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麦姆斯咨询报道,2025年3月28日至30日,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黄靖正将参加《第68期“见微知著”培训课程: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并进行授课,具体信息如下:
授课主题:光量子传感技术及其导航应用
授课老师简介:
黄靖正,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量子感知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副所长。他长期研究光量子传感技术及其在导航、电力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解决相关基础科学问题与样机研发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问题。他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项、国防科技项目6项,并以骨干成员身份参与科创2030重点研发项目。他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国防专利6项,以第一译者身份出版译著1部。
授课背景及内容:
光量子传感技术利用光与物质的量子相互作用,结合量子叠加、纠缠、非破坏测量等特性,实现超高灵敏度和高精度测量。相比于固体系统(例如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与原子系统(例如里德堡原子),光子系统具有相干时间长、抗干扰能力强、易于调控等优点,在精密测量任务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由于多数传感与测量任务都可以等效为光学相位的测量,因此,光量子精密测量的一类重要任务就是针对相位参数进行测量与估计。相比于传统传感器,光量子传感器能突破经典测量极限,可以在高精度导航、无卫星环境下的自主导航、深空探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课程从光量子传感技术机理出发,介绍基于弱测量方法的量子传感研究进展,深入讲解基于光量子传感技术的角速度测量(陀螺仪)及导航应用,最后进行技术总结与未来展望。
量子惯性传感器和精密时钟的应用领域(来源:IDTechEx)
课程提纲:
1. 光量子传感技术机理;
2. 基于弱测量方法的光量子传感技术;
3. 基于光量子传感技术的角速度测量;
4. 基于光量子传感技术的导航应用;
5. 光量子传感技术总结与展望。
培训详情:
https://www.memstraining.com/training-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