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郭弘教授:神奇的量子技术

MEMS 2025-03-03 00:01
图片

神奇的量子技术

科普大家谈

图片

郭 弘

近年来,“量子技术”已成为前沿科技的热点和普罗大众的热议话题——这其中,既有非业内人士对于“量子”神奇能力超过实际的期盼,也有业内人士客观科学的认识。本文将从“量子”的缘起出发,力图较为全面地介绍“量子”的发展简史、基本概念、科技发展,以及已有和潜在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大家可以对“量子技术”有一个更加客观、准确和科学的认识。

图片

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量子年”的中国代表团(左五为本文作者)

01

发展简史和基本概念

目前,科学界公认,“量子”一词最早是190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为解决黑体辐射“紫外灾难”理论难题而引入的概念。后来,在科学家的倡议下,每年4月14日被定为“世界量子日”(普朗克常数=4.135667696×10^-15 eV·s,四舍五入为4.14)。其实,“量子”一词早在19世纪就已出现,亥姆赫兹、玻尔兹曼等物理学家都曾在统计力学研究中提出过最小能量单元(“量子”)的概念。由于当时的物理学家们普遍相信,任何事物,包括能量,都是“连续的”,即无限可分的,因此,为解决黑体辐射难题而做出的“量子”假设,即,能量不是无限可分,而是只能被分割到一个最小单元——“能量量子”的假设,就成为物理学家基本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革命性的创新。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业已功成名就的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设仅是解决黑体辐射难题的权宜之计(至少他本人这么认为——应该说,他本人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经典而非量子物理学家)。但当时和之后的一批青年物理学家却将“量子”概念推广到更广泛的研究,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氢原子光谱(玻尔)、弗兰克-赫兹实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等一系列物理现象。1925年,海森堡方程的提出标志着区别于经典物理学的新力学——量子力学的诞生(100年后的202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国际量子年”,有趣的是,“量子力学”这个词却是在1924年由玻恩首先提出的)。

此后,物理学家们迅速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出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量子电子学、量子光学等一系列以“量子”为基础的新学科。随着20世纪前三十年“量子”科学的迅猛发展,在其后六十年中,催生了一大批“量子”技术,使得20世纪成为“量子”科学发展、技术突破和实际应用的世纪。

02

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

近八十年来,“量子”已经带来了覆盖信息(激光、半导体、超导)、能源(量子与相对论结合的产物——核能)、生物医学(核磁共振成像)等广泛领域的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改变。

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量子频标技术”(常被称为“原子钟”技术,其实二者有一定差异)——以1967年以铯原子基态能级来确定的“秒定义”为标志,人类在频率、时间等最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已经进入“量子”时代。事实上,如果没有“量子频标”技术,今天我们甚至都无法听到“北京时间”的播报,更无法实现以此为核心基础所发展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

更进一步,2018年,在国际计量大会上,全世界各主要国家计量届的代表投票通过决议——从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因此也包括所有物理量)的计量都将溯源到七个基本物理常数,从而使所有物理量的测量都直接可以频率测量为基础,而频率测量技术就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测量技术——量子频标技术。也就是说,人类的计量已经全面进入了“量子化”时代。

可见,今天的人类,在信息、能源、材料,乃至生命健康等方面,实际上都已经离不开“量子”了。

03

两次“量子革命”和量子技术应用

事实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激光、原子钟、半导体、核磁共振等最早期的量子技术,也被称为“量子电子学”技术,属于“第一次量子革命”的技术。随着激光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类高相干性、高功率激光相继出现,催生了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的诞生,使人类发现了光子纠缠、光场高阶相干、非经典光场等一系列独特的量子现象。伴随而来的,是多光子之间,光子与微观粒子之间,实物粒子之间量子纠缠的实现。其实,作为量子相干性之一的量子纠缠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被物理学家热烈地讨论过,但是受当时技术所限,始终难以在实验上实现。技术进步带来的量子纠缠的实现,使得人们有望进一步去探究基于多粒子量子纠缠的量子计算,理论上讲,其在存储和计算速度上可以达到经典的存储、计算的N倍(N是纠缠粒子的数目)。不难想象,当粒子数足够大时,这种以指数方式的能力增长将是何等的惊人!

