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新媒体
极氪科技集团成立;保时捷德国工厂裁员;上汽大众回应疑似举报信事件;传上汽、华为合作敲定;曝纵目科技创始人失联;本田、日产官宣终止合并谈判……「谈思汽车」整理了一周(2月10日-2月16日)的车圈热点,欢迎大家收看!
政策动态
01
我国牵头制定的无人配送车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我国牵头制定的电气运输设备领域首个载物国际标准《电气运输设备 第3-2部分:载物电气运输设备移动性能测试方法》(IEC 63281-3-2)近日正式发布。来自中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专家协同完成了该项国际标准研制。
该标准旨在为应用于室内外场景的各类载物电气运输设备评估建立统一的测试依据。
国际新闻
02
马斯克被曝遭特斯拉高管暗示“该辞职”
2月16日,据外媒报道,一些特斯拉公司的员工和投资者已经开始公开发声,表达对其CEO埃隆·马斯克与特朗普结盟的担忧。他们认为,马斯克深入政治领域正伤害公司及其打造更可持续未来的长期目标。据媒体获得的一份录音,特斯拉某一部门最近举行了一次员工会议。在这场会议上,特斯拉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开表达了对马斯克的担忧,认为他正在损害公司和可持续发展使命。
两名特斯拉员工称,公司上下对马斯克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一些员工觉得,马斯克为特朗普政府效力使得他对特斯拉的关注越来越少。马斯克目前领导政府效率部,该机构的目标是削减政府开支。员工们还表示,由于特朗普是一个争议性人物,特斯拉内部越来越担心马斯克与他建立的紧密关系,已经损害了公司在部分消费者中的品牌形象。
一名员工表示,高级管理人员在最近员工会议的另一环节中暗示,如果马斯克辞职,公司的的情况可能会更好。投资者对于特斯拉的信心也已经下滑,该公司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下跌了12%。
03
本田、日产官宣终止合并谈判
由于本田将日产子公司化的提议不被日产接受,双方的隔阂加深,合并计划正式宣告破灭。2月13日,本田与日产分别召开董事会,决定撤回双方去年12月23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并终止经营合并谈判。同日,本田、日产、三菱还发布联合声明称,鉴于本田和日产撤回谅解备忘录,去年同期签署的有关探讨三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同步解除。
据悉,本田和日产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于合并方式存在较大分歧。本田改变了最初的设想,妄图掌控日产,而日产尽管自身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但在谈判中却寻求与本田几乎平等的待遇。
本田方面曾批评日产缺乏危机感、缺乏魄力、管理层决策迟缓等。对于本田有意收购日产100%股份的提议,日产方面表示强烈反对,在双方协商过程中本田表现强势,日产认为本田“没有表现出尊重对方的态度”,子公司的提议令双方的隔阂进一步加深。
04
保时捷德国工厂裁员1900人
受电动车销量下滑影响,保时捷计划到 2029 年在德国裁员 1900 人。据彭博社报道,保时捷表示,将在祖文豪森和魏斯阿赫两家德国工厂裁员 1900 人,约占总员工数的 15%。公司将此举归因于“严峻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
此次裁员预计以自愿方式进行,包括提前退休和补偿方案。德国工厂的就业保障协议仍有效,至少持续到 2030 年。与此同时,保时捷还将收紧招聘政策,暗示未来几年业务扩张可能放缓。
上周,保时捷将今年的利润率预期下调至 10%-12%,远低于其长期设定的 20% 目标。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公司计划推出新的燃油和插混车型。保时捷警告,研发这些新车型及相关电池技术将导致 2025 年额外支出 8 亿欧元(当前约 60.66 亿元人民币)。
05
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正式投产
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该工厂于2024年5月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式开工,仅仅9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产品下线,比生产整车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用时缩短了3个月。据介绍,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于本季度开始产能爬坡。
2023年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正式举行,这是美国本土以外首个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也是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第二座储能超级工厂。该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曾在工厂开工新闻发布会上称,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生产的储能产品一部分将供应国内储能市场,另一部分计划供应海外。
06
法拉利CEO被曝现身零跑汽车总部
2月14日消息,据知情人透露:“法拉利CEO到访了零跑汽车总部。这个事,甚至比此前传出零跑跟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战略合作消息时还要炸。因为想象空间非常大。”从其分享的现场照片来看,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尼亚与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进行了合影,维尼亚还疑似拿出手机向朱江明手机扫码。
据悉,法拉利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将于今年10月推出品牌史上首款纯电动车型,标志着这家以澎湃引擎声浪著称的企业正式进军电动车领域。首席执行官贝内代托・维尼亚进一步确认,这款“备受期待”的电动车将于10月9日在意大利总部马拉内罗举办的资本市场日正式亮相,新车将一改传统燃油车的轰鸣声浪传统。
维尼亚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其较低的电动车税率可能为新车型创造机遇。关于中国市场政策的任何调整,都将在10月资本市场日揭晓。
国内新闻
07
传华为、上汽合作敲定
