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由芯片超人、XR研究院、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声学行业校友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AI芯片与终端产业闭门会议在深圳成功举办。数百名行业人士来到现场,头部AI终端厂商、核心芯片供应商、头部高校学者教授、芯片方案商、投资人等产业链上下游人士齐聚一堂,共探AI终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寻求合作及业务机会。尽管是周末,气氛依旧热闹非凡。
01
上午,由芯片超人创始人&CEO姜蕾(花姐)进行开场致辞。上半场会议聚焦AI终端的趋势与前景,邀请到了AR/AI/VR领域头部KOL、AI眼镜头部厂商、核心芯片供应商、头部高校的学者教授分别从发展趋势、终端 、芯片方案、和技术角度对AI眼镜进行全面剖析。XR研究院及AR圈创始人朱殿荣(黑毛警长008)进行“AR与AI眼镜产业发展趋势”主题分享。朱殿荣首先阐述了智能眼镜的分类、逻辑架构、应用模式以及价值,再结合雷朋以及Meta等爆款产品分析智能眼镜成功模式。朱殿荣指出智能眼镜的未来市场足够大,他预测2025年智能眼镜发货量可以达到500万副,到了2030年则可以破亿。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朱殿荣认为有四类公司可能会抓住机会取得成功:具备强大社交网络基础的平台型企业;拥有完整技术生态体系的综合型科技巨头;与社交类企业或生态领军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协同的企业;在个性化或垂直领域具备独特优势的企业。此外,朱殿荣还从技术角度给出了十大趋势预测,并分享了其他观察。Rokid AR平台总工程师马超以“智能增强现实:AR+AI结合的无限可能”为主题,进行了产品与技术的分享。
马超指出,Rokid一直专注于算法研发和AR眼镜产品的打造,结合AR+AI技术,已经陆续量产10多款AR产品。
Rokid始终坚持轻量级OST(Optical See- through 光学透视)AR眼镜产品研发。目前拥有两类产品,一类是空间计算AR眼镜,专注于用低延迟的IMU和单RGB图像传感器数据,结合高精度空间定位、低延迟渲染相关技术,建立稳定可持续空间,渲染出M2P延迟在10ms内清晰画面,实现眼睛所见与现实空间精确匹配。Rokid AR Lite就是类似产品,现在正在火热售卖中。另一类是全天候AR眼镜,目标实现一天左右续航,专注AI相关技术的运用,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一个“好眼镜、好相机、好耳机、好助理”的AR眼镜Rokid Glasses,可以满足日常佩戴使用,预计会在2025Q2上市销售。
目前这两类AR产品在芯片、光学、算法、续航上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外观形态和产品定义上也有较大差异,较长时间内会并行发展,随着供应链技术的成熟和芯片进一步迭代,未来空间计算AR眼镜会和全天候佩戴AR眼镜融合,打造全场景虚实融合、全天候日常佩戴兼顾的智能增强现实(AI+AR)眼镜。
恒玄科技商务拓展副总裁高亢分享了“全天陪伴——恒玄科技低功耗AI眼镜解决方案”主题演讲。分享了恒玄科技从TWS SoC到Watch SoC再到AR SoC的技术演进之路,并通过有无屏幕、有无摄像、单色屏还是彩屏描述了AI眼镜与其他可穿戴品类之间的关系。高亢从硬件的角度分析了AI眼镜方案的成功要素:PCBA Size,美观小尺寸,需要小封装芯片;Power,低功耗,长续航,小电池,高效DSP和MCU;Performance,优性能,Voice AI体验对标业界标杆;Picture quality,好画质,夜景、HDR、运动抓拍等;Price,成本竞争力。此外,高亢通过结合用户具体使用场景,分享了恒玄科技旗下全球首颗集成6nm WiFi/BT的低功耗SoC芯片BES2800的介绍与优势,以及BES2800 AI眼镜方案的亮点。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导卢晶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导卢晶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音频处理”主题演讲。卢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声场调控和声信息增强,在声学领域顶级期刊多次发表过论文。
卢晶教授从偏宏观的角度阐述了音频声学与人工智能的关联。在简单回顾音频声学发展历史之后,卢晶教授分享了南京大学在音频声学两个重要方向——声信息处理以及声场调控——的研究进展。这两个方向与AI的关联非常密切,深度学习在声信息处理领域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但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而在声场调控领域深度学习的潜力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卢晶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微型扬声器非线性辨识和补偿系统,性能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准。该系统已被成功集成到国内头部声学器件制造商瑞声科技的手机扬声器系统方案,应用于全球近1亿台智能手机中。此外,他们还与地平线、华为、中国中车、Meta、三星等头部企业有紧密合作。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导卢晶、Rokid AR平台总工程师马超、恒玄科技商务拓展副总裁高亢、天风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潘暕、公众号"启哥有何妙计”主理人陈启围绕“智能眼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圆桌讨论。XR研究院及AR圈创始人朱殿荣(黑毛警长008)作为主持人参与。潘暕表示,这一轮智能眼镜的火热和前几次很大不同的是,这次是由品牌传导,品牌可以达到额外溢价,其次消费者及厂商对输入端的要求提升,比如摄像拍摄要求会不断提升,那摄像头、SoC、CMOS这些环节就可以赚到钱。陈启表示,目前智能眼镜在概念上已经让所有人接受,但是还缺少一个“杀手级”的应用,让顾客产生“冲动消费”的需求,以此来获得高毛利高利润的机会。此外,陈启还通过对智能眼镜有刚需的人群分析,表示应该从钓鱼佬、户外佬、滑雪佬等客户中去寻找提价机会。卢晶表示,智能眼镜芯片的能力再强,也受制于低功耗的限制,短期内无法突破,但如果将算力需求借助超低延时无线传输技术分散在手机、平板等端侧去进行处理,算力拓展之后空间就大很多。