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24年中国内地EDA调整加速

原创 芯思想 2025-02-08 12:15

根据推算,2025年中国内地EDA工具的市场约为150亿元(约20亿美元),其中国产EDA公司的总体营收约在35亿元左右,较2024年增长超过30%。尽管国产EDA公司的总体营收快速增长,但营收过亿的EDA公司不足两位数,但我们也注意到EDA公司在2024年的生存更加困难,更多EDA公司依靠裁员增效。

202412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了一系列新规,包括对用于开发或生产先进节点集成电路的EDA工具的新规定,BIS要求如知晓相关ECADTCAD的半导体设计工具将用于设计在D:5组国别(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境内生产的先进制程集成电路时,则必须获得BIS的授权;这意味着虽然表面上本次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更新针对的是晶圆厂,但其压力实际也会传导至Fabless;如果一家国内的Fabless打算将其设计的先进制程半导体在境内代工厂流片时,其很可能将面临无法获得TCAD工具的压力,迫使其选择将相关订单转向境外代工厂。并将华大九天、国微芯、光科芯图等EDA公司列入清单。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国产EDA龙头公司正在调整加速,国产平台化工具能力日益增强。华大九天是国内第一家全定制设计平台EDA工具提供商,其PyAether®是基于Python统一架构、实现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全定制设计平台生态系统;广立微宣布2024年为平台化元年,以良率提升工具为核心,逐步拓展DFTDFM及签核工具,战略投资华芯盛,布局芯片架构设计工具,筹建从事仿真EDA研发的控股子公司,产品布局羽翼渐丰,从点工具转入平台化概伦电子围绕通过DTCO,加快工艺和芯片迭代设计进程,助力芯片设计COT(客户自有技术)平台能力提升思尔芯在自有EDA工具基础上通过整合Arm虚拟硬件及开源软件栈,构建了一个高性能SoC集成与开发平台,借助公司预构建的原型设计,客户可以获得一个可靠的评估与开发环境,从而加速软件开发、合规认证及演示流程。

一、高光时刻

1、王阳元院士寄语国产EDA系列教材发布:传承熊猫精神,共铸产业辉煌

20241018日,在华大九天用户大会上,王阳元院士通过视频庆祝国产EDA系列教材的发布。他强调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作用和EDA工具的关键性,回顾了中国EDA产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熊猫ICCAD系统的推出,不仅结束了国内技术的空白,也成功冲破了国际的技术封锁。王院士指出,华大九天的EDA工具继承了熊猫系统的精神,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力量。他主编的《集成电路产业全书》为行业提供了知识资源。此次发布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于华大九天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平台Aether》教材将纳入《集成电路系列丛书》,推广至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王阳元院士对教材的发布表示祝贺,并期待促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2、中国内地包揽ICCAD2024最佳会议论文

202410月,ICCAD在美国新泽西州落下帷幕,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包揽了前端和后端两个最佳论文奖,这也是中国内地机构第一次收获ICCAD最佳论文奖。

来自浙江大学的论文《An Agile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LLM Accelerator Development  and  Model  Inference》获得ICCAD2024最佳前端论文;陈律丞硕士是第一作者生,指导老师:卓成教授、孙奇研究员(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论文《A Neural-Ordinary-Differential-Equations Based Generic Approach for Process Modeling in DTCO: A Case Study in Chemical-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and Copper Plating》获得ICCAD2024最佳后端论文;这是中国内场机构第一次获得此荣誉;博士生钱跃,指导老师:陈岚研究员。

3、清华大学喻文健教授当选2025年度IEEE Fellow

2024年12月,喻文健教授因对寄生提取、电路仿真及相关数值方法的贡献获选2025年度IEEE Fellow

1999年、2001年、2003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连寄生参数提取的算法研究与软件开发,积极活跃在集成电路建模与仿真、尤其是寄生参数提取领域。

喻文健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有:(1)发展、提出了基于直接边界元法的三维电容提取快速算法;(2)提出了多项基于VLSI新工艺特点的互连电容、电阻提取算法,用于处理悬浮金属哑元、多通孔等复杂结构以及片内随机工艺变动;(3)针对数模混合和射频芯片的衬底耦合问题,提出了适应性强、计算效率高的衬底电阻提取算法和频变参数提取算法;(4)提出了基于阶跃响应的互连信号眼图(eye-diagram)预测算法,并与UCSD的合作者一起提出了用于片外互连的无源均衡电路设计优化算法,发展了基于频域分析的大规模互连电路瞬态仿真算法.

