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麦鸽,之前收到一位球友对于工作的困惑。
收到你的困惑真的特别能理解。下面不焦虑地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其实我也刚三十出头,我们这个年纪的工程师啊,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左手是房贷车贷的生活压力,右手是技术日新月异的焦虑感。
尤其是做嵌入式开发,有时候感觉就像在拧螺丝钉——项目永远在赶进度,代码能跑就行,老板天天追着问"什么时候能量产",这种状态下别说提升了,连保持技术热情都难。
我有个朋友陈工,和上述情况特别像。
前年他29岁,在一家小厂做智能家居开发,每天就是给现成方案打补丁。感觉学不到啥,也没啥提升。
有次一起撸串,他闷了口啤酒说:"我现在连RTOS任务优先级都懒得调了,反正产品能亮灯就行。" 【妥妥的点灯工程师】
但后来他突然转去做工业自动化,现在带团队,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似的。猜猜转折点是什么?就是他复刻了某大厂的伺服电机控制方案,虽然没啥软用,最终也没有量产,但面试时这段经历直接让新东家开了双倍薪资。
所以兄弟们,我们得学会"上班摸鱼式成长"。公司项目确实可能很水,但我们可以把它当素材库啊。
比如你现在做的是智能插座,能不能私下用同样的硬件平台搞个能耗分析系统?
说到学习路线,千万别当无头苍蝇。到这个岁数得搞"功利性学习"——就像打游戏点技能树,得看版本强势职业。
现在嵌入式+AIoT就是版本答案之一,比如:
周末花半天时间折腾这些,半年下来绝对脱胎换骨。别觉得30岁学不动,我认识40岁转行做嵌入式的老哥,人家现在专攻医疗设备开发,时薪比我们都高。
说到年龄焦虑,咱得换个视角看问题。
35岁危机的本质是性价比危机,但嵌入式有个天然优势——越老越吃香。关键是要把"嵌入式"变成"嵌入式+",技术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比如:
这样到35岁就不是普通工程师,而是能扛事的"技术包工头"。
最后掏心窝子说句,千万别被"工匠精神"绑架。
我见过太多工程师过于纠结代码优雅性,结果项目黄了反而背锅。有时候我们要学商人的思维——用80分的方案解决120分的问题。
对了,最近我发现个新路子:给传统工厂做智能化改造。这些老板舍得花钱,技术需求也不复杂,很多就是Modbus转MQTT这种活。接两三个私活,不比死磕公司项目强?手里有活钱了,焦虑自然少一半。
说到底,我们这个阶段的成长就像嵌入式开发——要讲究资源复用。把工作中的每个项目都当成技术试验田,把每次加班都当成debug训练,把每次和产品经理吵架都当成需求分析课。
坚持这么玩两年,等你30岁生日那天回头看,绝对会感谢现在这个一边骂娘一边学习的自己。
你看,正说着呢,我之前做的方案有来了订单。这玩意核心板就是STM32F407加个4G模块,代码全是HAL库生成开发的,够不够糙?但架不住老板们喜欢啊!【闹钟响了,梦醒了,开个玩笑😄】
兄弟们,虽然我说的天花乱坠,可能也有点道理,但是现实中还是挺难的,毕竟知易行难。另外嵌入式这行当,会喘气的工程师永远有饭吃!技术要好好搞,是吃饭的家伙,但是也不要死盯着技术。
🫵兄弟们!一个人单打独斗确实能冲得挺快,但要想走得更远、更稳,还得靠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啊!
👊 麦鸽的知识星球现在已经聚集了一波人,大家都在这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如果你也想找个靠谱的学习圈子,赶紧 戳链接 🔗 加入我们吧!
在这里,你能读到星球专栏的干货,优质教程,练手项目,随时向麦鸽提问,还能帮你定制学习计划。别犹豫了,兄弟,一起冲!💪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