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AMD主板有一天会比Intel豪华得多得多。
去年初AMD推出了锐龙 Threadripper 3000系列处理器,最多64核128线程,4通道DDR4内存、64条PCIe 4.0。
7月份AMD又推出了锐龙 Threadripper PRO 3000系列处理器,虽然还是最多64核128线程,但支持8通道DDR4内存、最多128条PCIe 4.0,还支持RDIMM和LRDIMM以及AMD PRO安全技术,满血性能释放。
锐龙 Threadripper PRO系列原本面向OEM市场,用于高性能工作站,不单独零售,而在CES展会上,AMD宣布开放零售,将通过全球零售商、电商和系统集成商直接向消费者供货,预计将于2021年3月上市。
线程撕裂者PRO系列的具体型号有四款:
- 线程撕裂者PRO 3995WX:
5489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万元。
64核心128线程,主频2.7-4.2GHz,二级缓存32MB,三级缓存256MB。
- 线程撕裂者PRO 3975WX:
2749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万元。
32核心64线程,主频3.5-4.2GHz,二级缓存16MB,三级缓存128MB。
- 线程撕裂者PRO 3955WX:
1149美元,约合人民币7400元。
16核心32线程,主频3.9-4.3GHz,二级缓存8MB,三级缓存64MB。
此外还有一个12核心24线程的线程撕裂者PRO 3945WX,暂无公开价格,估算在800美元左右(人民币5000元出头),但考虑到其核心数较少,吸引力可能不是很大。
目前市面上的线程撕裂者TRX40主板并不支持它们,需要更高级的TRX80。
现在已有两款产品,分别是华硕Pro WS WRX80E-SAGE SE WIFI、技嘉WRX80 SU8。暂时没听说其他厂家会出,可能也不会了,毕竟这家伙实在太高端了。
AnandTech拿到了华硕的这款怪物级主板,先分享了一些上手感受,先来体会下。
华硕这块板子采用了完整的E-ATX超大板型,尺寸为12×13英寸(305×330毫米),重量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5.4公斤,比很多移动工作站都要沉重,也超过了两年前华硕为Intel 28核心至强W-3175X设计的Dominus Extreme。
庞大的板型、实在的散热片都贡献了不少重量,比如供电电路的这块散热片,就几乎有300克。
另外,背面还设计了大尺寸、高强度的辅助背板。
豪华的16相供电设计。其实,240W TDP的霄龙在服务器里一般都只搭配6相电路,华硕这里有点过于奢华了,而且线程撕裂者PRO系列并不支持超频,但桌面和服务器总归不一样。
另外注意,华硕调转了CPU插座的方向,风流可以一路吹过内存、处理器、背部接口挡板,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华硕还设计了三个8针辅助供电接口,但一方面能提供三个8针插头的电源十分稀少,另一方面有趣的是,只有两个做了金属加固。难道,其实两个就足够了?
TRX80芯片组上设计了大面积的散热片、主动风扇和金属格栅,散热能力不俗,但是也容易积灰。
TRX80芯片组真容,编号100-CG3090。作为对比,TRX40的编号是是100-CG3089,X570的编号则是100-CG3091,看起来彼此差别并不大,与处理器的通道也都是8条PCIe 4.0。
LGA4094插座两侧是八条DDR4内存插槽,支持八通道。理论上,线程撕裂者PRO的最大内存支持容量也是2TB,但是需要16条128GB LRDIMM,所以这里最大为1TB。
当然,如果使用16条256GB LRDIMM,也能达成2TB,但是这种条子现在太稀少了,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七条一字排开的PCIe 4.0 x16扩展插槽,全部金属加固,即便如此处理器的PCIe 4.0通道还能剩余16条可以提供给硬盘。
需要注意的是,PCIe 4.0信号走线长度有限,主板上使用了一些PCIe 4.0中继器,将信号传给底部的插槽,并设计了两个6针PCIe供电接口,如果七条插槽同时使用的话可以额外提供75W供电,保证稳定。
存储方面,主板边缘是两个U.2、八个SATA,还有三个M.2,其中U.2、M.2都走的是PCIe 4.0,SATA有一半来自芯片组、一半来自祥硕ASM1061主控。
背部接口,两个万兆网口来自Intel X55-AT2,Wi-Fi 6无线网络来自未披露控制器,音频口来自定制的Realtek编解码器。
USB更是极大丰富,其中八个A口都支持USB 3.1 10Gbps,两个C口分别支持USB 3.1 10Gbps、USB 3.2 20Gbps,而古老的USB 2.0已经不屑于再支持了。
