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硬件微讲堂▼
大家好,我是硬件微讲堂。这是我第112篇原创文章。为避免错过干货知识,欢迎关注公众号回答问题加入免费技术交流群,抱团取暖,共同进步!
前段时间在公众号上讨论关于抑制EMI的利器-展频技术:
①看图:Buck电源的SW节点波形怎么这么糊?怎么回事?
②深度解析抑制EMI的利器--展频技术(干货巨多)
③(长视频)实测+波形解读-深度解析EMI展频技术
④深度解析抑制EMI的利器--展频技术(4)
其中,第②篇原创文章中干货巨多,阅读量、点赞量和转发量比平时多不少。没看的同学,建议去看下,应该会有收获。直接点击上方文章链接可直达。
今天我们继续聊展频技术,有一点发现,也有一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文末有送书福利,欢迎各位积极参与。
一道问题
照例,先抛出一道问题:结合前文,如下图所示,我们用信号发生器来模拟电源芯片的展频,开关频率1.77MHz,用三角波进行调制,调制频率fm=7.5kHz,调制深度△f=177kHz。我们用频谱分析仪看下频谱如何。
如下图所示,发现展频的频谱,随着谐波次数增加,频谱会越来越宽,以至于到后面都重叠起来,区分不开。这是为什么?
注意上图中的1,2,3……是光标的序号,并不是谐波的次数。光标2实际对应三次谐波,光标3对应五次谐波。
如果上图密度谱看的不够明显,我们再结合光谱看下。光谱中的红色线条确实是越来越长。
为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解释起来比较简单。
在前文中已经解释:△f是频率偏离fc的距离。这里面还有一个SPAN的概念:Span=2*△f/fc,是百分比。下图中绿圈的20%就是调制的Span。
Span就对应在频谱(密度谱和光谱)中所看到的红线的宽度。这个百分比(比如20%)不光是针对基波,对谐波同样有效。比如三次谐波的中心频率为5.31MHz,Span即为5.31MHz*20%=1.064MHz;五次谐波的中心频率为8.85MHz,Span即为8.85MHz*20%=1.77MHz……以此类推,谐波次数越大,谐波中心频率越高,相应Span也就越宽。宽到一定程度,后面就会重叠,相互覆盖。
答题福利
在看到展频的频谱时,小编有个疑问:为什么谐波的频谱不是依次降低的?到光标6(11次谐波)时,重叠的部分(局部)幅值(叠加)变高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是整体被抬升了?13次(光标7)和15次(光标8)谐波降下去,但到17次/19次谐波,又整体被抬升了?
这个问题,小编没有想明白怎么回事。欢迎各位同学在留言区探讨。当然,小编会挑选3位给出(相对)合理/正确解释的同学,送出由国际电源专家Christophe Basso(克里斯多夫·巴索)著作,由文天祥、王牡丹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道至简:快速求解线性电路传递函数》全新纸质书各一本。当然,如果你之前都没听过巴索的大名,那大概率这本书对你也没啥用,毕竟搞电子的多多少少都应该了解过巴索的经典之作《开关变换器的传递函数》。
福利内容:巴索的新书(下面有介绍),纸质书,包邮
福利数量:3本
获取方式:在留言区凭本事回答问题
留言截止时间:2月12日20点
特别提醒:如果留言质量很高,不限先后顺序。如果留言内容差不多,按先后顺序。小编具有最终解释权(不要和小编扯皮),宁缺毋滥。小编送福利,各位凭本事获取哦!
目录概览
第4章 广义传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