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火爆,给整个AI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大模型开源,算力需求低,从打破了NVIDIA CUDA长期以来的生态垄断,大大推动了国产GPU AI芯片、系统的发展,比如沐曦就连续拿下了两份采购大单,总额达14.88亿元。
2月7日,超讯通信发布公告称,与中特新联科技签订《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含税总金额约8.5亿元。
2月25日,超讯通信再次发布公告称,与深圳星航智算科技签订《智算集成服务采购合同》,含税总金额约6.38亿元。
两次采购的对象,都包含元醒曦云C500-P PCle训推一体服务器、交换机、光纤、光模块、网线及其他、智算云平台、大模型智能体平台、大模型数据知识平台及AI应用平台。
超讯通信是沐曦GPU的特定行业总代理商,推出了自有“元醒”品牌的AI训练推理一体机,为客户提供本地化部署全栈式DeepSeek-R1/V3的解决方案。
沐曦(MetaX)拥有全栈GPU芯片产品,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GPU IP,拥有完全自主的指令集和架构,配以兼容主流GPU生态的完整软件栈(MXMACA),具备高能效和高通用性的优势。
具体产品包括曦思MXN系列GPU用于AI推理,曦云MXC系列GPU用于AI训练及通用计算,曦彩MXG系列GPU用于图形渲染。
其中,曦云C500早在2023年6月就完成了芯片功能测试,7nm工艺制造,FP32算力达到15 TFlops,大约相当于NVIDIA A100 75%左右,也支持多卡互联。
就在日前,沐曦联合中国开源大模型平台Gitee AI,发布了全套DeepSeek-R1千问蒸馏模型,并在基于曦云GPU训推一体上成功运行DeepSeek-R1、DeepSeek-V3。
除了沐曦,其他国产AI方案也迎来了新一轮爆发,至少有20家厂商与DeepSeek展开合作,包括华为昇腾、摩尔线程、海光信息、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昆仑芯(百度)、天数智芯太初元碁、云天励飞,等等。
另外,长江存储近日向三星授权存了储关键技术专利,这一幕真是让人感叹。
韩国媒体报道称,三星电子近日与中国存储芯片厂商长江存储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将从后者获得3D NAND“混合键合”专利,该专利是一种将晶圆和晶圆直接键合的尖端封装技术。
这引发了外界的热议,而为什么在存储上遥遥领先的三星,要获得长江的授权呢?
有行业人士表示,由于工艺流程问题,三星难以规避中国企业的专利,获取授权是必然,未来的竞争可能会非常激烈。
三星此次获取长江存储专利授权,将主要用于下一代(V10)闪存芯片开发上,这代芯片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堆叠层数将达到420层-430层。
为了让V10芯片尽快量产,三星引入了多项新技术,晶圆和晶圆之间的混合键合“至关重要”。
三星之所以这么看重这项技术,是因为“混合键合”技术省去了传统芯片连接所需的凸块,缩短了电路,并提高了存储性能和散热特性,“特别是晶圆之间的混合键合,它键合的是整个晶圆而不是芯片,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也具有优势”。
随着NAND闪存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三星电子公布的路线图显示,计划到2030年开发出1000层的NAND闪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星计划引入一种名为“多BV”(multi-BV)的NAND结构,通过堆叠四片晶圆来突破结构限制。
三星电子DS部门首席技术官宋在赫(Song Jae-hyuk)透露,三星将采用晶圆键合技术,分别制造外围晶圆和单元晶圆,然后将它们键合在一起形成单一的半导体,这种技术预计将在三星的V10(第10代)NAND中首次应用。
此前,三星在NAND生产中采用的是COP方法,即将外围电路放在一块晶圆上,然后将单元堆叠在上面,随着层数的增加,底层外围电路的压力会影响可靠性。
《人民日报》近日发文称,DeepSeek诞生于中国绝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的必然。
文章中指出,“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愈演愈烈,科技鸿沟有拉大发展鸿沟的风险。是把科技创新成果封锁起来独享,还是让其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两种观念的碰撞,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
中国开展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为了争夺所谓“全球科技主导地位”,不会追求成果独享,而是要让科技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并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
中国是科技大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一极,正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向科技强国迈进。
“中国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坚定走以开放合作促科技进步、以创新成果共享促共同发展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