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时代的话题,也与每一个个体利益相关。当前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经毫无疑问地进入了「智能时间」,其中关键中的关键就是「智能驾驶」。
在2023年,《智能驾驶年度格局报告》首次提出了代际划分标准和梯队格局参考,很荣幸在其后成为了行业参考,加速了市场认知和产品创新。
“不具备智能驾驶竞争力的产品,就失掉了市场竞争力。"
上述论断放在之前是玩笑,现如今则已经是关乎生死成败的船票。所以才有车厂甘目天下之大不“一年三改款”,也才有比亚迪在智能上的光速变革。
用户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这就是汽车市场当前面对智能驾驶的冷峻态度,而且还必须是技术和体验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
所以站在2025的开端,我们再次提供基于2024全年的智能驾驶年度格局参考,你可以一文看懂一智能驾驶最新的技术趋势、智能驾驶选代的关键要素、智能驾驶玩家最新的能力排名、主机厂产品和供应商方案的梯队格局、基于智驾选代要素推演的2025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正处于智能驾驶送代最密集的时期,购车用车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对智能驾驶产品做到心中有数。而相信这份报告,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不仅给出了结论,也会逻辑简明地帮你建立系统认知框架,解释为什么,接下来怎么样。
不论你之前关于智能驾驶的认知处于哪一代,这份报告都是能帮你在认知上实现最领先的「端到端」一代。
01 智能驾驶产品时局现状
(1) 智能驾驶进阶至两个「端到端」
经过 一年的发展,智能驾驶在技术上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实现无图NOA(领航辅助驾驶),并转 向技术架构上的端到端。
在 体验上,从拼「开城」,到卷「全国都能开」,再到「车位到车位」,实现产品体验上的端到端,用户的智能驾驶可用范围和时段不断增长。因此,经过一年洗牌,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从基础到高阶,有了新的变化:
(2) 城区NOA 开启大规模落地
城区NOA 成为2024年的「高阶智能驾驶」,落地规模极速扩大。多个品牌、车系在更多城市解锁了城区NOA 的能力。
城区NOA——全国都能开:
(3) 高阶智驾量产车价格下探至15万元级别
智能驾驶车型价格和智能驾驶方案成本持续下探。配有高阶智能驾驶产品(城区NOA) 的量产车型起售价不断下降,部分车型价格已下降到15万元左右,进一步促进智能驾驶的科技平权。2024年新上市的支持城区NOA 的部分智驾车型如下:
(4) 2025年有望成为L3商用元年
在政策、软件、硬件、保障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下,智能驾驶将逐渐具备通向L3的技术基础、规范措施和赔付机制。2025年有望成为L3商用元年。
02 中国智能驾驶格局
(1) 代际:以实现能力划分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量产车上智能驾驶产品(已进行用户公测)的最高实现能力,可以将国内市场的玩家分为四个代际:领先一代、次世代、 正当代和落后一代。
其中,领先一代玩家「车位到车位」级别智驾能力落地现状为:
(2) 阵营:以感知方案及高精地图划分
智能驾驶产品的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其中摄像头主要提供环境的2D视觉信息;毫米波雷达提供目标物 体的距离和角度信息;激光雷达能提供3D环境信息,包括距离和速度,并实现自主定位;超声波雷达也能提供目标物体的存在和距离信息,但是由于作用距离较短,多用于泊车系统。
根据各玩家传感器配置方案不同,目前主要有两大派别,一种是没有激光雷达,以摄像头为主的“视觉派”; 而另一种是有激光雷达的“激光雷达派”, 各派玩家情况如上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成本和技术路线等多方面考虑,有头部玩家2024年由激光雷达派转向视觉派,减少智驾系统对激光雷达的依赖。例如,小鹏2024年11月上市的P7+车型,采用行业首个单个像素LOFIC架构纯视觉方案,放弃了激光雷达的常规配置。
