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被迷信AI的老板们坑惨了

原创 星海情报局 2025-03-06 18:50


我的朋友甘总是一个明史爱好者,手上有一个专门讲历史的公众号。


最近这段时间,他正忙着写明末清初那批降将的故事。自从春节期间deepseek火了之后,甘总就开始尝试着用AI来提高写稿效率。


结果“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


在我的印象里,甘总始终都是个“儒雅随和”的人,但deepseek成功让他破防了——前几天,他让AI帮他写明末将领刘兴祚的相关故事。虽然这是个非常冷门的历史人物,但deepseek毫不含糊,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场就输出了好长一段,最后为了表示严谨,AI还特别贴心地给出了好几条文献来源。


然后,甘总就发现:deepseek给他的内容不说是真实有效吧,起码也是胡说八道。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兴祚1630年就已经去世了。但在deepseek的笔下,降将刘兴祚直接原地复活,并于1632年在皇太极眼皮底下,写出了“衣冠尽染腥膻气,冠冕终承胡笳悲”这样颇有忠义气节的诗歌。


什么《东江秘档》,纯属编造

正文都这样了,参考文献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看上去有鼻子有眼,但经过核实,deepseek提供的那几条参考文献,无一例外,均为凭空捏造。


当事人的血泪控诉

用专业术语来讲,AI生成的这些“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其实完全虚假”的东西,被叫做“幻觉”。


在之前的探索研究阶段,AI的“幻觉”被认为是一个好的征兆,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人工智能确实学会了“像人一样说话”,有时还可以“剑走偏锋”,在复杂的信息中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但在AI开始大规模落地应用的今天,“幻觉”带来的问题就有点严重了。


甘总只是无数“幻觉受害者”中受害程度最轻的那一档,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已经出现有人拿着AI给的药方去医院要求抓药了。我们这些写文章的人,被AI骗了也就骗了,最多就是在评论区里被读者啪啪打脸。但对于盲信AI,吃AI药方的人而言,后果可能就比较惨烈了。


以前,像我这样的老实人只会被坏人骗,

没想到现在连计算机也能骗我了。


比吃了AI药方更惨的,可能是盲信AI的老板们,毕竟吃了AI药方,最多也就是自己进医院。全靠AI治理公司,手下的员工们搞不好就要失业了。

遗憾的是,这样的老板,现在似乎越来越多了。

归根结底,这轮AI浪潮,发展和传播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了我们曾经的知识和经验,很可能已经跟不上AI的节奏了。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诞生于2022年底,仅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生成式AI用户就突破了2.5亿。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互联网的渗透速度:互联网进入中国是在1994年,直到十四年后的2008年,我们的网民规模才堪堪突破3亿。

互联网这么慢的渗透速度尚且带来了大量的产业问题、社会问题,且至今还有大量难以悬而未决的麻烦。那么,渗透速度比互联网快N倍的AI呢?需要注意的是,AI不仅仅是生成式AI,还包括智能驾驶、机器人等等其他领域哦——想想那些开了“智能驾驶”功能后就在高速公路上呼呼大睡的人,那些用AI换脸搞黄色的人吧。


以前,有的人天天沉迷短视频里的各种毫无营养的擦边、段子;未来,该沉迷一样沉迷,只是换成了AI生成的美女和AI编造的各种离谱故事。当家里的长辈指着一篇AI生成的文章信誓旦旦地告诉你如何如何的时候,当老板拿着AI生成的工作计划指导你具体工作的时候,你又会作何表情呢?