4ASPDAC2024十年回顾最具影响力论文奖

清华大学2014年发表的论文《Training itself: Mixed-signal training acceleration for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自训练:面向基于忆阻器神经网络加速器的混合信号训练加速》荣获该会议十年回顾最具影响力论文奖。

清华大学2013级硕士李伯勋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汪玉为论文通讯作者,论文其他合作作者包括2012级博士汪彧之,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陈怡然以及清华大学杨华中教授。

该论文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架构(Process-In-Memory, PIM)可以在存储阵列内完成计算,显著降低数据搬运的能量开销,高效实现神经网络算法。现有存算一体架构往往需要使用GPU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再将训练后的模型部署在忆阻器器件中,训练成本高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在忆阻器阵列中实现神经网络训练的系统方案。通过设计一系列数模混合辅助运算结构和算法近似化方法,首次实现了基于忆阻器计算架构的神经网络自训练,有望将神经网络训练能效提高34个量级。

5、广立微、概伦电子、华大九天荣获2024年“中国芯”首届EDA专项奖“技术创新奖”

第二届设计自动化产业峰会IDAS 2024(Intelligent Design Automation Summit 2024)于2024年9月23-24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行。峰会上隆重举行了2024年“中国芯”首届EDA专项奖颁奖仪式。该奖项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EDA开放合作机制联合主办,在征集期间得到了众多EDA企业和科研院校的热烈响应,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子设计自动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概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技术创新奖。

6、广立微董事长郑勇军荣膺2024年度“风云浙商”

2007年,郑勇军怀揣着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化的梦想与热情从硅谷回国创业,并落地在浙江杭州这块创业的热土上,成为了“新”浙商。彼时集成电路产业链尚不完善,创业回报率低,国际巨头垄断市场,广立微选择从EDA点工具开始做起,沿着芯片良率提升这一主轴,近二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稳扎稳打,在技术上创新突破,在商业拓展上把握发展机遇,与头部集成电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成为国内领先的EDA与晶圆级电性测试设备企业。

因为忧患,我们孤注一掷地去创新;因为觉醒,我们众志成城地去协同。郑勇军先生此次荣膺“风云浙商”,不仅是对他在多年来勤耕不辍、精业笃行的嘉奖,更是对半导体行业科技工作者们莫大的认可。郑勇军先生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广立微将把握行业发展机遇,通过产业链协同,克服行业痛点难点,做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助力国产芯片做得出、做的好!

7、亿方杭创发布全新EDA自主创新一体机

2024年9月,亿方杭创发布了分别面向设计、制造、测试产业环节和高校教培机构的拓荒者系列4个型号EDA自主创新一体机,为产业变革注入强劲新动能。

亿方杭创提出(A+C)融合成长的方式,配合无感的设计流程界面,这样可以让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信心和友好设计环境。伴随着硬件能力的加速成长,软件跟硬件协同的竞争力逐步体现。对于特殊算力需求的客户,杭创还定制了硬件加速卡,可以最大化的资源输出。

8、EDA国创中心成功举办“智能EDA计算一切电路”成果发布会

2025年1月16日,EDA国创中心成功举办了“智能EDA计算一切电路”成果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两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射频集成电路智能综合软件iRFS、数字芯片验证大模型。

射频集成电路智能综合软件iRFS实现了射频无源器件从原理图到版图输出的全自动流程。采用多域协同的架构,通过引入领域知识、小样本机器学习以及启发式优化方法,将传统依赖经验进行的手动调参仿真、单纯依靠人力难以完成的工作,压缩到数小时之内完成,速度提升40至100倍。

