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经报道,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加码千亿美元,投资美国先进半导体制造,将兴建三座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厂及一间研发中心,这个对美投资似乎是「不可避免」但有风险。
消息人士透露,劳工短缺、材料成本飙涨及文化挑战,台积电花将近五年时间才完成第一座美国厂兴建,相较以往的在台湾地区的速度只需大约两年。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芯片业高管表示,经过痛苦的学习曲线后,我们终于连通大部分脉络,知道哪些当地的建厂承包商。
台积电除了美国厂马不停蹄地兴建外,今年下半年在新竹宝山厂和高雄厂同步量产2纳米芯片,另外在台南、嘉义和苗栗兴建先进封装厂,提供给客户NVIDIA、亚马逊和Google等开发商。日经指出,这一连串的活动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即台积电及整个台湾地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包括华盛顿施压、要求芯片生产外移。
一位前台积电高管对日经表示,面对美方压力,扩大在美国生产是不可避免的。根据TrendForce分析师乔安预期,到2025年,美国市场占有率将翻倍至22%,而同期台湾的市占率将从71%降至58%。
Bernstein Research资深半导体分析师Mark Li预期,台积电加码投资的1,000亿美元,将在2030至2032年间让美国先进芯片自给率提升至40~50%。若美国晶圆价格较台湾高出30%,亚利桑那州厂的营收最快可在2032年占整体营收3成。
一位芯片设备制造的高管指出,若美国计划全面落实,在5~10年内肯定会削弱台湾地区作为全球顶尖先进芯片中心的角色。你不能期望台积电在台美都打造如此昂贵的设备。
美国银行(BofA)亚太科技研究协调员 Simon Woo表示,亚洲以外地区要发展半导体制造,需要良率与人才。他举例,星巴克咖啡在任何地方味道都一样,但半导体芯片品质却会因市场而异,例如生鱼片,日本品质是最好的,但在世界各地却难以复制。
Woo 认为,所有芯片产业的首席执行官在投资先进芯片制造时,都须注意商业风险和对获利能力的影响,因为先进制程非常复杂。政府也要有极长远的眼光,不能放弃生产。
台积电研发处前处长、台大领导学程兼任教授杨光磊认为,台湾地区需要有思维,不要把台湾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仅系于一间公司和一个产业,「我们应发展『多重盾牌』,让世界各国政府都能看到台湾地区的其他价值」。
展望未来,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仍有许多瓶颈,如寻找足够与台湾地区相似的人才、克服文化差异与管理上的语言障碍,这些都是业界高阶主管所面临的困难。
家登董事长邱铭乾也指出,美国工作效率和成本效益,使许多供货商对在美扩产保持观望态度。一位设备供应商的高层直言,对台积电宣布在美国再建五座厂持保留态度,光是焊接工人的费用,在亚利桑那就是台湾的10倍。另一位业者指出,由于关税不确定性,钢材价格也在上涨,这可能会推高整体建厂成本。
半导体工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