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结构
转子是电机旋转的部分,电机的扭矩通过转子轴输出。由于工作原理的差异,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转子结构有所不同,但工作时二者产生的磁极数都需与定子产生的磁极数相等。
1、永磁同步电机转子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主要由转子铁芯、永磁体、转轴和轴承等组成。
转子铁芯与定子铁芯类似,由0.25-0.5mm的硅钢片叠压而成,主要目的是形成磁路并降低涡流损耗。
根据永磁体的布置位置不同,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可分为表贴式和内置式两种。
(1)表贴式转子
外表贴式:永磁体安装在转子铁芯的外表面上,结构简单,成本低,惯量小,但气隙长度大,永磁体容易退磁,常用于中小功率伺服电机。
表面嵌入式:永磁体固定在转子铁芯外侧开的槽内,转矩密度较外表贴式高,但成本较高。
(2)内置式转子
内置式转子的永磁体位于转子铁芯内部,与气隙之间隔有转子极靴,因此不易退磁。其交直轴磁路不对称,有利于弱磁控制。内置式转子有多种结构:
径向式结构:有“一”型,“V”型,“V一”型等结构
①"一"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气隙谐波较多。
②“V”型:气隙谐波较"一"型少,永磁体利用率高,但结构较复杂。
③“V一”型:气隙谐波进一步降低,磁阻转矩大,功率密度高,但结构更复杂。
切向式结构:制造工艺复杂,漏磁系数较大,通常采用隔磁套或隔磁空气槽来减少漏磁。优点是极下磁通量大大增加。
混合式结构:兼具径向式和切向式结构的优点,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且转子硅钢片的机械强度有所下降。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种类繁多,实际工程中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或设计全新的布置方式。
2、异步电机转子
异步电机转子主要由转子铁芯、转子绕组、转轴和轴承等组成。转子铁芯同样由0.25-0.5mm硅钢片叠压而成,转子硅钢片上冲有嵌放绕组的槽。根据转子绕组的型式,异步电机转子可分为鼠笼型转子和绕线型转子。
(1)鼠笼型转子
鼠笼型转子的铁芯上均匀分布着槽,每个槽中布置一根导体,两端通过端环将所有导体连接起来,外形类似“鼠笼”。导体与端环的材料可以是铜或铝。铜导体通常采用铜焊或银焊连接,而铝导体则多采用铸铝工艺。中小型电机多采用铸铝转子。
(2)绕线型转子
绕线型转子由转子绕组、转子开槽铁芯和轴等组成。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类似,采用绝缘导线连接成三相对称绕组,绕组类型分为叠绕组和波绕组。
相比鼠笼型转子,绕线型转子结构复杂,但起动及调速性能更优。
3、斜极(错极)或斜槽
为了降低齿谐波,减小谐波转矩及振动噪声,转子铁心通常采用斜槽结构。斜槽结构通过将硅钢片扭斜叠压,使转子整体扭斜一定角度(通常为一个定子槽距),从而削弱齿谐波。
异步电机可以直接使用斜槽结构。然而,由于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制作整块斜极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转子分段直极错位工艺更为常用。错极通过将转子铁心等分为若干段,每段错开一定角度固定到转子轴上,实现与斜极类似的效果。常见的错极方式包括普通错极、V型错极和交叉错极。
(1)错极
错极可分为普通错极、V型错极、交叉错极等。
(2)斜槽
异步电机转子斜槽工艺相对简单,因此可以直接采用斜槽结构。定子也可以进行斜槽处理,效果与转子错极或斜槽类似,但较少采用。
转子磁场
1、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势
(1)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势的波形
在永磁同步电机中,转子磁场由永磁体产生。永磁体通常关于磁极的几何中心线对称布置,其产生的磁场可以展开为空间坐标的傅里叶级数。
假设电机为p对极,则永磁体磁势在一个气隙圆周上有p个完整的波形。
(2)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势的空间谐波特征
2、异步电机转子磁势
(1)异步电机转子磁势的推导
(2)异步电机转子磁势的空间谐波特征
总结
转子的结构和磁场特性对电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永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转子结构各有特点,斜极和错极技术则用于优化磁场分布,减小谐波和振动。通过深入理解转子磁势的波形和谐波特征,可以进一步优化电机设计,提升电机性能。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电动车千人会 ● | 扫码关注智能汽车 ● EVH1000智能汽车 ● |
欢迎加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社群”
即可获取入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