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宇树科技两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与H1在京东平台短暂上线后迅速下架,引发科技圈热议。两款产品以“春晚同款”为标签,凭借9.9万元与65万元的价格梯度,以及45天、60天的交付周期,成为全球首批通过主流电商直面消费者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然而,这场高调亮相仅持续数小时便戛然而止,其背后折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的复杂博弈。
Unitree G1与H1的差异化定位体现了宇树科技对消费级市场的精准切割。G1主打“娱乐陪伴”场景,身高127厘米,配备23-43个关节电机、3指力控灵巧手及3D激光雷达,续航2-4小时,动态动作能力突出,可完成跳跃、折叠等复杂操作,小跑速度达2米/秒,售价9.9万元。
H1则以尖端性能为卖点,身高180厘米,移动速度3.3米/秒(全球最快电驱人形机器人),支持原地空翻,电池容量864瓦时并支持快换,面向“智能学习”场景,售价65万元。
对比波士顿动力Atlas等竞品(售价超百万且未开放个人购买),宇树科技希望通过价格下探与技术参数对标,快速抢占消费级市场先机。
二、下架谜团:售罄、策略调整还是技术优化?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两款机器人很快便从京东平台下架。对于下架的原因,京东客服给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商品已经售罄;二是商品正在进行调整。但在客服回应的背后,涉及到产品定位、供应链以及产能等多种因素的交织。
首先,在供应链与产能方面,G1页面曾显示少量现货但迅速告罄,而H1因高价属性短期内难现抢购潮,不排除“饥饿营销”试探市场需求;这也可以推测无论是G1或是H1目前都无法做到规模化的量产,因此只能在市场端随时调整市场策略。
其次,在产品定位上,宇树官方解释称,当前产品更适配“极客型用户”,需二次开发支持机器人大脑、运动控制等深度功能,暗示技术成熟度仍待提升;这意味着产品本身的使用门槛并不具备大规模普及,对普通用户也并不友好。
最后,在产品功能优化上,根据京东客服透露,下架因“标准版功能不足”,需优化后重新上线,侧面反映消费级产品体验尚未完善。
作为人形机器人龙头厂商的宇树科技,虽然在试水商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但实际反映的是整个行业对于商业变现的强烈需求。
三、商业化进程加速与产业链竞合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2025年国内外产业端迎来爆发期。DeepSeek等企业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等竞品加速迭代,宇树科技需在“技术壁垒”与“成本控制”间平衡。
产业链层面,国内厂商如帝奥微(为宇树提供低功耗USB芯片)、北纬科技(参股公司提供5G网联方案)已深度参与,上海证券分析指出行业进入“百花齐放”阶段,商业化落地窗口期临近。
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关注国产光刻机、国产芯片、国产半导体艰难突破之路;一起分享华为海思、华为鸿蒙及华为手机等华为产业为代表的中国ICT产业崛起的点点滴滴;从此生活变得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