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准备自己的视频采访节目,所以就打算多花一些时间,来看一看类似的节目,多学点,以为我们的节目正式开播做好准备。
这两天看的是张忠谋的最新采访,近日,有美国两个年轻视频节目主播,在黄仁勋的介绍下,拿到了采访张忠谋的机会,两人48小时“特种兵式”往返台湾,做了一期近3个小时的视频采访,明显看得出来,两位主播对台积电和张忠谋认真做了准备工作,很多问题都犀利又到位,我想这种工作态度是黄仁勋能够帮他们约张忠谋时间的重要因素吧。
说回这个视频,我比较感兴趣的有几段。其中一段是讲张忠谋在2005年退居二线以后又在2009年复出的故事,这段故事在张忠谋自传和各种报道中均已经很详细,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次受访时,张忠谋重点谈了时任CEO的两个问题,两个都与责任相关。第一个是客户的芯片出现了良率问题,可能客户有责任,但时任CEO蔡力行的想法是让客户承担所有责任,当时台积电40纳米工艺的最大客户是英伟达,为此良率问题,两家合作紧密无间的公司,几乎要闹到仲裁庭;另一个就是裁员问题,真正让张忠谋做出换掉CEO决定的,就是蔡力行在遭遇到2008年经济危机后,在2009年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裁员,总共裁撤了约700人,而且蔡力行对外称这不是裁员,而只是“绩效优化”。
2009年被裁员工抗议台积电裁员
这些被裁员的台积电员工,有约上百人聚集在张忠谋的家门口,抗议裁员,并打出口号,称台积电是黑心企业,是巨无霸说谎欺负人,并在张忠谋家门口的小公园里彻夜静坐,这深深刺痛了张忠谋,也直接导致了蔡力行的下课。
2009年约百名被裁员工
聚集在张忠谋家门口抗议
不能有力保护自己人,且给被裁的人戴上“绩效不好”的帽子,这是张忠谋所不能忍的。在张忠谋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在TI任高管,还是在台积电做CEO,都不主张以裁员来应对经营危机。在TI,他是唯一敢违抗上级裁员指标的高管,有力保护了自己人。大概在张忠谋看来,在经营困难时首选裁员,虽是可原谅的应激反应,但明显是高管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与之类似,在与英伟达的质量纠纷中,蔡力行的选择明面上看似乎是维护了台积电的利益,但得罪了英伟达这样的顶级客户,在长远上来说,是极其不划算的一笔生意。当然,这个损益,要以五到十年的尺度来看。张忠谋的解决之道,是给黄仁勋提了超过1亿美元的赔偿,并表示将改善良率,如果黄仁勋在48小时内不接受这个处理方案,双方可以诉至仲裁庭。在2009年,一亿美元的赔偿,对于台积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财务负担,但这种从自身而不是从客户身上找问题的做法,有力加强了与英伟达的合作关系,从而在现在的AI芯片上,狂赚了英伟达数十乃至上百亿美元,这是一个超过10年眼光的操作,大概是一些职业经理人做不出来的。所以勇于担当是区分企业负责人与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关键点。
另一段是张忠谋谈为何敢于在28纳米时骤然增大资本支出,这同样是考验企业负责人胆识的时刻。在2010年之前,台积电每年资本支出大约是20至25亿美元,一直比较稳定,但在2010年,居然将资本开支增加了两倍,至60亿美元,重注压在28纳米工艺节点上。
张忠谋谈重注赌28纳米工艺
张忠谋回忆,之所以敢于做出这种决策,是因为从技术人员到市场人员,都主张28纳米工艺将是芯片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其性能价格比将非常突出,他通过各方信息汇总,确认这是值得赌的一个节点,因而做出资本支出增加两倍的决定。要知道,当时台积电在晶圆代工上还不是一骑绝尘,一年骤增40亿美元开支,即便对当时的台积电来说,也有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此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大多不赞成这样做。张忠谋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才得以让这个决定正式执行,此后的发展也证明了这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即便当时还看不清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这次成功之后,在张忠谋在决策中,越来越重视技术与市场人员的意见,他说:销售是术,市场才是道。
张忠谋当时用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来为自己的决定鼓气:世事有起伏,勇做弄潮儿。即在机会到来时要敢于下重注。这与坊间流传的曾毓群办公室挂着“赌性更坚强”条幅异曲同工,作为企业负责人,在看到重大行业机会时,要敢于拍板,敢于做决策,如果只囿于公司传统做法与资源配置方式,那么只能得到平庸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