另外,智能驾驶系统感知环境除了靠传感器,还能通过高精地图“开天眼”,让车辆直接获得包括车道、车道线、路面箭头、交通灯、交通标识牌 等等环境信息,并且精度在分米甚至厘米级别,降低算法难度要求。从是否依赖高精地图的角度来看,各玩家可以分为有高精地图派和无高精地图派。各派别玩家包括:
由于高精地图使用、维护、更新等成本居高不下,审核过程缓慢,想要随时保持高精地图的鲜度非常困难,头部玩家开始逐渐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无图NOA」已成为主流。
(3) 派系:以是否自研划分
从智能驾驶产品提供方的角度,玩家又可以分为自研派、供应商派和冗余派。冗余派车企既会采用和供应商合作的方案,又拥有自研团队,研发智能驾驶产品。各派别分别包括:
(4) 智能驾驶2024格局梯队
智能驾驶,本质是Al在量产车驾驶行为中,替代人类驾驶员的作用。人类老司机的养成,有先天天赋,更需要后天驾驶里程的积累。
Al司机也类似,综合实力既与实现的能力直接相关,还与上车数和开城数相关。具备什么样的实现能力,代表了当前的技术和产品实现水平。上车规模、开城数量对应的数据规模资源,则基本决定了未来的潜力和水平。
最早悟透这一原理的马斯克,从一开始就拿出了标配的智驾软硬件方案,其后在特斯拉不断增长的销量、扩大的实路里程后,帮助FSD 实现能力上的惊人飞跃。
所以评估智能驾驶玩家格局,既要看现在具备的能力,还要关注数据规模资源——面向未来的潜力,这样才不至于在快速变化的智能车市场,遭受 “背刺 ” 。
综上所述,衡量智能驾驶玩家格局梯队,必须包含三大标准:
基于上述三大标准,2024年的智能驾驶(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从汽车品牌维度,中国市场格局梯队如下:
这些品牌和玩家背后,同样也是技术供应商的能力 体 现 :
最后结合实现能力、上车规模、开城规模,可以得出更加综合全面的全局玩家格局现状:
03 智能驾驶产业迭代关键要素
实际上,智能驾驶发展的第一性原理就是Al的第一性原理,而Al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三大关键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
(1) 算法:端到端架构成为大势所趋
AI模型驱动的端到端架构,成为行业的新技术范式。2024年以来,众多车企玩家力推端到端架构上车,利用端到端技术构建智能驾驶。
(2) 算力:云端算力重要性日益凸显
(3) 数据:数据加速智能驾驶技术迭代
04 其他智能驾驶迭代影响因子
(1) 激光雷达路线及其成本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量产规模扩大,激光雷达成本正进一步下探。
2024年,激光雷达头部厂商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双双官宣,激光雷达售价在2025年有望降至200美元,下探至1500元以下,带动激光雷达进入「 千 元机时代」。成本降低有利于激光雷达在20万元以下的量产车落地,规模化上车也将促进更多智能驾驶产品向更高等级迭代。
随着智驾数据的积累以及端到端范式的发展,高阶智驾对激光雷达的依赖有所减弱,再加上成本的考量,更多厂商可能会从激光雷达派逐渐转向视 觉派。
(2)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下放应用
众 多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推出了适用于乘用车的智能驾驶产品,完全自动驾驶技术释放可以让车企更快实现高技术等级的智能驾驶产品,缩短自研周期。
已经拿出相关产品的L4 级自动驾驶供应商有 :
( 3 ) 量产车标准化和规模化
智能驾驶能力迭代的影响因素除了数据规模,还有数据质量——也就是传感器方案是否实现了大一统。
由于不同传感器方案会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处理算法,从而需要更多流程进行数据转换和统一,因此使用相同规格的传感器方案也能提高智能驾驶能力迭代效率。同时,传感器方案数量越少,已经实现的能力等级越高,就意味着智能驾驶能力越强。
领先一代和次世代智能驾驶传感器方案数量为:
05 智能驾驶2025格局推演
(1) 智能驾驶2025加速度因子
2024年的智能驾驶格局已定,在崭新的2025年里,智能驾驶格局将会有怎样的变动?谁有可能成为2025年的黑马?
