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价格横空出世,用“10分钟订单破6900台、2小时大定破万”的爆发式增长,对中高端纯电车市场发起了系统性冲击。
这款对标百万级超跑的旗舰轿跑,其颠覆性不仅在于“1.98秒零百加速”的狂暴参数,更在于全栈SiC技术对行业规则的改写。本文将解读SU7 Ultra的SiC技术亮点,以及其对行业的影响,详情请看:
小米SU7 Ultra:
800V平台+碳化硅电控
按照惯例,我们先来看一下小米SU7 Ultra在动力系统方面的相关技术参数:
电池方面,小米SU7 Ultra采用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包,电池容量为93.7kWh,支持800V高压平台,CLTC续航里程最高可达630公里。配合小米超充桩,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极速补能。
值得一提的是,超级三电机系统由两台V8s电机和一台V6s电机组成。这是小米自研的超级电机V8s首次正式量产上车,超级电机V8s最高转速可以达到27200rpm,是目前转速最高、性能最强的量产主驱电机之一。
在消费者的角度,小米SU7 Ultra卖点之一无疑是其超强的动力;而行业人士更多关注的是SU7 Ultra超强动力的背后——该车全域采用碳化硅,意味着SiC MOSFET用量非常多。
小米SU7 Ultra的SiC芯片用量可从技术方案与销量规模两个维度拆解:
● 对标小米SU7四驱版本,以单台车辆计算,假设SU7 Ultra每台电机控制器需搭载48颗SiC MOSFET芯片,该车电控系统采用三电机驱动方案,意味着仅电驱部分芯片用量即达144颗;叠加OBC的14颗、高压DC-DC转换器的8颗以及空调压缩机控制器的6颗,全车SiC芯片总用量约为172颗。
● 按照芯片尺寸25mm²、芯片良率70%计算,大约2.5辆SU7 Ultra可消耗1片6吋晶圆;若2025年SU7 Ultra销量达到1万台,大约需要消耗4900片6英寸的SiC衬底;若销量进一步突破10万台,大约需要消耗4.9万片6英寸的SiC衬底。
SiC供应商方面,早在小米汽车发布第一款汽车SU7时,“行家说三代半”也曾深度剖析过:
● 其SiC电驱供应商为汇川联合动力以及联合汽车电子,其中汇川联合动力的SiC电驱搭载于四驱版(推测);联合汽车电子的400V SiC电驱曾搭载于SU7两驱版。
● 主驱SiC MOSFET芯片方面,两家电驱供应商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及博世均有合作。
● 车载电源(OBC/DC-DC二合一)、热管理等环节均搭载碳化硅芯片,供应商包括富特科技以及致瞻科技等。
来源:行家说产研中心《2024季度内参--第三代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
SU7 Ultra或重塑中高端车型市场
SiC技术成为关键推手
在新车上市之前,雷军曾表示,小米SU7 Ultra产品力很强,团队信心十足,完成1万台的全年销量目标,已有9成把握。
然而,SU7 Ultra仅仅2小时就完成了原本预期全年才能达成的目标,创造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历史新时刻。SU7 Ultra凭借“百万级性能+半价策略”的颠覆性定位,对50-60万元级纯电轿车市场发起了一场系统性冲击。
加入碳化硅大佬群,请加微信:hangjiashuo999
相关数据预测,考虑到80万元以上电动车市场在2024年的容量为3.5万台,SU7 Ultra若要实现1万台的目标,需占据接近30%的市场份额;但若是小米产能充足且市场热度持续,首年销量或有可能突破20000台,尤其是价格下调28.5万元后(从预售价81.49万降至52.99万),其性价比优势显著。
SU7 Ultra的爆发背后,SiC技术的突破性应用成为关键推手。其搭载的宁德时代麒麟Ⅱ电池结合自研碳化硅电控系统,将电驱效率提升至99%以上,支撑5.2C超快充技术实现10%-80%电量补能仅需11分钟,推动高端车型实现“性能越级+价格下沉”。
SiC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写行业竞争维度,这种技术代差导致50-60万元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 SU7 Ultra、极氪001 FR、蔚来ET9等车型以800V SiC高压平台+智能生态构建新壁垒,但小米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将进一步促使其他新势力车企在定价及性能上的再优化;
● 传统车企依赖硅基IGBT或油改电平台(如宝马i5)在效率、散热等方面全面落后,小米带来的压力将倒逼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也将加速SiC技术向中高端电动车的渗透。
小米的野心不止于SU7 Ultra单款车型的成功,在SiC车型的布局上,小米汽车仍在“趁热打铁”——
凭借2024年3月发布的SU7系列车型,小米一举进入了2024年国际车企SiC车型销量排名的第五位;而其首款SUV车型YU7也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将延续SiC技术路线,预计于今年六七月份正式上市。
小米旗下全系车型的SiC技术普及印证了SiC技术的规模化价值,通过整合英飞凌、博世的国际供应链与押注瞻芯、积塔等本土产能,以及自研封装工艺,小米实现了SiC模块的成本压缩,不断巩固自身竞争力,为行业提供了一条“性能普惠”的技术路径。
行业共振:
邀您参与5月份SiC上海大会
SU7 Ultra的颠覆性表现,恰与全球碳化硅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小米 SU7 Ultra 的成功发布,不仅为小米汽车在高端市场赢得了开门红,也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
SiC行业应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车等市场机遇?应如何破解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难题?
5月15日,行家说(第5届)车规级8英寸SiC量产技术及汽车&数字能源应用大会将在上海举办。大会将聚焦 8 英寸 SiC 量产技术、车规级 SiC 芯片与模块制造难题等关键议题,为新能源汽车、光储充和碳化硅产业链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促进新能源和 SiC 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届时,众多产业链领军企业将同台碰撞,分享SU7 Ultra等标杆车型的SiC技术落地经验,探讨第三代半导体如何重塑电动化竞争规则!
本次上海碳化硅大会已经开启报名登记,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现在报名还可享受早鸟价优惠。欢迎大家报名参会,联手众多产业大咖共同促进新能源和SiC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