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话题
距离一样时,你们知道两对过孔怎么摆串扰最小吗?
(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Q
为什么过孔旋转一定角度后,仿真的串扰结果慢慢变好,尤其90度时是超级无敌好的结果呢?
感谢各位网友的各种答案哈,这次的评论人数还是灰常多的,那就说说高速先生的观点咯。
1,当然旋转一定角度后的情况,靠理论去想和猜是很难知道结论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仿真来看电场的情况,那到底串扰在电磁场的表征是怎么样的呢?有2个因素,一是两对信号的电场有交叠,最关键的是二:那就是电场处于非正交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是正交的话,哪怕再有交叠理论上都不会有串扰,这是前提的理论知识;
2,那么有了理论之后你结合电场结果再去分析旋转后的情况就比较清晰了,随着角度的变大,两对线的电场慢慢的靠近正交状态,也就是说能够让他们真正交叠的电场越来越小,所以能看到他们的串扰是越来越小的;
3,当然,很多朋友在留言说,90度的时候那是因为中间的那个过孔吸收了大部分的电场,才导致极低的串扰,当然,那个地过孔本身肯定有作用。但是高速先生想说的话,你可以试试把那个过孔去掉后再去看他们的串扰值,说不定会得到一个你们大家都不信的结果哦!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应该是等效成电感,垂直时互感最小,所以耦合程度也最小了
1.电场分布和磁场分布变化过孔旋转改变了电场和磁场分布,减少了电场在相邻信号路径间的耦合,同时也减少了磁场耦合,因此降低了串扰
2.信号路径优化旋转调整了信号路径,减少了平行走线长度,降低了串扰。
3. 一般在90度时,电场和磁场分布达到最佳状态,信号路径间的耦合最小,因此串扰显著降低。
4.旋转后使两个信号过孔间多了一个gnd过孔隔离作用。
@ Wang
评分:3分
垂直后串扰变小的原因,一是平行走线的长度变短了,二是差分信号的部分抵消了。
@ 杆
评分:2分
一、信号过孔之间的相对方向改变,减少互感,尤其是90度时正交,互感最小,从而降低串扰。旋转过孔可能改变电流路径,减少相邻信号之间的耦合。二、地孔的布局也在旋转后提供屏蔽,进一步减少串扰。三、旋转可能改变了过孔之间的寄生电容和电感分布,进一步降低串扰
@ 孙伟
评分:3分
旋转后,一个过孔的距离变近了,理论上串扰变大。另一个过孔的距离变远了,理论上串扰变小。但是抵消后还是变小,而且过孔随着旋转角度变大,也越来越夹在中间,更有效地减小串扰。
@ 涌
评分:2分
1.旋转了90度的情况,攻击孔的p和n,对受害孔p的串扰相互抵消掉了,同理对受害孔n的串扰也相互抵消掉了,所以结果非常好。
2.平行的情况,攻击孔的p和n,对受害孔p的串扰无法完全抵消,而且没有抵消的部分最大
3.旋转一定角度时,抵消的部分相较于平行时更多,所以整体串扰也会变小
总结就是,受害孔p和n的连线,越接近攻击孔pn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串扰越小
@ #%¥&×-@?
评分:3分
可以从隔离地孔对两对信号孔磁场的阻断来理解。水平并行下隔离地孔位于信号孔两侧,效果最弱,随之倾斜,隔离地孔逐步朝着两组信号孔中间位置趋势靠近,至垂直时,完全位于路径中间,效果最好,构成回流路径,较好阻断两组信号孔的耦合
@ 夜渡轻舟
评分:2分
目测是回流地过孔的原因。虽然设计者的思路是地过孔跟着信号孔一起转,但旋转后的地过孔与没旋转的信号孔变近了,也会对没旋转的信号孔起到回流的作用,也就是电磁场的分布发生了变化,耦合到下面信号孔的电磁场变小了,串扰也就减小了。当旋转90度之后,其中一个地孔正好位于信号孔之间,隔离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 绝对零度
评分:2分
对于差分信号而言,p和n组成了一个环路,case1中,两组差分的环路互相平行,相互影响也最大(一组pn形成的环路上,变化的信号会发射变化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正好被另一组pn最大程度地接收,形成串扰);case4中,相互接收到的变化电磁波最少,所以串扰也最少
@ Ben
评分:3分
通过信号传输方向和电磁场交叠的部分看,差分过孔平行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电磁场耦合最多。当90度以后他们的电磁场交叠的区域变少了,信号的传输耦合变少了,所以串绕变小了。
@ 莫克
评分:3分
孔旋转一定角度后,差分孔距离虽然变近,但是地孔确隔开了差分孔的电磁场,尤其是90度时,可以有很好的屏蔽作用
@ 勤
评分:2分
在公众号首页输入关键词:2025积分
来看看你有多少积分了~
扫码关注
微信号|高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