另一方面,激光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去探索单光子/单粒子状态,以及非经典光场态成为可能。同时,在理想单光子(单粒子)状态或者非经典/近经典光场态(如,压缩态光场或相干态/混合相干态)下,理论上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将成为可能。

以量子纠缠、单量子态等为基础的量子技术,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被称为“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技术。

量子通信主要是指量子密钥分发。严格地讲,它并非通信,而是利用量子技术实现“理论上绝对安全”的密钥生成和分发,从而保证下一步用密钥进行加密通信时的“绝对安全”。另外,量子通信还包括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技术,以及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

量子计算包括基于多粒子量子纠缠的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又被称为“通用量子计算”;以及基于非量子纠缠的量子效应或原理的量子模拟系统的实现,又被称为“专用量子计算”。目前,这二者常被混淆,严格讲,更多的量子计算专业人士在做的是量子模拟,而非量子计算,但目前均称为量子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核心技术不仅有“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技术,而且也有“第一次量子革命”的技术。另外,基于量子纠缠态或非经典态(量子热场态)的量子成像技术和量子计量技术也在发展中。目前,“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真正能达成其追求目标的应用尚需时日;“第一次量子革命”的技术实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例如,激光、半导体及其所支撑的信息、医疗、能源等领域的一系列技术,以及原子钟和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第一次量子革命”还催生了一系列被称为“量子传感”和“量子感知”的技术,包括量子磁传感、量子重力仪、量子陀螺仪等。例如,量子磁传感主要是利用量子技术实现极微弱磁信号的物理传感,其发展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已有和潜在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进行生物医疗、矿产勘探、地质勘探、考古勘探、空间探索、基础物理、国防安全等多方面。量子感知是以量子传感为物理基础和必要条件(硬),结合包括AI在内的信息处理技术(软),最终实现对待测目标及环境的感知。目前,该领域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目前,从量子技术的应用上讲,我国在量子磁探测及其在国防与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量子时频传递及其在卫星导航的备份和延拓方面的应用,以及光量子陀螺仪及其在自主导航方面的应用等均处于与世界最高水平持平或部分领先的水平;从基础研究上讲,我国在星地量子通信、基于光子纠缠的量子计算等方面甚至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北京大学现有若干开展量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团队,其中,基础研究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量子技术团队在量子磁探测、量子时频传递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成果已两次入选“国家先进科技十大进展”和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作者为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国家计划量子技术专家组首席科学家