数字芯片验证大模型ChatDV革新了传统芯片验证各个环节的工作模式,其工具包括SVA,TestBench,参照模型的自动生成以及RTL代码错误的自动Debug。ChatDV团队携手EDA国创中心合作伙伴芯华章,结合其GalaxSim高性能逻辑仿真工具以及GalaxFV形式化验证工具在现场展示了ChatDV验证大模型平台全栈的自动化验证能力。

二、中国内地高校获国际竞赛多项第一名

1、北京大学获Contest@ISPD第一名

本届竞赛由英伟达主办,题为“GPU和机器学习加速大规模全局布线(GPU/ML-Enhanced Large Scale Global Routing Contest,该奖项吸引了来自包括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的研究团队组成的52支队伍参加。其中中国内地有18支队队伍,中国香港有3支队伍,中国台湾有6支队伍,中国参与的机构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等。要提醒的是,中国内地参与高校都是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博的高校。

竞赛背景:全局布线是VLSI设计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电路时序、功耗和整体布线能力有重大影响,全局布线的效率至关重要。

竞赛目标是激发学术研究,旨在开发专为工业级电路量身定制的GPU/ML增强型全局路由器。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VLSI电路通常包含数千万个单元,这与过去通常处理不超过100万个单元的场景的全球布线竞争有很大不同。由于当前路由器的局限性,通常采用分层或基于分区的方法来管理大型电路,尽管存在牺牲一定程度的最优性的风险。开发一种能够处理数千万个单元电路的可扩展全局路由器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在早期设计阶段(如平面规划和布局)为优化提供重要信息。本次竞赛旨在大幅减少这些扩展的工业级电路的全球路由运行时间,利用GPU的计算能力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潜力。同时,它努力提高路由结果的整体质量。

北京大学林亦波教授指导的本科生赵春源荣提出的高效GPU异构并行布线算法,通过异构并行计算提高芯片设计迭代的效率,在竞赛中斩获第一名。

同时复旦大学&福州大学&立芯科技联队metaRoutea荣获第三名,队员包括复旦大学蔡志杰、魏民、邹鹏,福州大学陈忆鹭、吴昭怡,立芯软件的丁鸿志,指导老师是福州大学林智锋教授和复旦大学陈建利教授。

2、北京大学获CADathlon@ICCAD第一名

CADathlon要求代表队两人一组,在9小时内,运用自己的编码和分析技巧来解决6道集成电路与系统中电子设计自动化问题,涉及电路设计与分析(Circuit Design and Analysis Physical Design)、物理设计和设计可制造性(Physical Design & 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逻辑与高级综合(Logic and High-Level Synthesis)、系统设计与分析(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功能验证和测试(Functional Verification)、新兴技术(生物、安全、人工智能等)在EDA上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参赛队伍综合运用EDA、计算机体系结构、及机器学习等各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上述问题在以前的科学论文中有所描述。

北京大学的郭资政、麦景组队获得第一名,指导老师林亦波教授。

3、北京大学获CAD Contest@ICCADC 赛题第一名

CAD Contest竞赛作为EDA领域的年度盛事,是EDA领域影响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竞赛,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当前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每年有三道不同的赛题,赛题均来自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NvidiaIBM等全球著名EDA或半导体公司的真实业务场景,期望对目前集成电路工业界遇到的最困难的设计问题研发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竞赛的结果可以直接转化为工业界的解决方案,对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C赛题“Scalable Logic Gate Sizing Using ML Techniques and GPU Acceleration”由Arizona State UniversityNVIDIA Research 共同出题。

C赛题第一名  北京大学:杜宇凡、郭资政;指导老师:林亦波

C赛题第三名  东南大学:董雨晗、邓泽远、秦宇森、程旭、焦俊铭、张展华;指导老师:曹鹏

4、东南大学包揽DAC-SDC竞赛FPGA和GPU双赛道第一名,FPGA赛道三连冠

东南大学张萌教授带领SEUer团队和SEU AIC Lab团队分别获得了DAC-SDC竞赛FPGA赛道和GPU赛道的第一名,这是继历年竞赛中屡获佳绩后的首次包揽双赛道t上一名(DAC 2022/2023 FPGA赛道第一名,DAC 2023 GPU赛道第二名)。

