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猫猫流浪记》剧照
全民智驾时代,「价性比」也许比「性价比」更符合高阶智驾普惠逻辑。
在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迭代的2025年,市场焦点从眼花缭乱的技术概念以及枯燥的参数比拼,转向「智驾标配」的系统性较量。
智驾进入量产爆发期,智驾不仅是车企的「必答题」,也是智驾供应商的「必答题」,谁能适配产品给出最优解变成一场公开检验。
传统普惠逻辑在这场考验中被重构,真正的普惠,不是将低配功能塞进低价车型,而是以技术的降维打击让高阶智驾能力击透价格带。
在成行智驾发布会上,一向低调的卓驭科技,给出了自己的答题方程式:用「价性比」打破「低价=低配」的行业惯性,提高模型的「悟性」,让 32TOPS 算力实现 100TOPS 的智驾效能。
在多数玩家还在计算成本与性能的线性关系时,卓驭已经左手用高「悟性」的模型为 B 端提供高「价性比」智驾方案,右手通过场景化算法优化为 C 端用户提供价值增量的智驾体验,实现产品落地量产。
这才符合智驾普惠的本质:不是简单的价格下探,而是通过架构创新实现性能的「降维打击」。
目前行业内主流的端到端智驾方案,至少需要 200TOPS 的算力,且主要搭载在 2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上。
但卓驭科技的中算力智驾方案完全打破了这一设定,仅需 7000 元成本,就实现和特斯拉 FSD 6.4 万元的端到端智驾方案。
这也是卓驭能让智驾方案在 1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上量产的主要原因。
然而,便宜不代表没好货。
卓驭科技的前身是大疆车载,继承了大疆在性能和成本平衡方面的卓越能力。
2024 年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宝骏云海车型,在 10 万元级实现全系标配高阶智驾,其搭载的灵眸智驾 2.0 Max 系统,仅需 7V 视觉方案(7 个摄像头 + 12 颗超声波雷达)与 32TOPS 算力的芯片,就实现不依赖高清地图的高速领航、城市记忆领航及全场景泊车功能。
这是端到端智驾方案首次在十万元级别的车型上量产落地。
这种既要极致成本,又要越级体验的做法,让卓驭收获「中阶之王」的头衔。
然而相比说「性价比」最高,他们更希望自己是「价性比」最高的供应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同等性能更低价格的价格竞争,后者是是同等成本的前提下持续进化的动态增值。
智驾普惠战,必然加快智驾的下沉和普及,正如王传福所言,「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但智驾也分三六九等,不能为了普惠就不顾及性能,让用户反感,对产品失去信心。
只有安全、好用的高阶智驾,才是用户想要的。
这也是卓驭的目标:「让人人都能拥有轻松、安全、好用的高阶智驾」。
为此,卓驭主要依靠两条路径。
一,底层技术架构的革新
与其他动辄十几个摄像头的智驾方案相比,卓驭显得十分克制。
其独创的惯导立体三目摄像头(含 2 个长焦 + 1 个短焦),可以通过视差计算获取三维空间信息,配合自研 IMU 模块,在无需激光雷达的情况下实现等效 200 米探测距离,精度达毫米级。
同时卓驭坚持智驾硬件全站自研,核心传感器自主可控,通过硬件-算法协同设计,做到「不堆料也可以很有料」。
二,提供可持续进化的体验
通过自研算法工具,卓驭成行智驾方案支持从 32TOPS 到 100TOPS 全平台部署,既保证入门级车型的成本可控,又为高端车型预留功能升级空间。
后续还将 OTA 推送更新的智驾能力,比如全国都可开的无图城市高阶智驾功能。 即将亮相的生成式世界模型,可以让智驾系统根据驾驶员习惯调整驾驶风格,做到千人千面,持续在功能和体验上带来惊喜和创新。
打造高「价性比」的产品,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智驾体验,本质上是对「性能-成本」先行关系的颠覆。
正如其全新英文名 ClixPilot 所寓意的,每次技术迭代都在积累数据复利,使同等成本下的功能体验持续跃升。
相较于单纯的价格竞争,这种动态增值模式更符合智能驾驶产业的长期演进方向。
目前,行业内主流的智驾技术,是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它将传统的感知、预测、规划功能融合进一个统一的模型,实现「类人化」的快速决策,更贴近人类驾驶员的直觉反应。
根据 Sclling Law(规模化法则),模型性能与训练数据量呈正相关,因此行业普遍依赖海量数据投喂提升模型的训练的智驾水平,让其实现最佳的「模仿」效果。
这也导致端到端智驾水平的竞争,集中于算力和数据规模层面。
但是给模型越多的训练数据,就能获得更好的性能吗?
