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辆Robotaxi日均完成15单,这是小马智行给出的最新成绩。
什么概念?
拿小马智行“老家”广州市来说,去年上半年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广州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13.09单。Robotaxi的效率,已经在广州超越了人类水平。
并且没有一单事故,新一代Robotaxi安全性指标提高16倍,成本却比传统出租车的一半还低。
按照计划,小马智行还要把车队从百台级提升到千台级规模,冲刺单车盈亏平衡点。
Robotaxi爆发拐点,就是今年。
上市119天,小马智行全年和单季度表现首次交卷。
先看第四季度,小马智行总收入3550万美元(约2.58亿元),同比下降29.8%;来自Robotaxi、Robotruck、许可和申请的收入分别为260万美元、1290万美元,以及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分别为1889万元、9372万元,以及1.45亿元。
第四季度公司毛利为750万美元(约5449万元),毛利率为21.0%;单季经调整净亏损为1.536亿美元(约11.16亿元)。
再来看2024年全年,小马智行有怎样的整体表现:
全年营收7503万美元(约5.45亿元),同比增长4.3%,连续三年增长,是国内营收规模最高的L4自动驾驶公司。
其中,Robotaxi服务收入为730万美元(约5300万元),同比下降 5.3%,占总收入的9.73%。
财报解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合作项目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服务费减少,但好消息是,小马智行的Robotaxi公众收费业务正在明显增长。
并且小马表示,预计公司今年Robotaxi业务将保持增长势头,甚至加速增长趋势,具体原因这里按下不表,后面再讲。
去年收入增长的大头来自Robotruck服务,由于车队扩展至新地区运营,这部分业务全年营收达到4040万美元(约2.94亿元),同比大涨61.3%,贡献了总收入的53.85%。
还有部分收入来自许可和应用,主要是向OEM等企业提供自动驾驶软件的许可、硬件设备和数据分析工具,以及自动驾驶相关的工程解决方案服务等等。
2024年这部分业务收入2730万美元(约2亿元),比2023年同期下降30.1%,主要是受项目的收入确认时间影响所致。
从收入结构和同比增速综合来看,Robotruck业务在2024年贡献收入更多,但小马智行透露,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相对于其他业务较低,因此毛利方面整体出现下滑:
2024年,小马智行全年毛利为1140万美元(约8282万元),同比下降32.5%;毛利率为15.2%,比2023年下降约8.3个百分点。
同时,虽然Robotruck更赚钱,但Robotaxi业务更核心,彭军强调,小马智行坚持“Robotaxi业务优先、中国市场优先、一线城市优先”的业务战略。
另外,小马智行在支出方面大幅增加,特别是研发费用一项。
2024年公司营业费用为2.97亿美元(约21.58亿元),同比增长85.4%;其中研发费用占据81%,达到2.4亿美元(约17.4亿元),同比大涨95.7%。
几乎翻倍式增长的研发费用,主要是两方面因素驱动:
其一,是第四季度完成上市后,公司一次性计入员工股权激励费用;
其二,就是实打实的研发投入,支持合作开发最新一代的Robotaxi车型。
除去股权激励费用后,小马智行全年的经调整研发费用为1.38亿美元(约10.06亿元),同比增长14%。
而公司当前还处于亏损中,去年经调整净亏损为1.54亿美元(约11.21亿元),亏损同比增长了0.35亿美元(约2.54亿元)。
最后在现金层面,小马智行持有现金等价物、长短期理财投资总额为8.25亿美元(60.23亿元),同比增长39.4%,为下一代Robotaxi的推出打好了资金后盾,也为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蓄力。
首次财报电话会,小马智行联创兼CEO彭军,联创兼CTO“楼教主”,以及CFO王皓俊纷纷现身,为公司上市的第一份财报进行现场解读。
要实现Robotaxi量产落地,需要具备四大关键因素:技术、法规、大规模生产以及大规模部署,CEO彭军表示,这四个方面,小马智行都已实现。
首先,就是全无人自动驾驶车得以实现部署的核心——技术。
CTO楼天城表示,小马智行Robotaxi的核心技术,在于其自研的“世界模型(PonyWorld)+虚拟司机(Virtual Driver)”两方面。
小马智行设定的目标,不是模仿人类,而是超越人类,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模型,打破人类的局限性。
“世界模型”就是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环境认知框架,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等)实时融合高精度地图、动态物体轨迹及交通流信息,构建三维时空语义化环境模型。
和传统感知方案不同的是,这种技术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道路参与者的行为意图进行概率预测,例如预判行人突然横穿马路或车辆加塞的可能性,并基于历史数据训练出不同场景下的演化规律。
楼天城表示,其模型每周可生成超过100亿英里的自动驾驶数据集。
基于这种模型下的车辆,不仅能“看见”周围环境,更能“理解”隐藏的交通规则与潜在风险。
另外,在过去数万小时的运行中,小马智行没出现过一起事故,背后主要有三个关键点支撑:
一个是能生成逼真的场景、以及强大的传感器数据的能力,一个是高保真度的模拟系统,最后还需要一套全面的评估指标。