是时候,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在这个被AI改造的世界里生活了。


自从知道了deepseek,
老板就疯了

第一批意识到AI冲击的,显然是打工人们。因为老板和领导们开始对AI上心了。不,不只是“上心”这么简单,很多老板对AI的推崇,已经快到“迷信”的程度了。

deepseek在春节期间火爆,年后复工,很多人就接到了来自老板或者领导的通知:“好好研究下怎么用deepseek提高工作效率。”


有一位VC行业的老哥就给我讲了他的遭遇:他的老板看了几个讲AI的视频号后便开始要求他们把deepseek用起来,有一次更是要求下面的人用deepseek把以前的文章、报告全部重写一遍,并且一人一篇进行测试。

这下,老哥可就遭罪了。deepseek的胡编乱造能力在此时给老哥一个暴击,开始莫名其妙地在文章里加入大量谁也看不懂的物理术语,什么“资产暗物质裂变引擎”,什么“电池包如同落入车身陷阱的囚徒”......看上去很厉害,其实啥也不是。


老哥的遭遇,并不是孤例。在小红书上,有不少打工人都有类似的抱怨——老板对AI产生了谜之崇拜,凡事都要问一句能不能用AI完成。


有位网友表示“我们老板也是一直再说要用AI工作,客服性质的回复工作希望全部用AI代替,文案内容也要AI输出,叫我们自己去想办法找AI软件用,还把这个列为今年工作重心,就是要一切AI化。”


还有网友表示“老板天天让我们学AI,每天开会内容就是某某公司又开除了多少人,某某市政府又引用了AI系统,淘汰了客服。以后我们市场部就不存在了,再不学习就要被淘汰。一边鞭策,有没有可行的实操方法,感觉这样下去很内耗。”


更有网友表示:自己在一个初创品牌工作,老板试图用AI搞定所有文案/视频/直播/宣传/营销,然后达成年销售额一千万的目标

喜感的是,在这条评论底下,另一个网友表示:“我们老板也是,花几万学习回来觉得自己已经会做视频,再加上AI赋能,今年目标一千万。”



......

老板们的焦虑是很好理解的:中国的市场竞争,主打一个卷生卷死,没有垄断地位的中小企业尤甚。特别是这几年,“降本增效”是老板们每分每秒都在思考的问题。


好巧不巧,恰好就在这个阶段,AI技术迎来了大爆发,尤其是deepseek的出圈爆火更是让许多之前并不关注科技产业的人了解到了AI技术的神奇。


AI能提高自己多少效率不知道,但当你发现所有的同行都在用AI,你就会焦虑,你就会担心,因为别人提高了就相当于你降低了——这和中产家庭们看待补习班的心态是一模一样的。


“甭管有没有用,先安排上再说。”


于是,在许多老板的眼里,AI似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解决方案——不需要很高的投入,只需要简简单单下载一个客户端app,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家公司的效率。


某种意义上讲,AI已经成为了无数中小企业老板们的救命稻草。


老板们的AI素养,
真的够用吗?

老板们焦虑的心态可以理解,但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另一回事。


理论上来说,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AI确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老板们的需要,的确可以提供一个可以部分“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不论是本地部署还是打造专属的知识库,这些技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完成AI升级改造。


但请大家永远记住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在理想世界,企业的AI升级是老板大手一挥,技术部门买了几十张4090,立刻完成了本地化部署,同时还搭建了针对公司实际业务的知识库,打造了适合不同部门的工作流。从此之后打工人们只需要调教AI,就可以生成真实、可靠的数据或者报告来完成日常工作。


而在现实中,事情往往会用一种极度抽象但真实的方式展开。


买4090的钱是不会批给你的,这辈子都别想了,不让你自己垫钱买4090然后上OA走报销程序就已经很好了。作为一个成熟的打工人,你要自己上网去找各种AI工具、注册各种会员、想办法去学会这些工具,然后提高整个公司的生产效率。


老黄牛看了都想掉眼泪,起码人家作为一个牲口,是不需要研究如何让全农场的老黄牛更快干活儿的。

这倒不是说老板们或者领导们就是存心要用AI这个旗号去pua手底下的员工,实在是因为老板眼里的AI和打工人眼里的AI完全不是一回事。


还是我们之前说的那句话:AI这轮技术浪潮来的太快了,快到了我们旧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可能已经追不上技术的进步——毕竟,deepseek从出圈到现在,连一个季度都不到,你又能指望老板对它有多深刻的理解呢?老板们现在已经知道了AI是个好东西,知道了AI的能力很强。但老板们并不清楚AI的能力边界,并不知道AI究竟是个什么原理或者究竟适合做什么。