此外,智能眼镜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物理层面的优化、声学优化、算力优化短期内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值得产学研一起联动去攻克,推动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高亢表示,恒玄科技作为SoC芯片企业,主要是针对某一场景来提供解决方案。因此,高亢希望能够和产业链其他厂家一起寻找到有价值有需求的场景,解决未被解决的问题,才能一起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马超表示,目前很难说未来AR、AI眼镜可能会出现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从逻辑上来说,目前智能眼镜产品的核心能力一个是语音,它有降噪、准确识音、准确分离人声等功能,可以基于此去想象使用场景,比如实时翻译;第二个就是基于相机,未来或许可以满足社交分享或者直播需求;第三个可能产生的机会是与AI大模型结合的场景。下午,会议聚焦智能硬件可落地的机会。宇凡微作为2025年AI芯片与终端产业闭门会议的联合主办方参与了下午的闭门会。闭门会邀请到了头部射频芯片公司副总裁、物联网通讯产品方案商、模块方案服务商、芯片配单商等代表,分享丰富的一线产业落地经验,共同探讨产业机会。宇凡微早期从芯片代理起家,逐渐开始扩展到方案模块、电子元器件开发与制造。宇凡微总经理黄宇结合公司发展历程发表了主题为“跨越周期,我眼中的AI之路”的演讲。黄宇强调了理性看待AI的重要性,提出通过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思维来理解市场竞争,有了多元思维后,工具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商业领域,AI会像器官一样融入生活,但最终决定竞争力的是如何正确提问和应用AI的能力。慧智微副总裁彭洋洋博士以“AI智能硬件中的射频方案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作了分享。彭博士详细介绍了三种依托射频实现的无线通信技术:蜂窝、Wifi和蓝牙,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他们的技术原理、优缺点,同时展示了这几类射频技术在运动对讲机、智能手表、AR/VR眼镜、TWS耳机、智能眼镜等硬件产品中的应用。他指出,AI智能硬件中射频芯片的趋势是小型化,小型化可以使穿戴无感、集成更多的智能以及更大的电池,慧智微正在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这一趋势。最后,彭博士总结到,AI技术的崛起为智能硬件带来了新的机遇,射频技术作为支撑,将与智能硬件深度融合。慧智微将继续提供先进的射频前端产品,以满足智能硬件的多场景需求。芯片分销俱乐部同学、炜世科技总经理苗壮作了主题为“AI赋能IoT,共探智能产品新机遇”的分享。苗壮从业十几年,研究生阶段卖板子把学费挣回来,在芯片原厂工作两年后开始创业做方案,一边帮客户做方案,一边做前公司的代理,有多款自己的模块产品,同时在和高校一直在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项目。他使用AI鼠标辅助完成了本次演讲PPT,梳理了AI发展的历程和大模型的演变,指出了AI技术在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同时,苗壮展示了AI如何通过提升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为传统手环、扫地机器人、鼠标、故事机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现场展示的AI鼠标,去年已经出货十几万套。现场还展示了低成本AI智能语音套件,生动有趣,可应用于故事机、毛绒玩具、陪伴类产品等,现场反应热烈。他呼吁从业者应当积极拥抱AI技术,利用其提升工作效率和价值,挖掘AI驱动的智能硬件新机会。芯片超人在现场也发布了爆款电子共创营,我们会梳理过去十年出现的爆款终端的电子方案以及它对应的芯片及供应链,探讨爆款诞生背后的共性,帮助方案商和芯片分销商追赶上未来AI时代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机会。芯片分销俱乐部同学、泽芯微科技总经理柯佳音作了主题为“爆款电子产品背后的“伙头军”——芯片配单和产品研发的关联”的演讲。柯佳音从业十几年,从芯片贸易到配单再到国产芯片代理,并且配合客户做出物联网整机产品。柯佳音将自己在电子业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配单1.0阶段主要做“纯搬砖”业务,主要为客户采购电子元器件;配单2.0阶段开始参与到客户的项目;配单3.0阶段是为客户做定制化服务,完成从项目概念到量产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古代军队出征时,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埋锅造饭等炊事后勤工作,这些人就是早期的“伙头军”。柯佳音把配单商类比为爆款电子产品背后的“伙头军”,她强调,芯片配单商不仅是简单的物料供应商,更是客户项目成功的关键支持者。通过参与客户的项目,他们能够在物料选型、质量把控、国产替代、成本优化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可以帮助客户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推进项目进展。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几位嘉宾分别从业务和实践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在工作环节中如何使用AI,以及他们眼中AI带来的可以看见的生意机会。在这次AI芯片与终端产业闭门会议上,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展现了产学研结合的强大力量。通过深入探讨AI终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与会者们不仅分享了前沿技术与市场洞察,更在合作与创新中寻找了新的机遇。从去年开始,芯片超人在产业大会中持续邀请科学家加入,探索产学研融合。面对AI驱动的智能硬件的增长需求,我们将继续推动产业链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AI终端的广泛应用与落地!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