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观点
保护主义成为一大趋势
在过去几年中,保护主义措施已经成为一大趋势,贸易战的紧张局势、地缘政治和供应链中断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升级。组件短缺期间,供应链的薄弱环节暴露无疑,这促使企业开始寻求全球化运营的替代方案,即回流(迁回本土)或近岸(迁至邻近国家)。
Omdia的《CEO财报电话会议分析》报告显示,回流和近岸在2023年成为主要话题,与一年前相比,其关注度显著增强。这一趋势突显了将生产转移到靠近主要市场的战略重要性与日俱增,预示着制造业优先事项的重大转变。
美国保护主义:影响深远
新冠疫情之前中美的贸易摩擦加剧了制造业保护主义的抬头。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的关税,并对中国再加征10%的关税,此举进一步强化了保护主义趋势。这些关税旨在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并缩小财政赤字。然而,这也为一系列风险敞开了大门,有可能破坏美国市场及其全球贸易合作伙伴的稳定。
2023年,美国公司从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进口商品的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三个国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加拿大作为主要的原油出口国,墨西哥不断发展壮大的汽车制造业,以及中国在电子产品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得这些国家成为美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立即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主要的风险在于反击措施。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已经对包括大豆和玉米在内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对于依赖对华出口的美国农民来说,这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些关税意味着美国公司将必须为进口商品支付额外的税款,并与消费者分担成本。
美国会被排除在接下来的重大贸易协议之外吗?对于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而言,美国关税的短期影响可能是缩小其出口市场。然而,这对美国来说可能是一次错误的决定,因为这可能会促使这些国家联合起来签订新的贸易协定,从而直接与美国竞争。墨西哥和欧盟已达成一项贸易协议,这将提高它们的商业竞争力并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与此同时,预计加拿大和墨西哥将竞相向亚洲和大洋洲出口液化天然气,从而加剧与美国的竞争。
美国的关税正在缩小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出口市场,同时成本上升和订单减少对制造商造成了沉重打击。主要的回流目的地墨西哥可能会面临美国对其贸易政策的更多审查,这有可能阻碍外国投资。同时,越南和印度等其它新兴国家受益于美国制造业从中国转移的举措,但可能很快也会面临来自美国的保护主义压力。
亚洲和大洋洲新兴国家的保护主义抬头以保护国内行业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和大洋洲的新兴市场也出现了保护主义抬头的现象。在过去几年中,印度和东南亚吸引了大量海外制造业的投资。外国机械制造商和工业自动化供应商一直在这些区域捕捉商机。为此,当地政府实施了保护主义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并刺激当地经济增长。
在印度,对于希望打入印度市场的外国自动化公司而言,印度标准局(BIS)认证正在成为一个重要障碍。本地制造商会自动获得BIS认证,而外国公司必须经过认证流程。印度的机械制造商和最终用户也开始要求供应商拥有经过认证的产品。这使外国公司更加关注“印度制造”,推动它们增加在印度本地的生产。从化工和石化、纺织机械、PVC进口到电子产品,该认证正慢慢成为所有行业必须具备的资质。因此,Omdia预计,随着印度继续作为亚洲和大洋洲的一个亮点,将有更多的自动化制造商和机械制造商在印度进行生产。
同样,印度尼西亚制定了本地成分含量(TKDN)政策,规定40%的组件必须源自印尼。该政策适用于电子产品、汽车、电信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在过去几年中,这一政策增加了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在采矿和金属行业。印尼显然正在为成为主要的原材料加工业市场奠定基础,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电池、消费电子产品和家电领域。印尼此前禁止销售苹果公司的iPhone 16,因为该产品的本地成分不足40%。据称,苹果公司因此提出将其在印尼的投资增加十倍,这表明其愿意响应该国的政策并使印尼的供应链受益。
保护主义措施不仅能够推动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还能够维持目前较为脆弱的市场。例如,欧盟已批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旨在抑制享受补贴的外国出口商品并保护庞大但正在走下坡路的德国汽车市场。汽车市场的下滑严重影响了机床、橡胶和塑料以及机器人等机械市场。由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东欧设立生产基地,因此尚不确定电动汽车关税能否对本土汽车市场的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不过,欧洲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强制使用本土机器和工业自动化产品,以保护因消费者需求低迷和投资不足而受到削弱的本地市场。
2025年保护主义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
到2025年,全球制造业保护主义措施的升级将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态势,影响该行业的成本结构、增长前景和长期稳定性。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生产成本上升,其次是关税税率提高、供应链中断和进口税增加,这直接导致制造成本上升。企业将面临消化这些成本的挑战,只能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么重构业务以保持竞争力,而这会进一步挤压本已微薄的利润。
此外,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企业添加了另一层复杂性。在关税和法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或调整生产计划时会犹豫不决;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本支出减少和技术进步放缓,从而进一步阻碍行业发展。
这些保护主义政策的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单个企业,还会波及全球经济增长。随着贸易壁垒增加,全球经济扩张的速度很可能会放缓。严重依赖出口的新兴市场尤其容易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因为它们面临主要贸易伙伴需求减少的情况。这种放缓可能会加剧现有的经济挑战,并限制这些区域实现产业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机会。
面对这些挑战,制造业的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为减轻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各行业正在形成更紧密的区域性生产网络。例如,亚洲和大洋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欧盟内部的市场一体化等举措都旨在促进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减少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通过加强区域合作,这些地区希望创建更具弹性和自给自足的制造业生态,从而抵御外部冲击,确保经济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政策的加剧正在重塑2025年制造业的格局。虽然保护主义政策带来了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等重大挑战,但它也通过区域性合作推动了创新和调整,最终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机械制造商市场将经历变革,因此必须实现供应链多样化和生产制造的转移,以减少关税税率和高进口税的影响。这将产生巨额成本,迫使机械制造商对二级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和认证,并重新设计机器以适应重新认证的组件。
全球经济放缓、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为2025年全球自动化市场的复苏带来重大挑战。不过,Omdia也发现了一些短期机会。为降低关税和贸易限制导致的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风险,美国最终用户很可能会采用一些策略来应对可能的风险,如采用更具战略性、前瞻性的方法来采购组件和材料以及增加安全库存。短期来看,Omdia观察到出口贸易活动有所增多,这推动了对自动化产品需求的增长。
长远来看,保护主义推动的制造业近岸化和区域化生产趋势将加快企业间合作、收购和合并。这些趋势将促进一系列活动,如基础设施开发、新项目建设和在制造业转移区域的生产扩张,进而推动该区域内自动化市场的繁荣。
完整报告请点击 阅读原文
本文作者
Rachel See
分析师 - 制造业技术
文章版权和解释权归微信平台Omdia所有
Omdia隶属于Informa TechTarget, Inc. (纳斯达克代码: TTGT),是一家专注于技术研究与咨询的机构。通过深刻的科技市场洞察力和可操作的建议,Omdia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如您想了解更多有关Omdia的最新研究成果,请浏览Omdia官方网站或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omdia.com
rina.zhang@infor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