实际上,能自己在手机上下个大模型app,并且真的玩了几次的老板,就已经堪称是“严谨踏实”了。更多的老板只是在短视频里看别人用,甚至有不少老板自己基本没有用过任何AI大模型产品,而他的手下还有一个投AI的团队。


知道了这个大背景,我们也就能理解为啥老板们总是对AI兴趣盎然了——因为只用看到AI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嘛。

在老板眼里,AI当然十足可爱,因为老板们并不需要用AI去处理每一件细节且琐碎的工作——看到短视频里AI的各种神奇,再看看自己随便的几个提问,deepseek就可以给出长篇大论、词藻华丽、条理清楚的回答,自然就觉得AI在自己的公司里也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


但打工人眼里的AI则完全不同,在打工人的眼里,AI往往是这个样子的:


老板让我用AI画图,还要生成的图片画风保持一致,但AI画出来的东西,往往品质并不可控,背景里的文字往往形成各种乱码,根本无法实际交付——最后,还是得我自己上手P图。


老板让我用AI写文案,但是AI生成的文案根本没法看。且不说deepseek特有的那种“用力过猛”,光是虚构事实、虚构参考文献的各种幻觉就已经让人崩溃了——最后,还是得我上手查证核实。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现在在上海当律师,她们律所最近也要在试着用AI提高工作效率,但现实是:用AI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确实是一把好手,自己只需要最后检查一下就可以用了。但如果让AI自己写点什么东西,它就要开始作妖了,不仅会编造各种不存在的案例,甚至还会编造法条。


甚至,在现实里,有的领导为了应付他的领导对于AI的重视,硬是强迫自己手下的员工加班,靠堆人工堆出来一个好东西,然后“指鹿为马”说这是AI做的——试图靠这种“人工”的人工智能给更上层的领导“献宝”。



真的挺想建议各位老板们一句:咱们还是多点耐心再等等吧,现在AI变化太快了,后面一次性学完算拉倒,也许前面的就不用学了。您老不用焦虑,兄弟们也能少折腾折腾。


结尾:用了AI之后,比以前更累了

短期来看,对于打工人而言,AI的快速渗透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倒不是因为会被AI抢了饭碗,而是AI让自己变得更忙更累了。

在没有AI的时代,工作是有固定节奏的——一个任务交给你,三天之内完成,如果你能力强,那么你可以选择先摸两天鱼,然后第三天把事情给做了。如果能力比较弱,那就老老实实三天搞完。


但在AI时代,一切似乎都被按下了加速键。在老板的眼里,AI是可以极大提高效率的;但在打工人的眼里,AI的效能其实有限——当老板们也知道了AI的强大功能,或许事情就变成了“一个任务交给你,当天就要完成”。


原本以为AI的到来会让我们轻松一些,现在看来,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了——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AI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结果并不是“一星期的工作可以在一天完成,剩下四天躺平休息”而是“既然一星期的工作可以在一天完成,那剩下四天就给你布置一个月的任务。”


AI毫无疑问是个好技术,确实是能够带来效率的提高。但AI再怎么强大,也终究是无法解决人的认知问题,更无法解决类似“献宝”这样的人性之恶。

如来佛祖都只能度化有缘人,你还能指望AI度化一切有情众生么?


