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星标我/
比大部分人早一步看见未来
在传统通信业务增长乏力的当下,运营商正面临“管道化”困境——语音、短信收入占比已跌破30%,而新兴市场的争夺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行业格局。其中,我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市场与低空经济市场成为运营商破局的关键:前者是支撑运营商从基础网络服务商向“数字生态运营商”转型的核心战场,后者则是抢占空天一体化战略高地的国家级赛道。这两个万亿级市场的布局深度,将直接影响运营商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生存形态与价值权重。
- 01 -
中小企业数字化:从“输血”到“造血”的生态重构
当前中国4300万中小企业中仅37%完成初级数字化改造,云服务渗透率不足20%,这意味着至少2700万企业存在数字化升级需求。运营商通过“连接+算力+能力”铁三角(5G专网时延<10ms、2000+边缘计算节点、混合云平台),可将ARPU值从个人用户的百元级提升至企业客户的8-15万元3,形成规模与利润的双重增长极。
而当前政策面正在加速这个进程,“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率达80%,催生千亿级政府补贴市场。同时,5G-A商用带来的确定性网络、AI大模型普惠化(如智能制造大模型降低30%开发成本)、数字孪生技术(某汽配厂订单响应效率提升40%),正在重构服务范式。
运营商凭借国资背景的数据安全背书,已主导60%工信部“繁星计划”产业集群平台,形成政策与技术共振的护城河。
当前,三大运营商都纷纷构建“云网融合+平台+应用”三层架构,试图构建生态壁垒的战略高地。入口层,通过智慧办公、数字营销等高频场景锁定客户触点;中台层,自研AIoT中台沉淀300+行业解决方案,形成与互联网厂商的错位竞争;增值层,数据中台反哺供应链金融、风控服务,使客户LTV(终身价值)提升3-5倍。深度绑定客户的中小企业续约率达85%,交叉销售机会激增300%,生态壁垒已然显现。
当前,运营商正从"管道提供商"向"数字生态运营商"转型,加快形成覆盖数字化转型全周期的服务能力。典型案例显示,深度绑定数字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续约率可达85%以上,且交叉销售机会提升3倍。这个万亿级市场的争夺,将重塑未来5年通信行业的竞争格局。
- 02 -
低空经济:空天一体化的卡位战争
低空经济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运营商通过“四驱两翼”能力体系(网络、平台、终端、安全四驱,标准+生态两翼),已在6大空域试点城市完成关键节点卡位。例如中移凌云平台覆盖航线已经愈趋成熟,市场份额剑指行业第一,形成“空域-网络-终端”的闭环生态。
当前,运营商的主要策略可以概括为——“基建先行与场景裂变”。一方面通过低空专用基站、北斗增强系统构建厘米级定位能力,支撑无人机超视距飞行;另一方面聚焦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10大场景,某省公司已在交通巡检领域打造千万级应用,单项目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与此同时紧紧把握终端入口,定制化网联套餐捆绑设备销售,形成“硬件+服务”的持续变现模式。
在市场侧,运营商采取的是政企协同的纵深打法,省级公司对照地方空域规划,专项推进“15+X”示范城市(如深圳、合肥的低空物流示范区),政企事业部实施“清单到人”的强管控机制。这种自上而下的资源调度能力,使运营商在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远超互联网企业的碎片化布局。
- 03 -
双赛道协同:运营商的升维竞争逻辑
这两大市场的战略价值呈现显著互补性,比如在能力复用上,5G专网、边缘计算等底层技术同时支撑工厂数字孪生(中小企业场景)与无人机编队控制(低空场景);在数据贯通上,企业生产数据与低空物流数据融合,可衍生出供应链金融、碳足迹追踪等跨界服务;而当前中小企业补贴与低空经济示范区政策形成合力,比如,某地市公司通过打包申报两类项目,获取政府资金支持增幅达150%。
当前窗口期稍纵即逝——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渗透率每提升10%,头部运营商可新增百亿级收入;低空经济试点城市扩容在即,先发者将主导标准制定。
运营商正在以生态化思维重构组织能力,努力在数字经济2.0时代重掌产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