如上文所提,算法、算力、数据是智能驾驶产业迭代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智能驾驶格局变动的加速度因子。在算法、算力、数据层面有积累优势 或长期投入的玩家,将更有可能在新一年脱颖而出,改写产业格局。
(2) 智能驾驶2025格局推演
智能驾驶2025格局9推演如下:
06 2025值得关注的智能驾驶「变量」公司
比亚迪
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中央计算平台为核心,协 同周边分布式域控,具备整车各类传感器的高度融合感知能力,首创提出 控制算法的分布式布局,极大提高了「整车智驾」的响应速度和驾驶体验, 让「整车智驾」真正做到在危险发生前尽早识别、尽快纠正、精准控制。
2024年12月24日起,「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无图城市领航功能, 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目前已上车仰 望U8、腾 势Z9GT 、 腾 势N7 等车型。以腾势N7 为 例 ,N7 配备了DiPilot 300「天神之眼」高 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 搭载包括双激光雷达,支持高 快领航、城市领航、自动泊车 等全场景驾驶辅助。
2024年,比亚迪以璇玑架构为纽带,深挖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潜力,软 件版本升级至BAS 3.0+,带来了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硬件能力:
全球首款完全由整车厂自设计开发、自生产的车载计算平台,基于高算 力 的AI芯片,性能强劲、安全可靠,更好实现感知、定位、决策、规划、 控制。
软件能力:
天神之眼BAS 3.0+
BAS 3.0+超人类驾驶辅助
以璇玑架构为纽带,深挖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潜力,软件版本升级至BAS3.0+,助力「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继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BAS 3.0基础上 ,BAS 3.0+在感知传感器方面增加整车近100种传感信号,感知主干网络增加整车感知网络,规控网络增加超人类安全网。
执行环节,除了传统执行器以外,新增独有的易三方、易四方、云辇等技术,整体实现驾驶安全控制。
长安汽车长安
长安汽车旗下主要有三大智能车品牌:阿维塔、深蓝汽车以及长安启源。
阿维塔和华为深度合作,旗下阿维塔07、11、12等车型搭载华为乾崑ADS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通过端到端的系统架构,2024年12月底正式推送长安智驾系统的两大基石为SDA 天枢架构和天枢大模型。
·SDA 天枢架构-敏捷的神经中枢
面向具身智能的类人架构,统筹了“智驾、智舱、车身、动力、底盘”
「车位到车位」,实现全场景贯通智能驾驶体验:不受车位限制、自主学习进化、自由车位到自由车位。
五大智能车领域的海量数据。
深蓝汽车旗下L07、S07 等车型搭 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系统,支持高速领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城区巡航」辅助功能。
长安启源E07 首搭长安自研智驾,配备30颗智驾传 感器和英伟达Orin X智驾芯片,算力达到254Tops, 方案特点为「AI交互式智驾」,用户可在智驾过程 中,通过语音给车辆下指令,调整系统行为。
长安智驾系统的两大基石为SDA 天枢架构和天枢大模型。
·SDA 天枢架构-敏捷的神经中枢
面向具身智能的类人架构,统筹了“智驾、智舱、车身、动力、底盘”五大智能车领域的海量数据。
· 天枢大模型-聪明的大脑和小脑
在一体化的大模型架构上实现特征网络、感知网络、规控网络、语言网络和安全对齐引擎的有机整合。
奇瑞
奇瑞旗下有多款品牌,搭载了不同的智驾系统。
其中智界是奇瑞与华为合作打造的智能车品牌,智界R7及S7 车型的Max和 Ultra 版搭载华为乾崑ADS3.0高阶智驾辅助系统,可实现「车位到车位」 的能力。
以智界新S7 Max和Ultra 为例,其 搭载华为ADS3.0, 可解决智驾最后 一公里,从公路到内部路、从地面 到地库,从任意车位出发,到泊入 目的地车位,都能一键直达。且不 依赖高精地图,智能学习日常通勤 路线,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
星途星纪元则搭载文远知行的WePilot, 支持城区领航辅助和高快 领航辅助。配备双NVIDIA DRIVEORIN 芯片,拥有508TOPS 算力,软 硬件感知融合,采用端到端大模型iCAR 智驾系统的供应商为卓驭(原 大疆车载),支持高速NOA (领航辅助驾驶)。 C-Pilot方案
奇瑞内部智驾技术研发主要由旗下子公司大卓负责。大卓智能基于车云一体开发平台“卓行平台”研发了无图/轻图的高速领航辅助智驾解决 方案(大卓高速NOA), 基于地平线征程芯片,提供5V5R 和7V3R 两种传感器搭载方案。
大卓高速NOA拟人交互SR
奇瑞也发布了面向未来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从已量产的C-Pilot 4.0到C-Pilot 5.0升级进化:
·C-Pilot 4.0采用双Orin-X方案,算力达到508 TOPS,具备城区无图 智驾、0车速激活NOA 等功能;
·C-Pilot 5.0则计划采用1000 TOPS 的算力,提供从车位到车位的端到端智能驾驶体验。
小米汽车
小米汽车2024年3月28日推出首款车型SU7, 上市后销量增长迅速,智驾方案迭代迅速。