另外注意,接口挡板上也有散热开孔,其中蕴藏着一个主动风扇。
至于上市时间和价格暂未公布。Domimus Extreme当初大约1500美元,华硕甚至把Z590做到了1800美元,这个大家就尽情想象吧,反正国内如果上市,铁定不会少于1万块。
而且,初期还买不到,暂时仅供OEM。
线程撕裂者PRO本身也是高高在上,3995WX、3975WX、3955WX的官方价格分别为5489美元、2749美元、1149美元。
同样是多核,再来看看霄龙的动态。
AMD Zen3架构已经先后登陆桌面、游戏本、轻薄本,接下来就是服务器数据中心,也就是代号Milan(米兰)的第三代霄龙7003系列。
它仍然延续chiplet小芯片设计,每颗处理器内部最多八个CPU Die、一个IO Die,前者升级架构但仍是7nm,后者完全不变,继续12nm,支持八通道DDR4内存、256条PCIe 4.0通道。
AMD此前已经公开预告,霄龙7003系列已经大规模量产并出货给客户,计划在3月份正式发布。这将是世界上单核性能最好的x86处理器,主打云服务领域,可带来最佳商业价值,并有先进的现代安全特性。
AMD宣称,即便是32核心版本的新霄龙,性能也要比隔壁28核心的至强6258R高出多达68%。
今天,VC曝光了霄龙7003系列的完整型号、规格,共计多达17款不同型号,还第一次解码了霄龙的编号命名规则。
AMD霄龙处理器都是四位数字命名,加一位可选字母后缀。
第一个数字固定不变,都是7。
第二个数字代表核心数量:2、3、4、5、6、7分别对应8核心、16核心、24-28核心、32核心、40-56核心、64核心。
第三个数字代表性能高低:1对应低频率低功耗,4/6对应高性能,F对应最强单核性能(高频率)。
第四个数字代表产品代际:1对应第一代Naples,2对应第二代Rome,3对应第三代Milan。
字母后缀:双路没有,单路的带个P。
霄龙7003系列目前已知17款型号,其中双路13款、单路4款,当然单路型号的规格参数和对应的双路型号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不支持两颗并行而已。
这次一共3款64核心、1款48核心、4款32核心、4款24核心、4款16核心、1款8核心,基准频率2.0-3.7GHz不等(核心数越少越高),加速频率3.5-4.1GHz,热设计功耗155-280W不等。
旗舰级型号是霄龙7763,64核心128线程,三级缓存256MB,主频2.45-3.5GHz,热设计功耗280W。
对比二代旗舰霄龙7742,核心线程数、三级缓存都没变(当然三级缓存在每个Die内都是统一的了),基准频率相同,加速频率高了100MHz,热设计功耗高了55W——毕竟,制造工艺没变还是7nm。
加速频率最高的是8核心霄龙72F3,达到了4.1GHz,基准也是最高的3.7GHz,仍然有256MB三级缓存,热设计功耗为180W。
热设计功耗最低的是霄龙7313/7313P,仅为155W,但拥有16核心,主频为3.0-3.7GHz。
三级缓存32/48/64核心以及7xF3系列都是256MB,其他统一减半128MB。
产品给力,中国消费者也看在眼里。
作为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多年来AMD最大的市场一直来自于本土,不过中国市场的比重一直在增加,在2020年终于超过美国成为AMD第一大市场,超过23.9%的AMD产品卖给国内市场。
根据AMD发布的报告,他们公布了去年营收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市场贡献22.94亿美元,2019年是17.64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了23.29亿美元,2019年是17.36亿美元。
可以看出,去年中国市场的份额就非常接近美国了,差价非常小,今年则是略微反超,23.9%的份额稍微比本土市场的23.5%高一点。
除了中美两大市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份额都在20亿美元以内,日本市场销售了10.33亿美元,欧洲市场11.08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也有11.87亿美元,新加坡也有10.96亿美元,全球其他地区合计7.16亿美元。
上周AMD发布了2020财年,营业额为97.6亿美元,经营收入13.7亿美元,净收入24.9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2.06美元。非GAAP经营收入16.6亿美元,净收入15.8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1.2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