他特意强调了小马最新技术——高保真度模拟引擎,能够精确地复制现实世界的条件,无论是细微的细节还是动态响应,这让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设计得像真实人类与自动驾驶车辆自然、人性化的互动。
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这就要提到小马智行的另一个核心技术,在车辆控制层充当“大脑”的虚拟司机。
这个系统,基于强化学习与博弈论构建的决策规划模块,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同步处理定位、感知、预测等多重数据,动态生成最优方案。
楼天城透露,他们是在虚拟环境中训练了一个“预言家”,也就是AI司机,让它学会预测未来的结果,然后作为再教练,训练其他AI司机,帮助后者预见未来事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系统在世界模型中持续自我进化,实现在更小算力、量产化硬件下超越人类水准的驾驶表现,即便是极端低概率场景,也可具备应对能力。
财报显示,“虚拟司机”帮助小马智行的Robotaxi,在安全性指标上提升了16倍。
这样看来,Robotaxi市场已具备增长基础,因为与传统出租车相比,其具备的优势不仅有更高的安全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小马透露其Robotaxi成本,大约是传统出租车的一半。
并且这种成本优势还会继续扩大,因为计划今年开启运营的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成本相较第六代又大幅下降了70%。
这么大的降幅,如何实现?主要在三方面:
其一是硬件方面,受益于传感器(例如最贵的激光雷达)成本下行趋势,加上集成化设计,硬件方面节约了不少成本。
其二是算法优化,通过端到端模型等迭代,计算资源需求正在减少,同时又提升了算力效率。
其三,也是小马智行这次多次强调的一点,就是合作。
第七代Robotaxi车型,是由小马和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以及丰田合作开发,可以规模化生产分摊研发成本。
这种成本的明显降低,可以很大程度上加速Robotaxi大规模部署落地。
顺带再提一句,小马智行还通过合作,将Robotaxi接入了支付宝、高德地图的App和小程序,不久前又宣布与康福德高合作——一家在全球拥有超29000台出租车营运网络的公司,将在广州启动自动驾驶出行联合运营。
按照去年IPO之后给出的目标,小马智行今年计划从百台车扩张到千台车规模——
随着七代车落地,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车队规模,更多的运营渠道,也难怪小马智行对今年Robotaxi的运营增长给出了更好的预期。
从去年的Robotaxi的运营状况来看,商业化脚步已经明显加速:
在运营范围方面,其Robotaxi收费服务,正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运营,范围扩大到了市区以及点机场火车站,是第一家取得四个一线城市全无人驾驶Robotaxi全类别监管许可的公司。
就在这个月,小马智行还宣布,在北京亦庄225平方公里任意打车点往返南站的路线上,正式开通自动驾驶接驳服务,解锁环路、高速路、市区道路的部分路段,开进了北京三环。
而运营单量方面,彭军公开了最新数据,2024年每辆车的日均订单量达到了15单,随着运营范围扩大,商业化运营增速明显提高。
值得注意的一点,小马智行今年的“千台车”计划——恰恰是去年年底时,公司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给出的盈亏平衡点。
也就是说,小马智行今年可能就会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逐步走向自我造血阶段。
时间刚刚好,因为今年恰是Robotaxi行至拐点,彭军给出了判断:
当前正值自动驾驶规模化部署的关键窗口期。
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与车辆成本快速下探,未来1-2年内或将迎来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落地的重要突破。
全球第一梯队的Robotaxi玩家,也都在验证这个事实:
和小马上市时间相近的文远知行,同样在扩大运营范围和规模;
跑得更快的萝卜快跑和Waymo,频频刷新周订单纪录…
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接受度和政策开放了。
以及目前Robotaxi格局已经完全分明:中美双雄竞速,而中国玩家在落地规模和运营里程上都占据上风。
所以如果开启全球化的Robotaxi进程,中国玩家会更具优势吗?
以及又以及,美国Robotaxi玩家最大的变量是马斯克治下的特斯拉,其Cybercab战略已经展开,但也就在这两天,Waymo创始CEO接受采访时被问到特斯拉Cybercab,他回答说:
一个辅助驾驶系统,谈什么Robotaxi?
(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今天已经在中国已经更名“智能辅助驾驶”)
— 联系作者 —
— 完 —
智能车2024年度评选结果
在经过广泛征集、专业推荐,以及智能车参考垂直社群的万人票选后,智能车2023年度评选结果正式发布。涵盖三类奖项:
· 十大智能车年度人物
· 十大智能车车型
· 十大智能车技术方案/产品
在汽车工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希望能以此提供智能维度的参考和注脚。
其中,十大智能车车型是: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车型>>
— 完 —
【智能车参考】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