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麦鸽 目前工作这么多年,假芯片还没有对于我的工作造成什么影响,可能是公司采购渠道比较正规。
但是在做样品测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某些元器件的造假,有一定的困扰,最常见的就是电容。
有遇到过铝电解电容是空壳的情况,也有劣质瓷片电容套用三星电容,结果导致生产时候良率波动很大,烧了不少电容。
翻新我觉得应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其实我们正常生产的时候都会用到很多“翻新”料,出现故障了,就不从仓库领取新料,直接拆报废板子的物料,还有一次贴错了,不也就全拆下来重新贴。
不过我们自己翻新来源比较可控,而在华强北修手机的地方,很多就会把摔坏主板的机子上CPU啥的拆下来翻新使用,这些东西可能就不那么可靠了。
“假货”也有很多种,有高仿和纯粹的假。
我们经常说国产替代,其实严格来说,Pin2Pin的(也就是芯片引脚兼容),连程序都能直接用的,不也是造假吗?
这在中国早期mcu研发中很常见,现在有一些走出了自己的路线。
而在低端领域,国产抄国产的其实更严重,疫情前出现的几次消费电子的热潮,比如弹钢琴的植物、解压陀螺等产品,那真的是满天飞,可能见到的每一个小厂都想分一份羹,都不知道谁才是正版,反正都是假货,最后全都玩死了。
而另外有些就是按照假货去做的,比如以前的山寨机,明确告诉你这就是假货,就是便宜。
这类我在线材中经常见到,USB线这些低端货,明确就告诉你这里面不是铜线,是铝的,便宜,就是没法用,插上电脑根本不识别,这种连功能都实现不了的假货,估计以后会越来越少了,卖不出去,谁又不是傻子,还能总是上当?!
假芯片根据造假工艺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最低级的造假,是翻新。就是把旧的片(一般是拆机片)翻成新的,把歪的管脚接好,并打成管带,贴上标签,从外观看毫无差别,懂货的行家以拆便知。
2)稍微有点追求的假货,就是打磨。把功能和尺寸都相差不大的芯片磨成更升一级的片子,在换上logo,然后商业级变成工业级,工业级变成军级,军级变成883级,低速率变成高速率,低频率变成高频率等等。
3)再做得精细一点的就是在封测上动手脚。这种不止需要打磨logo,还要把不同的die造成另一个封装起来。
4)最后一种就登峰造极,这种方式更接近于洗白,就是“造假流水线”,比如你去买MCU,对方会问你想要原厂还是台版,台版就分为两种了,有种是直接仿造的,另一种就是台湾本地产,不算假货,是经过原厂的授权以及检测的,但是指标还差点。
最后,大家遇到过哪些被坑经历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转自:ZYNQ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兄弟们!一个人单打独斗确实能冲得挺快,但要想走得更远、更稳,还得靠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啊!
👊 麦鸽的知识星球现在已经聚集了一波人,大家都在这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如果你也想找个靠谱的学习圈子,赶紧 戳链接 🔗 加入我们吧!
在这里,你能读到星球专栏的干货,优质教程,练手项目,随时向麦鸽提问,还能帮你定制学习计划。别犹豫了,兄弟,一起冲!💪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