Xiaomi Pilot是小米汽车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坚持长期投入自研底 层 算 法 ,Al全面赋能,期望打造全场景下更聪明、更安全的智能驾驶。
产品特性:小米智能驾驶配备两颗NVIDIA DRIVE Orin高算力芯片,综合算 力达到508 TOPS 。感知硬件也十分强大,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 结合智能引擎和数据的应用。
自适应变焦BEV 技术:
通过高清感知摄像头还原路面情况,再通过调用不同算法,动态调整BEV网格特征的细粒度及算法的感 知范围,适配不同的环境精度要求。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
通过超分辨率矢量算法,能直接将路面上看到的可视物体,都模拟成连续曲面的立体物,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更精准,精度<0.1米。
小米端到端大模型将感知、决策、规划算法多合一 ,已经实现5 cm 精度的极窄库位泊入和23km/h 巡航的代客泊车。
文远知行
文远知行凭借在全栈算法、基础架构、工具链和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深厚积 累,以及L4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沉淀和落地经验,于2022年5月与全球第 一Tier 1博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车规级、可量产的高阶智能驾 驶解决方案——WePilot。
2024年,WePilot 智驾系统率先上车奇瑞 星纪元ES、ET, 并向终端用户OTA提供NEP 高速领航功能和NEP 城市领航功能,为终端用户打造更加轻松惬意的出行体验。
智驾系统优势:
· 实现了端到端无图智驾方案,即不依赖地图导航,而是依靠先进的算法和感知能力进行实时决策。这一技术突破让车辆能够在全 场景复杂道路环境中做出快速且准确的反应;
· 搭载了算力高达508TOPS 的双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
· 采用多达30颗高性能传感器,包括超远距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及高精度毫米波雷达等;
· 备高速领航、城市领航以及智能泊车等先进功能;
· 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智能驾驶体验。
元戎启行推出最新一代不依赖高精度地图、应用端到端模型的智能驾驶平 台DeepRoute I0,并与多家车企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随着智能驾驶系统 性能的持续提升,元戎启行将基于端到端架构,用量产车运营Robotaxi。
元戎启行为量产推出了新一代高阶智驾平台DeepRoute IO , 摆脱高精地图依赖,率先上车端到端。
产品特性:基于端到端模型将感知、预测、规划等模型融为一体,避免信 息在不同模型传递时所产生的减损,实现输入传感器信号后直接输出控制 动作;使用海量数据系统,让机器拥有自主学习、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采用NVIDIA Orin系统级芯片,200+ TOPS算力,1颗固态激光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行泊一体,基于导航地图,可实现全场景智慧领航辅助驾驶。
实现在城区点到点的智能驾驶。复杂路况下,I0 平台的路口通行成功率 近98% ,特殊路口转向成功率近90% 。
元戎启行数据显示,随着I0平台的拟人程度持续提高,用户智能驾驶使 用率明显提高,2024年10月智驾用户渗透率达到67% 。2024年8月,首款元我启行与车企共同打造的智能驾驶汽车长城魏牌全新蓝山上市。10月第二款合作车型Smart精灵5也推向市场。
通过VLA, 元戎启行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连接视觉、语言、动作,能识 别和描述道路环境、交通标志、道路参与者等,理解交通场景中复杂 的交互事件、隐藏的语义信息和逻辑推理;即便碰到罕见路标跟边缘场景,系统也能有高效的场景泛化能力和稳定的驾驶表现。
卓驭
卓驭提供智能驾驶系统及自研核心零部件,通过为乘用车提供灵活多样的 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降低智能驾驶量产门槛,推动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全面普及。
成行平台作为卓驭的核心产品,提供覆盖高速、城市、泊车等全场景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产品特性:支持驾舱一体集成;可兼容多种芯片、灵活拓展算力;可配置 惯导双目、激目系统或拓展第三方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支持创新功能 拓展。
24年底,卓驭宣布搭载高算力平台(100TOPS) 的成行智驾端到端算法即 将量产。去年12月,卓驭成为首 个在中算力平台上实现了端到端城市领航辅助 驾驶功能的智驾供应商。
算法特性:该算法能够从感知端的多源信息融合输入直接输出驾驶轨迹,并且新增全国都可开的无图城市领航高阶智驾功能。
该端到端架构通过一个Al模型打通感知、预测、决策和规划多个模块。
此次搭载在中算力平台上的端到端算法架构,与之前高算力平台上的 模型架构同 源。意味着该套端到端智驾模型,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跨算力跨构型复用,在模型训练上也可以利用已搭载成行智驾的量产车 型的大规模数据。
文章来源 量子位智库
获取报告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