转自北京大学校报第1684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EMS 中国首家MEMS咨询服务平台——麦姆斯咨询(MEMS Consulting)
评论 (0)
  • 在影像软的发展历程中,美图曾凭借着美图秀秀等一系列产品,在“颜值经济”的赛道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曾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2016 年上市时,市值一度超过46亿美元,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美图逐渐陷入了困境。商业模式单一,过度依赖在线广告收入,使得其在市场波动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多元化尝试,涉足手机、电商、短视频、医美等多个领域,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不仅未能带来新的增长点,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更为严峻的是,用户流失问题日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5 22:24 65浏览
  •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当下,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可谓是如火如荼。百度智能云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成绩斐然。2024年,百度智能云在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这样的增速在行业内十分惹眼。回顾全年,智能云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也十分明显,2024年第一季度,其收入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12%;第二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14%。从数据来看,百度智能云在营收方面一路高歌猛进,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市场对百度智能云的表现似乎并不完全买账。2024年,尽管百度智能云数据亮眼,但百度股价却在震荡中下行。在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6 20:25 63浏览
  •   安全生产预警系统作为现代工业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引领力,创新性地塑造着未来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系统通过集成多种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实现了对生产环境中潜在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技术引领: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使得各类安全监测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形成一张覆盖全生产区域的安全感知网络。传感器、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气体浓度、人员位置等关键数据,为预警系统提供丰富的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5 22:18 61浏览
  • 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诊断仪等)对PCB的精度、可靠性和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这类设备需要处理微伏级信号、高频数据传输,同时需通过严格的EMC/EMI测试。制造此类PCB需从材料选择、层叠设计、工艺控制等多维度优化。以下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分享。 1. 材料选择:高频与生物兼容性优先医疗影像设备PCB常采用 Rogers RO4000系列 或 Isola FR4高速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并保证信号稳定性。例如,捷多邦在客户案例中曾为某超声探头厂商推荐 Rogers RO4350B
    捷多邦 2025-04-07 10:22 69浏览
  • 引言:POPO声的成因与影响在语音芯片应用中,WT588F08A作为一款支持DAC+功放输出的高集成方案,常因电路设计或信号处理不当,在音频播放结束后出现POPO声(瞬态噪声)。这种噪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暴露电路设计缺陷。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解析POPO声的成因并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一、POPO声的根源分析1. 功放电路状态切换的瞬态冲击当DAC输出的音频信号突然停止时,功放芯片的输入端若处于高阻态或无信号状态,其内部放大电路会因电源电压突变产生瞬态电流,通过喇叭表现为POPO声。关键因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9:01 78浏览
  • 【拆解】+南孚测电器拆解 之前在天猫上买了一盒南孚电池,他给我送了一个小东西—测电器。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个小东西,看看它是怎么设计和工作的。 三颗指示灯显示电池剩余电量。当点亮3颗LED时,则表示点亮充足。当点亮2颗LED时,则表示还能用。当点亮1颗LED时,表示点亮地建议更换,当无法点亮LED时,则表示没电了。外壳上还印有正负极,以免用户将电池放反。 这个小东西拆解也很方便,一个螺丝刀稍微撬几下。外壳就下来了,它是通过卡扣连接。 开盖后,测电线路板清晰呈现在眼前。 让我们看看小小的线路板有
    zhusx123 2025-04-05 15:41 53浏览
  • 引言:小型化趋势下的语音芯片需求随着消费电子、物联网及便携式设备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对芯片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厂家凭借其创新的QFN封装技术,推出WTV系列(如WTV380)及WT2003H系列语音芯片,以超小体积、高性能和成本优势,为紧凑型设备提供理想解决方案。产品核心亮点1. QFN封装技术赋能超小体积极致尺寸:WTV380采用QFN32封装,尺寸仅4×4毫米,WT2003H系列同样基于QFN工艺,可满足智能穿戴、微型传感器等对空间严苛的场景需求。高密度集成:QFN封装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8:47 61浏览
  • 在追求环境质量升级与产业效能突破的当下,温湿度控制正成为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核心命题。作为环境参数中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的精准调控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人居环境的期待,更深度关联着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及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从应用场景上看,智能家居领域要求温湿度系统实现与人体节律的协同调节,半导体洁净车间要求控制温湿度范围及其波动以保障良品率,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则依赖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防各种产品的腐损与锈化。温湿度传感器作为实现温湿度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其重要性正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而出。温湿
    华普微HOPERF 2025-04-07 10:05 70浏览
  • 【拆解】+沈月同款CCD相机SONY DSC-P8拆解 这个清明假期,闲来无事,给大伙带来一个老古董物品的拆解--索尼SONY DSC-P8 CCD相机。这个产品是老婆好几年前在海鲜市场淘来的,由于显示屏老化,无法正常显示界面了,只有显示背光。但是这也无法阻止爱人的拍照。一顿盲操作依旧可以拍出CCD古董相机的质感。如下实拍: 由于这个相机目前都在吃灰。我就拿过来拆解,看看里面都是怎样个设计,满足下电子爱好者的探索。 首先给大伙展示下这台老相机的全貌。正视图  后视图 
    zhusx123 2025-04-06 17:38 81浏览
  • 及时生产 JIT(Just In Time)的起源JIT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仰赖进口原物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当时日本的生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在原物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库存、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性费用。根据这种思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即 JIT,并由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它不断地用于汽车生产,随后被越来越多的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采用,为日
    优思学院 2025-04-07 11:56 85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