门必备!鸿蒙北向开发主要侧重于应用层的开发,如APP开发、用户界面设计等,更多地关注用户体验、应用性能优化、上层业务逻辑的实现,需要开发者具备基本的编程知识、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简单理解,以及一定的UI设计感。由触觉智能Purple Pi OH鸿蒙开发板演示。搭载了瑞芯微RK3566四核处理器,支持开源鸿蒙OpenHarmony3.2至5.0系统,适合鸿蒙开发入门学习。下载与安装开发工具点下面链接下载: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5-03-28 18:16 148浏览
  • 你还记得,那些年疯狂追捧的淘宝网红店吗?它们曾是时尚的风向标,是很多人购物车里的常客,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创业梦想。然而,最近这股网红店闭店潮,却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所有人。 从初代网红张大奕关闭“吾欢喜的衣橱”,到周扬青告别“GRACE CHOW”,再到拥有 190 万社交平台粉丝的“李大米 Lidami”宣布关闭淘宝店铺,以及“Ff5 official”“MAKI STUDIO”等大批网红店纷纷发出闭店通告,曾经风光无限的淘宝网红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这一波闭店潮,涉及的店铺数量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3-27 23:22 49浏览
  •        随着智能驾驶向L3级及以上迈进,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已逼近极限。例如,自动紧急制动(AEB)需在50毫秒内完成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响应,多传感器数据同步误差需小于10微秒。然而,传统基于Linux-RT的方案在混合任务处理中存在天然缺陷——其最大中断延迟高达200微秒,且多任务并发时易引发优先级反转问题。据《2024年智能汽车电子架构白皮书》统计,超60%的车企因实时性不足被迫推迟舱驾一体化项目落地。为旌电子给出的破局之道,是采用R5F(实
    中科领创 2025-03-29 11:55 175浏览
  • 文/杜杰编辑/cc孙聪颖‍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自费8万美元购买的特斯拉Model S,开进了白宫。特朗普此举,绝非偶然随性,而是有着鲜明的主观意图,处处彰显出一种刻意托举的姿态 。特朗普也毫不讳言,希望他的购买能推动特斯拉的发展。作为全球电动车鼻祖,特斯拉曾凭借创新理念与先进技术,开辟电动汽车新时代,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然而当下,这家行业先驱正深陷困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连“钢铁侠”马斯克自己都在采访时表示“非常困难”,的确是需要美国总统伸手拉一把了。马斯克踏入白宫的那一刻,特斯拉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3-28 20:44 163浏览
  • 一、真空容器的定义与工作原理真空容器是一种能够创造并保持一定真空度的密闭容器。其工作原理通常涉及抽气系统,该系统能够逐渐抽出容器内部的气体分子,从而降低容器内的气压,形成真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容器的体积并不会因抽气而改变,但容器内的压力会随着气体的抽出而逐渐降低。二、真空容器并非恒压系统真空容器并非一个恒压系统。恒压系统指的是在外部环境变化时,系统内部压力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在真空容器中,随着气体的不断抽出,内部压力会持续降低,直至达到所需的真空度。因此,真空容器内部的压力是变化的,而非恒
    锦正茂科技 2025-03-29 10:23 111浏览
  • Shinco音响拆解 一年一次的面包板社区的拆解活动拉开帷幕了。板友们开始大显身手了,拆解各种闲置的宝贝。把各自的设计原理和拆解的感悟一一向电子爱好者展示。产品使用了什么方案,用了什么芯片,能否有更优的方案等等。不仅让拆解的人员了解和深入探索在其中。还可以让网友们学习电子方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也向各位拆解一个产品--- Shinco音响(如下图)。 当产品连接上电脑的耳机孔和USB孔时,它会发出“开机,音频输入模式”的语音播报,。告诉用户它已经进入音响外放模式。3.5mm耳机扣接收电脑音频信号。
    zhusx123 2025-03-30 15:42 68浏览
  • 语音芯片在播放音频时出现电流声是嵌入式音频系统开发中的常见问题,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唯创电子WT系列语音芯片在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将从PWM直推输出与DAC+功放输出两类典型电路架构出发,系统化分析电流声成因并提供工程级解决方案。一、PWM直推输出电路电流声诊断1.1 现象特征高频"滋滋"声(8kHz-20kHz)声音随系统负载变化波动静音状态下仍存在底噪1.2 核心成因分析(1) 电源干扰开关电源纹波超标:实测案例显示,当12V转3.3V的DC-DC电源纹波>80mVpp时,P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3-28 08:47 89浏览
  • 真空容器内部并非wan全没有压强,而是压强极低,接近于零。真空状态下的压强与容器内外气体的分子数量、温度以及容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真空与压强的基本概念真空指的是一个空间内不存在物质或物质极少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容器或系统中气体的稀薄程度。压强则是单位面积上所受正压力的大小,常用于描述气体、液体等流体对容器壁的作用力。二、真空状态下的压强特点在真空状态下,容器内部的气体分子数量极少,因此它们对容器壁的作用力也相应减小。这导致真空容器内部的压强远低于大气压强,甚至接近于零。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物理
    锦正茂科技 2025-03-29 10:16 114浏览
  • 在智能语音设备开发中,高音量输出是许多场景的核心需求,例如安防警报、工业设备提示、户外广播等。 WT588F02BP-14S 和 WTN6040FP-14S 两款语音芯片,凭借其内置的 D类功放 和 3W大功率输出 能力,成为高音量场景的理想选择。本文将从 性能参数、应用场景、设计要点 三大维度,全面解析这两款芯片的选型策略。一、核心参数对比与选型决策参数WT588F02BP-14SWTN6040FP-14S输出功率3W@4Ω(THD<1%)3W@4Ω(THD<0.8%)功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3-28 09:15 87浏览
  • 在智能家居领域,无线门铃正朝着高集成度、低功耗、强抗干扰的方向发展。 WTN6040F 和 WT588F02B 两款语音芯片,凭借其 内置EV1527编解码协议 和 免MCU设计 的独特优势,为无线门铃开发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两款芯片的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落地价值。一、无线门铃市场痛点与芯片方案优势1.1 行业核心痛点系统复杂:传统方案需MCU+射频模块+语音芯片组合,BOM成本高功耗瓶颈:待机电流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3-31 09:06 56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