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Semicon展会的人数,很可能破纪录。
往年投资人观展的接力棒,今年明显被大众接过去了,而且很多是冲着新凯来的,E6那么偏远的展厅,人流量明显比其他展馆要多……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这出乎意料的人气,和上游IC设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咔总和Y总吐槽,非专业观众太多了,导致盒饭和柠檬茶都不够了。
我举报一下,下面四个自媒体博主,业务上专不专业不知道,但蹭盒饭那是相当专业。建议下一届酌情考虑禁止参会。
咔总和Y总的吐槽,体现出了今年参展商的五味杂陈,不光光是因为盒饭不够发,还包括新凯来的“搅局”,一口气发布了“三山五岳”,大有贴脸开大的意味——“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人气超乎寻常的爆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反正股市的铁律,当大爷大妈都开户入市的时候,就是逃顶的信号了。展会上确实偶遇一位半导体“狂热分子”,拉着小拖车来搜集资料,估计准备每天晚上读一份产品手册才能踏实入睡?(果真如此的话,倒不如去听听启哥的直播,更加助眠)
Semicon最后一天,没去展会现场,在Semicon的绿色厂务论坛上,一边听群里厂商吐槽来了那么多无效观众礼物都不够发了,一边学习关于洁净室建设节能减排相关演讲。
来听绿色厂务论坛,其实我想听的是厂务,来补一下自己的知识盲区。但大部分嘉宾讲的都是绿色,如何节能减排增效的(这领域我熟啊,20年前我搞的第一个IEEE标准就是泛在绿色建筑,本质上一回事,落地都难)。
朋友说,你想了解的厂务知识都太low了,属于来听会的大部分观众的常识了。
OK,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我知道我也很low。
于是给我发了一篇关于洁净室建设的研报,正好虹桥火车站的书店倒闭了,没买到趁手的书,所以回京的路上恶补了一下这份研报。
洁净室虽然名为“洁净”,但所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过“洁净”的范畴,需要使生产环境满足洁净度、湿度、温度、气压、静电、震动、气流分布与气流速度、噪声、照度等各项指标要求。
所以洁净室对应的不是一个指标,涵盖的也不是一个子系统,包括空气净化与循环、温湿度控制、压力梯度、围护结构、自动控制与监测、废气处理等子系统。
(中信证券)
被忽视的领域往往蕴藏着大的机会,比如展会上遇到的俺们山东的本土企业万事达,做洁净工程领域的净化板、洁净板等,“建材”行业,也做成了“隐形冠军”。
洁净度的分类等级,也就是行业内人士口中常说的“百级”“千级”“万级”等,对应的是每立方平米中的颗粒物数量,数量越少,等级越高,净化级别就越高,造价就越高。洁净度和良率息息相关,半导体芯片领域的洁净度,都在“百级”“十级”“一级”以上。
当然了,洁净度分类等级五花八门,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分类方法,像半导体领域的洁净室,MAC(悬浮气态分子污染物)又进一步细分成了酸性、碱性、有机物,而且针对不同的制造环节和环境,有不同的指标规定。
洁净室设计,在建厂计划环节就需要介入,属于半导体制造的前端,和产线设备的购买几乎同步。一般洁净室工程设计方案确定后,才会启动土建施工。
这是大工程的通常步骤,当然最近几年也兴起了模块化的洁净室方案,针对中小型的洁净环境需求,可大大降低业主的成本,提高便捷性。
对于洁净室的下游细分领域,市场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显示面板、LED、光伏、生物医药、医疗、食品、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其中电子领域(半导体、显示面板、LED、光伏)占比最高,达到50%以上;其次为医药和食品,占比20%左右;医疗行业占比约为10%;其他行业(精细化工、锂电池、航空航天、数据中心等)占比约20%。
在洁净室的产业链环节上,体量最大的环节肯定是洁净室设计和施工了,相应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包括深桑达A、柏诚股份(唯一内资民营企业)、亚翔集成、圣晖集成、太极实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