倒也未必,DeepSeeK 已经给出了证明。
通过少量高质量数据的冷启动,和多阶段的强化学习,可以突破数据规模大限制。强化学习不仅降低了对数据的依赖,更赋予模型自主生成「思维链」的能力,实现复杂场景下的推理跃迁。
小模型一样可以迸发出大性能,这与卓驭的技术主张不谋而合。
卓驭科技 AI 负责人陈晓智提出,「我们希望模型不仅是行为像人,更多是思维像人」,不是简单模仿人类行为,这一核心在于构建具备高效学习能力的「悟性模型」。
对于高「悟性」模型有什么特点,卓驭科技认为主要是:
问题来了,如何提升模型的「悟性」?
卓驭科技的核心技术路径包括:
搭载成型智驾 3.0 系统的红旗天工 05 试驾过程中,其场景表现也可圈可点:在交通堵塞路段,能适时调整变道;在行进过程中,起步与变速衔接顺畅,更从容;行驶过程不急躁,道路保持与车辆距离控制都比较老道,不会出现频繁变道情况,有较强的安全感。
据了解,目前红旗天工05的智驾是纯端到端方案,还没有加入一些规则的控制,相信后续加入规则控制后,其驾驶性能在更拟人的同时也会更安全。
通过对模型的训练使其更具「悟性」,帮助卓驭更好地将模型下放到更低配置的车型,真正做到让所有车型都能搭载高阶智驾,且是有质量保证的高阶智驾。
此次成行智驾科技日上,卓驭科技负责人沈劭劼公开,目前卓驭已经与中国一汽、大众、奇瑞、东风等 9 家车企达成合作,30 余款车型同步开发中。
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不仅因为卓驭拥有高「价性比」的智驾方案,更因为其深谙「独行快,众行远」的智慧,坚持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与行业普遍采用「模块化采购模式」不同的是,卓驭开创了智驾供应商与车企深度参与的联合开发范式。
传统供应商模式下,智驾方案由第三方独立开发后进行车型适配,车企核心算法能力被外包给技术供应商。
卓驭通过全栈自研构建技术底座,与车企在芯片调校、传感器融合、场景定义等层面实现深度绑定。
例如卓驭与一汽红旗的深度合作,双方联合开发的红旗司南高阶智驾系统,基于卓驭端到端算法与红旗 「飞刃架构」的开放式生态,使泊车场景的悬空障碍物识别准确率提升 40%,城市 NOA 复杂路口通过率突破 99%,实现 「硬件定义与软件进化」 的双向赋能。
还有与高通达成的战略合作,基于骁龙 ® 智驾平台(SA8650P)打造高效算力架构,实现了稀疏算力等效 200TOPS 的性能突破,为红旗天工 05、天工 08 等量产车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卓驭还与大众、五菱等车企合作,将智驾技术方案适配到不同价位的车型,通过规模化量产验证起技术的兼容性与可靠性。
其次实现能力共享。
卓驭不仅实现算法、工具链的双向适配,更与车企共享数据优势,通过亿级驾驶数据训练模型,并结合合作伙伴的场景需求优化功能。
例如在泊车场景中攻克悬空障碍物识别等行业难题,共同提升用户体验。
这种 「共享 + 适配」的双轨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落地,更通过产业生态的力量,让高阶智驾不再局限于少数车型,真正迈向「全民智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