····· End ·····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
专注中国产业崛起故事
关注产业资讯,破解科技密码
追赶先进技术风口,看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图片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
虎嗅/ 雪球/ 腾讯新闻图片

星海情报局 关注国产替代和中国品牌出海,每年写100个中国品牌案例,见证中国产业崛起!
评论 (0)
  •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平台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平台是用于还原真实战场或特定场景电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平台。该平台借助软硬件协同运作,能够产生多源、多频段、多体制的电磁信号,并融合空间、时间、频谱等参数,构建高逼真度的电磁环境,为电子对抗、通信、雷达等系统的研发、测试、训练及评估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复杂电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3 10:29 77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在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中,全球芯片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美国芯片企业首当其冲。据报道称,英伟达本周二公布的8-K文件显示,美国政府通知该公司向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及澳门)销售尖端芯片(H20)时,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文件发布后,英伟达预计会在第一季度中额外增加55亿美元的相关费用计提。随后,英伟达股价单日下跌6.9%,市值一夜蒸发约18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万亿元)。至截稿时,至截稿时,其股价未见止跌,较前日下跌4.51%。北京时间4月17日,英伟达创始人、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22 20:14 66浏览
  •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需求高血压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其早期监测与管理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13亿人受高血压困扰,且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传统血压计因功能单一、数据孤立等缺陷,难以满足现代健康管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集语音播报、蓝牙传输、电量检测于一体的智能血压计应运而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测量-分析-管理”全流程智能化,成为慢性病管理的核心终端设备。二、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智能血压计以电子血压测量技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AI算法及语音交互技术,构建起多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3 09:06 88浏览
  • 一、技术背景与市场机遇在智能家居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对家电设备的安全性、智能化及能效表现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取暖器因缺乏智能感知功能,存在能源浪费、安全隐患等痛点。WTL580-C01微波雷达感应模块的诞生,为取暖设备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模块凭借微波雷达技术优势,在精准测距、环境适应、能耗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成为智能取暖器领域的核心技术组件。二、核心技术原理本模块采用多普勒效应微波雷达技术,通过24GHz高频微波信号的发射-接收机制,实现毫米级动作识别和精准测距。当人体进入4-5米有效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3 08:41 83浏览
  •   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是衡量卫星通信系统性能、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工具。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低轨卫星星座、高通量卫星和软件定义卫星的广泛应用,效能评估系统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下从技术架构、评估指标、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五个维度进行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卫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6:34 136浏览
  •   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软件是攻克电子设备电磁干扰难题的专业利器。在电子设备复杂度攀升、电磁兼容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该软件于研发、测试、生产全流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以下为其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软件核心功能   干扰与敏感分析:深度剖析电磁干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53 139浏览
  •   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是解决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异常的核心工具。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提升与电磁环境复杂化,EMC 问题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以下从平台架构、核心功能、技术实现、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全面剖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29 156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4月18日7时,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与普通的半马比赛不同,这次比赛除了有人类选手,还有21支人形机器人队伍参赛,带来了全球首次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竞技的盛况。参赛队伍中,不乏明星机器人企业及机型,比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松延动力的N2等。宇树G1、众擎PM01,则是由城市之间科技有限公司购置及调试,并非厂商直接参赛。考虑到机器人的适用场景和续航力各有不同,其赛制也与人类选手做出区别: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参赛选手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22 20:10 64浏览
  •   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平台是整合监测、预警、指挥等功能的智能化综合系统,致力于增强边防安全管控能力,快速响应各类突发事件。以下从系统架构、核心功能、技术支撑、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全面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架构   感知层:部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3 11:22 59浏览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能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这不,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刚落下帷幕,赛场上的 “小插曲” 就掀起了一阵网络热潮。4月19日,北京亦庄的赛道上热闹非凡,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这里激情开跑。20支机器人队伍带着各自的“参赛选手”,踏上了这21.0975公里的挑战之路。这场比赛可不简单,它将机器人放置于真实且复杂的动态路况与环境中,对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不仅要应对长距离带来的续航挑战,还要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2 20:42 59浏览
  •   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电磁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电磁干扰(EMI)严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作为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多元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磁干扰的高效抑制,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干扰抑制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干扰抑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5:27 148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