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2月23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中国已在半导体技术的所有关键领域( in all key areas)赶超韩国。
韩国媒体之所以得出如此悲观的判断,既是三星芯片代工被台积电长期压制所致;更是由于曾以存储芯片垄断全球70%市场的韩国,如今却深陷技术路径依赖与生态断层的泥潭。一场横跨NAND、DRAM与HBM三大领域的产业地震已悄然爆发。
一、NAND:中国产能碾压与技术颠覆
韩国三星与SK海力士曾长期主导全球NAND市场,但这一格局在2024年被彻底颠覆。长江存储凭借独创的Xtacking架构,将3D NAND堆叠层数推至294层,较三星同类产品数据传输速度提升40%,芯片面积缩减25%,生产成本降低30%。反观三星,其236层3D NAND因采用复杂的双堆栈结构,良率不足50%,远低于长江存储的80%以上。
根据TrendForce最新消息,三星将从第10代V-NAND闪存开始,采用长江存储的专利混合键合技术。三星的目标是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第10代V-NAND闪存,预计总层数达到420层至430层。此外,传闻SK海力士也正在与长江存储进行专利协议的谈判。三星、SK海力士之所以选择与长江存储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接下来的第11代和第12代V-NAND闪存都很难绕过长江存储混合键合技术专利。
也就是说,长江存储第五代3D TLC NAND闪存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全球主流存储厂商,正在成为全球NAND闪存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与此同时,价格战更是直击韩国命脉。2025年1月,通用NAND芯片价格较两年前暴跌47%,中国凭借“国家大基金+地方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以合肥长鑫、长江存储、福建晋华为核心的“铁三角”产能占全球份额的35%,直接拉低全球均价。
反观韩国则因环保政策与美国出口管制步履维艰——三星平泽工厂扩建计划拖延两年,SK海力士无锡工厂因EUV设备受限无法升级。至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存储芯片全球份额从2022年的4%飙升至35%,而韩国双雄合计份额从70%滑落至50%。
二、DRAM:消费市场疲软
整个存储芯片市场以DRAM内存、NAND Flash闪存两类芯片为主,DRAM约占60%,NAND占40%。自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遇冷,存储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触发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导致存储厂商利润腰斩、股价大跌。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行业公司不得不通过打折降价、主动减产消耗市场现有库存等一系列手段“过冬”。
而DRAM市场曾是韩国半导体的“现金牛”,但2024年其结构性缺陷暴露无遗。消费电子需求持续低迷,DDR4内存价格较两年前暴跌60%。三星与SK海力士被迫减产传统DRAM,将产能转向HBM等高附加值产品,但此举导致消费级产品毛利率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本土DRAM芯片厂商长鑫存储的崛起,中国厂商开始更多的采用国产DRAM。中国买家扩大采用国产DRAM,这导致价格进一步环比下跌6%。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DDR4 8Gb批发价为每个1.75美元,4Gb产品价格为每个1.34美元,皆为连续第五个月下跌,创近两年最大跌幅。
这也意味着,在传统DRAM市场中国势力正在迅速崛起,而作为传统霸主的三星和Sk海力士正在节节败退,于是只能将目光投向价值更高的HBM。
三、HBM:短暂繁荣与生态断层的致命伤
空前火热的人工智能大爆发,带动了HBM需求爆发式增长。根据咨询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统计,在2023年时,HBM占DRAM总产值的只有8%,2024年激增至21%,到2025年占比预计将超过30%。
表面看,HBM是韩国最后的护城河——SK海力士占据全球53%的HBM市场份额,三星占38%,两者合计垄断91%。2024年SK海力士营收同比增长102%,HBM3E量产进度领先全球,并向英伟达批量供货。但这一繁荣背后隐藏着致命危机:韩国HBM生态严重依赖外部技术标准与客户绑定,而中国正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发动降维打击。
如以AI服务器市场为例,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因设计缺陷推迟发布,被迫改用HBM3E 12层堆叠方案,但中国寒武纪与华为已推出存算一体架构的HBM替代方案,能效比提升数倍。
因此,中国存储企业的崛起、AI芯片生态的降维打击,以及HBM赛道的结构性失衡,正将韩国半导体推向系统性崩溃的边缘。
而韩国半导体的崩溃绝非单一技术失守,而是“重硬件轻生态”模式与“全产业链协同”模式的终极对决。当中国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标准、以国产化设备打破供应枷锁时,韩国仍困守于存储芯片的“舒适区”。从NAND的价格屠刀、DRAM的产能虹吸,到HBM的生态断层,这场溃退早已注定——或许2025年,全球存储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权力更迭。
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关注国产光刻机、国产芯片、国产半导体艰难突破之路;一起分享华为海思、华为鸿蒙及华为手机等华为产业为代表的中国ICT产业崛起的点点滴滴;从此生活变得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