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行家瞭望2025》专题报道。
本期嘉宾是能华半导体董事长朱廷刚博士。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邀请更多领军企业参与《行家瞭望2025》,敬请期待。
氮化镓市场渗透率提高
能华营收、产能持续增长
行家说三代半:2024年全球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速较去年有所下降,您如何看待GaN功率半导体需求出现增速放缓的背后原因?
朱廷刚:总体来看,GaN功率半导体市场还是呈增长趋势的,但如大家所见,这几年大环境消费端需求疲软,造成需求的增速放缓。这个现象不止影响到Power GaN,对整个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影响也是一样的。
但是随着Power GaN的系统方案这些年不断优化,叠加8吋和12吋GaN晶圆量产,价格也持续下降,令更多原本传统的场景也懂用、用得起GaN,所以我们感受到的市场渗透率反而是上升的。
而GaN本身材料的优异性能表现,也在各种不同新的应用场景中看到更多可能性,比如低空经济中也有大量场景可以适配GaN的应用。
行家说三代半:2024年贵公司主要做了哪些关键性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朱廷刚:2024年,我们主要还是在研发端持续发力,已经连续第二年中了IEDM评选的论文(注:IEDM为集成电路器件领域的顶级会议,被誉为“器件的奥林匹克盛会”,在世界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应用端则持续优化方案,适配市场需求给出性价比更优的方案;市场拓展上也持续深耕发力,举办了一些行业论坛,邀请了氮化镓领域中的行业专家一起探讨新的应用和未来。
相比2023年,去年能华半导体的GaN功率器件营收得到了喜人的增长,已经逐渐在不同的领域渗透进各自头部的品牌客户,目前我们在国内的市占率应该是能排进前五了,而且射频氮化镓器件也在持续增长。
行家说三代半:在产能建设方面,能华有怎样的布局?
朱廷刚:目前我们正在原厂区推进制造中心二期项目的投产,未来产能还将有较大幅度提升,将产能再进一个台阶。目前看到终端品牌大客户,对GaN有非常庞大且稳定的需求,因此目前这些产能还远远不够,扩产不管从哪个角度也将我们的规划。
加入氮化镓大佬群,请加微信:hangjiashuo999
布局多元化应用场景
能华“三大技术路线”协同并进
行家说三代半:贵公司是业界唯一兼具三种氮化镓功率半导体技术的企业,既有耗尽型(D-mode)、增强型(E-mode),又有直驱方案,能否谈谈你们这样布局的考量?未来哪种方案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朱廷刚:我们是基于已有的氮化镓技术沉淀和行业经验,还有针对市场需求而布局的D-mode、E-mode、直驱方案三大类产品。
做D-mode主要是因为我个人和团队的从业经验,应该是全球最早做D-mode的一批人,所以先做的D-mode。D-mode主要是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氮化镓功率器件解决方案。
而E-mode主要是为了适配客户不同场景的需求。我们的E-mode在设计和工艺上做了一些创新改进以区分与其他的厂家,比如我们的Vth就会比主流的产品高60%左右,可以更好满足客户对可靠性的要求。
而直驱方案则主要面向大电流、大功率的应用场景,例如新能源汽车等。
应该说,三者匹配的是不同的应用场景,都将并驾齐驱。
行家说三代半:能否介绍一下贵公司D-mode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朱廷刚:我们主要是人才和工艺积累带来的优势,上面提到,我们是全球最早做D-mode产业化的团队,在团队磨合、人才梯队建设、工艺积累上有较深的积累,目前D-mode应该是出货量第一并且已经进入了头部品牌客户。
从产品角度而言,我们是改善型级联器件,可以有效降低辐射4-6 dB,同时对于SR MOS 应力降低 20V左右,提升系统效率0.2%以上,有效提升系统性能的同时,帮客户节省系统成本。
行家说三代半:贵公司E-mode(增强型)氮化镓产品的显著的特点之一阈值电压Vth高达2.5V,这能够如何赋能下游用户?
