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两天在分析这款双向可控硅交流调压模块原理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路右边这些阻容器件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C1,R1的作用还好分析,主要应该是保护可控硅功率管。但是,这个整流桥以及电阻R2,R3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一时半会令摸不清楚头脑,我感到很是迷惑。
今天早上,使用 LTspice 对于这款交流调压器的功能进行仿真,负载功率仿真结果中,出现了一些异样。也就是在调压模块中的移项电阻在中间值的时候,输出功率会出现一些随机的波动,似乎电路出现了混沌现象。
这个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负载都是稳定的。出现了这些随机波动,似乎意味着电路的行为不再是确定性的,一种非线性混沌机制使得负载功率出现突变。不过,联想到实际电路中,在移相电容上并联的这些电阻,似乎感觉应该能够减少电路的随机波动。下面,就在LTspice仿真电路中,增加上这个整流桥和电阻电路,验证它是否可以改善电路的稳定性。
在刚才的仿真电路上,增加了电容C1的放电回路。使用四个二极管组成整流桥,放电R3,R4 分别连接到整流桥的正负两端。下面改变移相电阻R1的阻值,从1k欧姆,每隔10k 递增到350k欧姆。这里给出了36个负载电阻功率结果。由于负载功率数值是在RC平滑滤波的结果,所以,可以看到在第十秒钟的时候输出功率基本上保持着恒定了。
对比没有增加放电电阻时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在移相电阻比较小的时候,输出功率变得非常平稳了。在移相电阻比较大的时候,虽然输出功率也有存在随机跳变现象,但是跳变的频次和幅度非常小了。特别是,当移相电阻比较大的时候,输出功率始终存在,并没有降低到0。
▲ 图1.2.1 增加放电电阻之后的仿真结果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再对比一下没有放电电阻仿真情况。可以看到在移相电阻比较小的时候,输出功率有随机波动。中间阻值时,对应的输出功率突变比较频繁,跳变幅度比较。特别是,当移相电阻放大的时候,输出功率会出现消失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到,电路中移相电容C1的放电电阻的存在,的确可以改善电路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 图1.2.2 移项电阻与负载功率
这里给出了移相电阻与负载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在有放电电阻存在的情况下,当移相电阻比较大的时候,输出功率还是存在的。这里对比了放电电阻存在对于输出功率的影响。存在放电电阻,输出功率会有略微的提升。如果没有放电电阻,在功率比较小的时候,就会出现输出截止的情况。而存在放电电阻,输出功率不会突然截止。
▲ 图1.2.3 对比有放电电阻和没有放点点租对应的输出功率
既然给移相电容进行放电可以改善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减少其中出现随机波动。那么,下面将放电电阻的阻值进一步减小。从33k欧姆,减小到3k欧姆。重新进行仿真。十分钟之后,得到了仿真结果,可以看到 的确负载功率变得稳定多了。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虽然仍然存在着输出功率的波动,但出现的频次和幅度都大为降低了。特别是在移相电阻比较大的时候,输出功率更加平稳了。对应的移相电阻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变化不大,只是比没有放电电阻的情况下,输出的功率增加的略微大了一些。
▲ 图1.2.4 放电电阻为3k时,对应不同的移项电阻下不同的负载功率输出
▲ 图1.2.5 放电电阻为3k时,对应不同的移项电阻下不同的负载功率输出平均值
▲ 图1.2.6 对比有放电电阻和放电电阻3k情况下对应的移项电阻与负载功率之间的关系
最后,根据前面的仿真实验结果,对于可控硅调压模块中的电路进行解释。移相电容C2右边的整流桥电路,实际上 是对移相电容C2进行加速放电。这样,可以提高可控硅触发脉冲在每一个半周期的一致性。进而避免输出功率出现随机突变。这种随机的突变,很像是电路中的混沌现象。电容C1 和电阻R1,本质上是并联在双向可控硅的两端,所以主要是吸收可控硅两端出现的尖脉冲,保护功率管。
本文通过LTspice仿真电路,分析了一款可控硅调压电路中的辅助电路的功能。通过在移相电容C2的两端增加放电电阻,以及在可控硅两端并联RC吸收电路。可以提高电路输出的稳定性。通过仿真验证了,增加了移相电容上的放电电阻,可以避免输出功率随机波动。虽然通过仿真解释了电路中放电电阻的作用。但是具体为何原来电路会出现混沌波动现象,现在还无法具体给出理论上的分析。
双向可控硅控制特性仿真: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5624422
[2]可控硅调压器上的电位器: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5619320
[3]可控硅交流电子调压模块电路: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557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