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最近在选车,从5万到20万的车都看了一圈,发现国产油车的优势区在8-15万这个区间,5-6万的买菜车,几大国产厂商都不重视,在这个区间段内,反而是合资车企推出了相对惠民车型。
首先谈几个家用代步车的要点。
一是安全,这个看中保研、中汽研测试,这两家成绩全优不代表一定安全,但拿不到全优的车一定不安全。
另外,看车企在官网发布的白车身信息,查看PHS、UHSS、AHSS等钢材的比例,查看安全气囊的数量,一般钢材用料好的车,车企会拿来当卖点宣传,比如沃尔沃,找不到白车身信息的车,十有八九是钢材一般,车企为了遮丑避而不谈。
二是看环保。这个环保其实是指对车主的健康影响,比如车内甲醛、VOC等有害气体的含量。重点看是否有沥青和回收棉。
2013年央视315特别节目《豪车里的怪味》、《豪车里的怪味后续:沥青阻尼片到底来自哪》指出,奥迪车的异味来源之一是沥青阻尼片,一辆奥迪车中大概有20斤左右的沥青。沥青能释放苯、苯并吡等有毒气体。沥青、苯、苯并芘、甲醛都是一类致癌物,voc释放周期达15年。
现在国产车也普遍使用沥青,只有少数精品车用了环保材料,一辆车使用沥青在成本上会比环保材料低几百元。回收棉也被称为黑心棉,之所以被广泛使用,也是为了省成本,毕竟原生棉成本比黑心棉贵。
三是动力系统,对于家用代步车而言,最关键是的稳定靠谱耐用,发动机就选自吸,变速箱就选AT或MT,AT就选爱信,爱信的4AT和6AT经久耐用。
四是颗粒捕捉器,颗粒捕捉器完全是过于苛刻政策导致的畸形产物,一旦堵塞会导致动力下降,油耗暴涨,更换颗粒捕捉器成本高昂,选车时尽量避开。
五是不要天窗。天窗维护不到位十有八九要漏,胶条老化,或技师更换胶条安装不到位都会漏,一旦成为泡水车损失巨大,即便少量进水,配合黑心棉发霉,车内会非常臭,而且会释放有害气体,普通工薪族就别选天窗,永久杜绝天窗漏水。
六是物理按键齐全。
七是常规门把手。
一圈看下来,市场上居然没有能够全部符合的买菜车。
那么就做减法,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朗逸新锐,除了有颗粒捕捉器和回收棉之外,其他条件均符合。
这款车裸车只要6.6万元,有厂家置换和国补,落地能到5万以内,在中保研测试中,不仅安全性全优,维修经济性也是优,既便宜,又安全,维修还廉价,是真正的人民汽车。
当然,朗逸新锐也有不足。
首先是安全冗余不足。从碰撞测试视频来看,朗逸新锐安全上限的冗余小,基本上是贴着中保研优秀的分数线,瑶光、坦克300拿全优,25%偏置碰撞前挡风玻璃只有裂纹,而没大面积碎裂,安全冗余的上限明显比朗逸新锐要高。
其次是全系标配颗粒捕捉器,从原理上讲,GPF迟早要堵,一旦堵塞油耗能达到百公里四十升。
最后是大众传统的回收棉,大众新车(老大众和捷达等子品牌还是沥青)大部分抛弃沥青,改为环保止震板,在国产车普遍使用沥青材料的情况下,非常值得点赞。但大众依旧使用回收棉,这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不重视车主身体健康了。
值得一提的是威朗Pro,这款车最低配只要6.8万,有国补大概6万不到落地,有很不错的动力组合,阿凡达发动机非常不错,动力强还省油,丐版无天窗,装载机械仪表盘,机械手刹,全套物理按键,看着就亲切,非常适合老司机,缺点则是颗粒捕捉器和沥青,防撞梁减配,底盘减配,以及美系车常见的小毛病多。
当然,克鲁泽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朗逸新锐问世前,克鲁泽是最安全的平民车,比威朗Pro更便宜,可惜通用习惯于什么车好卖就砍什么车,雪佛兰退出中国了。
最廉价且没有颗粒捕捉器的合资车是轩逸经典,轩逸这款发动机用了十多年,从国四到国6B,排放居然都能达标也是神奇,裸车6万多,可惜日系普遍是沥青和回收棉,而且脆皮,除了省油耐用大沙发之外,其他都不行。
国产车在5-6万这个价位普遍不用心,艾瑞泽5带颗粒捕捉器,多年不更新车身,安全性比不上朗逸新锐和威朗Pro,而且发动机也是老款,和威朗Pro的阿凡达发动机一比有代差。
荣威I5没有颗粒捕捉器,手动款性价比很高,可惜手动版只有两个安全气囊,且用了沥青,车身也是针对2019年以前的行业标准设计的,也是多年没更新,安全性一般。
帝豪、逸动问题也是类似,安全性、环保性一般。
令人唏嘘的是,朗逸新锐是大众在拉美的特供车,大众对原型车略加修改拉到中国市场就能达到这个水准,超越了国内市场一众同价位艾瑞泽5、荣威I5、逸动等国产车型,以及轩逸、科鲁泽等合资车型,成为最安全的买菜车,这只能说国内造车标准实在是太低了。
也许有人说,5-6万的车,要求还这么多。
问题是凭什么穷人就只能开脆皮车,呼吸沥青和黑心棉、廉价内饰释放的有害气体,忍受颗粒捕捉器堵塞后几十升每百公里的油耗和孱弱动力。
也不要说廉价油车市场会被电车摧毁,事实上,朗逸、轩逸销量可观,甚至速腾、捷达在降价和国补下,也掉落到这个市场。
大众在朗逸新锐上照样用25%的热成型钢,同价位的电车基本就是绿牌老头乐,白车身用料和安全方面比不上朗逸新锐和威朗等合资车。
朗逸新锐还使用环保阻尼材料和爱信6AT,合资车都能如此,国产车在同价位没理由做不到。
只要砍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电子设备,把钱用在发动机、变速箱、白车身、环保内饰上,就能做出既安全,又环保,还耐用的好车,无非是这块市场利润低,国内车企不重视罢了。
希望国内车企能够重视5-6万的家用车,推出安全、环保、耐用,且没有颗粒捕捉器的家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