朱廷刚:增强型器件的特点是Qg极低、高频特性好、开关损耗低,因此有利于高频化设计,从而提升系统的功率密度。我们能华的增强型器件Vth高达2.5V,驱动可靠性更高,抗dv/dt和di/dt能力更强,因此其驱动不需要负压关断,驱动电路更加简洁,更加方便客户下游客户使用。
行家说三代半:贵公司的直驱氮化镓方案适用于哪些应用领域?解决了传统氮化镓器件的哪些难点?
朱廷刚:我们的Dr.HEMT耗尽型直驱方案采用自研的专利技术,通过直接驱动耗尽型GaN,可以100%发挥GaN性能优势,集成电路简单,可靠性更高,因此我们定位这种直驱方案为高端工业级应用和汽车级应用,能够解决Cascode结构的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受到抑制的问题。
行家说三代半:封装技术也是充分发挥氮化镓性能的关键所在,贵公司2024年推出了工业级247-4四脚封装、双基岛封装等技术,能否介绍一下这些技术优势和好处?
朱廷刚:工业级247-4四脚封装,相较于标准封装是把功率回路和驱动回路分开,可靠性更高,另外它的开通速度是要比标准封装更快,而且开关损耗更小。
双基岛封装是能华半导体针对级联架构推出的一种低成本的封装,它的内部没有绝缘陶瓷基板,所以整体成本下降了比较多,性价比会更高。
行家说三代半:您如何看待低压(<200V)GaN的发展前景?贵公司在这方面有哪些布局?其技术难点是?
朱廷刚:低压GaN实际在工艺上是比较成熟的,没有特别大的技术难点,主要这部分市场是跟Si竞争,核心点就是成本必须做到足够低,用性能和产能去替代传统Si的市场,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布局低压氮化镓,实际上也是瞄准低压应用需求。
总体而言,我对这个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通过双向氮化镓等技术,可以节约总体器件成本,另外如果采用异质衬底,氮化镓也可以快速过渡到12英寸。所以我认为,到了2030年左右,氮化镓就会成功抢占硅的市场,但目前也还在逐渐渗透的过程中。
行家说三代半:您如何看待高压(1200V以上)GaN的发展前景?贵公司在这方面怎样布局?其技术难点有哪些?
朱廷刚:氮化镓在1200V以上领域具有极高的成本优势,仅在衬底端上就可以PK掉碳化硅。未来高电压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因此高电压氮化镓器件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可以想象到,这部分应用的前景需求是异常庞大的。但是目前可能还是需要可靠性的验证,需要些时间,还有市场给予机会。
目前我们推出的1200V氮化镓半导体器件,采用独有的STB专利技术,可以满足车规级要求,击穿电压超过1900V,在150°C条件下,导通电阻的温度系数只有1.7倍。技术难度主要来源于生产稳定性。
行家说三代半:2024年氮化镓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很多公司在推广氮化镓功率模块、集成IC和双向氮化镓,贵公司如何看待这类产品的发展前景?在这方面有怎样布局?
朱廷刚:氮化镓技术确实将朝着更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氮化镓本身可以在硅基上生长,且属于横向器件,其集成化具备较大的创新空间,并可借鉴硅基集成化的成熟经验。国际厂商早期采用集成化路线,后来因成本问题转向分立器件,但随着单位面积成本的下降以及多功能集成优势凸显,氮化镓厂商是可以在氮化镓器件集成化上实现进一步突破的。
我们能华也参与了江苏省的一个重点计划项目,将研发制造氮化镓IC,旨在突破氮化镓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氮化镓技术在功率器件领域的应用。
氮化镓市场新机遇涌现
能华发布多领域、多场景解决方案
行家说三代半:2024年,贵公司推出了哪些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市场反馈情况如何?