2月11日消息,据媒体援引“多位行业人士”消息称,华为与上汽的合作模式已确定将使用智选车模式,从上汽注册的商标来看,该品牌名初步为“尚界”。报道提到,与鸿蒙智行原有的四个品牌不同,尚界面向更年轻化市场,消息人士透露,“车型售价会从17万元、18万元起,做到25万元左右”。新成立的“尚界”,虽然聚焦在年轻化市场,但不会做到太低价,也会维持在中高价位市场。
报道还称,华为鸿蒙智行原有的四个汽车品牌:尊界、享界、问界、智界,则会坚守高端市场,目前已经覆盖了23万-100 万价位段。在这四界中,智界的售价相对低一些,“但接下来都会向上走。”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消息称,“尚界”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旗下子品牌飞凡汽车的原有产品开发,“首款车外观改动不大,核心是与华为电子电气架构、智能技术的融合”。
08
极氪科技集团成立
2月14日,吉利汽车和极氪均发布公告称,极氪完成对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交易完成后,领克由极氪和吉利汽车旗下子公司宁波吉利分别持股51%和49%。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的新公司命名为极氪科技集团。极氪方面称,这是自2020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合并,涉及交易金额共达到93.67亿元。
为划清两大品牌定位,极氪与领克在产品价格段、车辆尺寸和动力系统三大方面进行明确区分。极氪将聚焦3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车豪华市场,中型车主攻纯电,大型车采用自研混动技术;领克负责2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在极氪品牌不涉足的小型车市场推出纯电车型,中大型车采用相对更经济的,由吉利汽车开发的EMP混动方案。
融入极氪的领克将从原来的产品开发项目制转为两条产品线决策制。其中涉及产品规划,项目管理,硬件集成,功能集成等功能模块划归各产品线负责。这两条产品线分别由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康国旺(中大型车)和极氪副总裁朱凌(中小型车)负责。
09
哪吒汽车计划融资40-45亿
2月10日,有市场消息称,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在2025年股东沟通会上,透露了正在进行的E轮融资计划,融资规模预计为40亿元至45亿元,领投方将出资约30亿元。据悉,公司还向股东展示了未来三年的运营发展蓝图。
蓝图包括新车型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战略。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新车型升级,提升智能化与续航能力;拓展全球销售网络,深耕现有市场并进军欧美;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哪吒汽车却被曝出此前与哪吒系列电影背后主控方——光线影业就“魔童哪吒”等商标问题纠纷不断。据悉,哪吒汽车曾以光线影业明知哪吒汽车“哪吒”系列商标的存在仍注册争议商标,恶意明显为由,请求对“魔童哪吒”商标予以无效宣告。然而,近日企查查显示,商标局评审认为哪吒汽车的无效宣告理由不成立,最终维持了光线影业的“魔童哪吒”商标。而光线影业也曾对哪吒汽车于2023年申请的“魔小童”商标提出异议,并被商标局决定不予注册。
10
曝纵目科技创始人失联
近日有媒体报道,2月8日,纵目科技员工收到行政通知:将在当天18点后断电封楼,员工须在此之前取走私物或办理离职证明。此时距离创始人唐锐在全员会上承诺“寻求并购解决欠薪”仅过去两周,但员工等来的则是账户被封、社保断缴、工资清零,就连唐锐也失去联系,有爆料称其已经远遁美国。
据悉,早在2023年10月11月间,纵目科技已进入“低功耗模式”,员工仅能拿到最低工资,封顶1万元,且工资发放被延迟至次月25日。2024年底连这一“生存底线”也无法维持,员工连2024年12月的最低工资都拿不到了,社保与公积金也被断缴。自2024年11月起,就有业内消息称,纵目科技700多名员工未收到工资,社保公积金断缴,部分员工被迫发起劳动仲裁。
在此期间,纵目科技CEO唐锐曾多次宣称“与宁波上市公司洽谈并购”,计划“出售智驾泊车业务”,并“推进老股东融资”,但最终无一兑现。在主营业务不振的情况下,其又开辟了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业务,但同样因为实际应用体验不佳,没有客户愿意为此买单,更加剧了大厦的崩塌。
11
上汽大众回应疑似举报信事件
2月13日,南财快讯·辟谣旋风队注意到,近日一篇疑似举报上汽大众采购部的内部邮件照片在网上传播,信中列举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乱象。包括不限于公司派系内斗、跟供应商吃拿卡要并、供应商勾结中饱私囊、乱搞男女关系、私自提拔自己下属、招嫖等恶劣行为。
2月12日晚,上汽大众回应表示,近期网传“疑似上汽大众采购部举报信”一事,所涉内容经查无实质证据,均属谣言。上汽大众已于2025年2月11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获受理。目前仍有部分发布者散布不当、不实言论,以主观臆断、夸大描述等方式严重误导社会公众,对上汽大众商誉及相关员工个人名誉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文章综合自:中国汽车报、界面新闻、澎湃新闻、第一财经、腾讯汽车、雷锋网
- THE END -
专业社群
部分入群专家来自:
新势力车企:
特斯拉、合众新能源-哪吒、理想、极氪、小米、宾理汽车、极越、零跑汽车、阿维塔汽车、智己汽车、小鹏汽车、岚图汽车、蔚来汽车、吉祥汽车、赛力斯......
外资传统主流车企代表:
大众中国、大众酷翼、奥迪汽车、宝马、福特、戴姆勒-奔驰、通用、保时捷、沃尔沃、现代汽车、日产汽车、捷豹路虎、斯堪尼亚......
内资传统主流车企:
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上汽大众、长安汽车、北京汽车、东风汽车、广汽、比亚迪、一汽集团、一汽解放、东风商用、上汽商用......
全球领先一级供应商:
博世、大陆集团、联合汽车电子、安波福、采埃孚、科世达、舍弗勒、霍尼韦尔、大疆、日立、哈曼、华为、百度、联想、联发科、普瑞均胜、德赛西威、蜂巢转向、均联智行、武汉光庭、星纪魅族、中车集团、赢彻科技、潍柴集团、地平线、紫光同芯、字节跳动、......
二级供应商(500+以上):
Upstream、ETAS、Synopsys、NXP、TUV、上海软件中心、Deloitte、奇安信、为辰信安、云驰未来、信大捷安、信长城、泽鹿安全、纽创信安、复旦微电子、天融信、奇虎360、中汽中心、中国汽研、上海汽检、软安科技、浙江大学......
人员占比
公司类型占比
精品活动推荐
因文章部分文字及图片涉及到引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17316577586,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