朱廷刚:一是推出高栅压、百伏级别的氮化镓芯片,二是进一步推广直驱路线,结合半桥、全桥拓扑发布新的技术;三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出更多细分的应用方案,陆续覆盖从低功率到高功率的应用领域,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市场逐渐渗透氮化镓方案,都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行家说三代半:贵公司有丰富的PD与适配器氮化镓方案,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的市场应用情况?贵公司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动态演进以及国产氮化镓的市场机会?
朱廷刚:我们的PD实际上已经跟各大品牌商、各大代工厂都达成了合作,并为市场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我认为,在第三方电源适配器甚至是In-box PD快充领域,随着国内氮化镓器件不断发展成熟,将实现对国外器件的全面替代。在不同领域应用中逐渐渗透,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商在产品性价比、服务相应速度等,对比国外厂商都非常有优势,而目前国内客户也更愿意使用国内厂商的产品。
行家说三代半:除了消费快充市场,2025年氮化镓功率器件还在哪些市场存在机会?
朱廷刚:氮化镓在储能、逆变、家用电器、电源适配器、LED、服务器电源等领域会有较大的应用场景。目前渗透得比较快的还是各类消费电源适配器,验证周期较短,准入门槛也相对较低,体量也足够大。但从中长期来看,AI数据中心的市场体量也不容小觑,随着终端厂商降本增效需求与算力爆炸式增加,其对系统热管理的意愿逐渐增强,氮化镓会逐渐替代硅基器件,在数据中心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氮化镓功率器件将是绕不开的重要核心元件。
行家说三代半:目前,家电行业也在积极导入氮化镓,氮化镓器件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发展前景如何?
朱廷刚:氮化镓器件主要在空调、微波炉、冰箱、油烟机等开始有应用导入。家电市场是量大、价格敏感型的市场,会对厂商的性价比有较高的要求,但确实每个家电都有若干个使用氮化镓应用场景,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市场。
行家说三代半:目前,汇川等终端应用标杆企业正在推动车载OBC和逆变器采用GaN,您如何看待氮镓在汽车领域应用?贵公司有哪些产品方案和合作案例?
朱廷刚:确实现在各大整车厂和Tier1都有积极推进GaN上车,作为新一代技术布局,但具体的应用目前市场反馈下来仍然还在前沿验证阶段。车规验证周期较长,对可靠性要求也高,OBC是GaN目前切入车规领域应该是最快的领域,随着器件和方案的迭代,可靠性测试完成,GaN也将进入更复杂的车规应用模块。我们目前也已经有产品适配车规市场并已开始进行验证。
行家说三代半:最近,氮化镓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讨论非常热,贵公司对该市场有哪些想法?
朱廷刚:是的,我认为5年之内,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机会要比新能源汽车更大,因为现在已经有特斯拉、华为、宇树科技等企业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布局,其市场爆发点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人形机器人对轻量化和精密控制会有要求,这恰好是氮化镓的优势。
氮化镓新玩家不断涌入
成本、技术及出货量成竞争关键
行家说三代半:您认为氮化镓企业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朱廷刚:成本控制、工艺创新、应用创新。未来氮化镓市场规模扩大后,新进入者将大量涌现,如果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更好的性能、更低的价格持续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产品。当企业的出货量或者是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比例时,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从而与竞争对手逐渐拉开距离。
行家说三代半:您如何看待2025年的氮化镓市场态势?
朱廷刚:展望2025年,氮化镓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随着新进入者不断增加,以及国内外头部企业的加速布局,行业格局将更加多元化。尽管如此,我们对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加入这一领域,共同推动氮化镓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市场体量做大,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行家说三代半:2025年能华有怎样的发展策略和目标?
朱廷刚: 2025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在业务布局上,重点发力储能和服务器电源两大高增长市场,抓住新能源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快速发展机遇。同时,我们将持续巩固在快充、电源适配器等基本市场的领先地位,确保业务的稳定增长。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