SEUer团队实现了多目标检测的硬件性能极限,克服了车道线和人行道的像素级识别的挑战,书写了FPGA赛道“三连冠”的辉煌。

SEU AIC Lab团队设计了面向自动驾驶场景的多任务模型YoloOST,在硬件方面利用Cuda算子加速等技术,取得了精度与速度方面的平衡,最终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勇夺冠军。

5、浙江大学获ACM SRC本科生组第一名

浙江大学赵亮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刘毅泽获得ACM ICCAD Student Research Competition本科生组第一名,将代表EDA领域参加ACM全球总决赛!

三、EDA国赛-2024中国研究生创""大赛·EDA精英挑战赛

2024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总决赛落幕。本赛事源于2019年举办的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聚焦EDA技术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从EDA技术链合理性角度,选拔赛题,以推进竞赛持续高水平发展。

2024年是EDA精英挑战赛升格为国赛的第一年,10道赛题范围覆盖布局布线、逻辑综合、建模、超图分割、网表生成、测试等领域,共吸引了全球94所高校的535支队伍1373名学生参赛。

经过2天的比赛,共有8所高校的10支队伍获得各赛题的第一名,进入路演环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有3支队伍,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是唯一未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博硕点的高校。

最终,北京大学的队伍获得大赛最高奖-麒麟杯!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队伍获菁英杯!

四、融资

1、大基金二期加大在EDA领域的投资

202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大基金二期)加大在EDA领域的投资布局,九同方、全芯智造、行芯科技等3EDA公司获得投资,据此大基金投资的EDA企业达到7家,包括华大九天、鸿芯微纳、广立微、合见工业,合计投资金额18.55亿元。

2、华芯盛完成数千万元的战略轮融资

20241223日,深圳华芯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战略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立微领投,江西金控、湘江国投联合投资,资金主要用于产品开发迭代及市场拓展。

华芯盛成立于202011月,是一家国产化EDA工具核心供应商,专注于芯片架构设计工作与芯片封测设计工具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研发与销售,致力于为系统级芯片(SoC)从设计到封装测试的全过程提供稳定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3、上海立芯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

20249月,上海立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土善利领投,浦东科创集团、国投创业、中金资本旗下基金、深创投集团、福建电子等国资机构加注跟投。资金将用于产品迭代和市场推广,旨在打造数字设计可以信赖的工具,助力搭建中国自主化芯片研发生态系统。

EDA领域,数字芯片的逻辑综合与布局布线是最难啃的关键环节之一。立芯成立之初就聚焦于该领域全流程工具的研发。公司核心团队由海内外知名学者和资深技术专家组成,在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领域平均拥有超20年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经验。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建利博士是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7年起就专注于EDA布局工具的算法开发。

下一步,立芯将持续聚焦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将核心技术不断进行产品化,在客户端验证的过程中实现不断打磨和升级;同时,我们将努力将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应用于EDA工具中,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4、派兹互连获得产业方追加亿元级投资

20246月,派兹互连(PZEDA)近日宣布获得产业方追加亿元级投资,本轮融资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及创新能力,加速产品迭代,推动其在国内板级EDA市场快速发展。

202411日,公司独家收购了西门子EDAPADS StandardPADS Standard Plus软件的源代码及中国区业务,依托PADS软件的成熟技术和庞大的用户生态,叠加本土产业链资源优势,打造国产自主版本SailWind

5、芯行纪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2024528日,数字实现EDA先进解决方案供应商芯行纪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纽尔利资本和祥峰成长基金联合领投。

当前产品矩阵包括数字布局布线工具AmazeSys、一站式ECO工具AmazeECO、自动布局规划工具AmazeFPAI+自动布局规划工具AmazeFP-MEDRC快速收敛工具AmazeDRCLite等系列数字实现EDA产品和工业软件许可文件管理系统Industriallm,意在打造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数字实现EDA平台。

6、亚科鸿禹完成第二轮融资

20240326日,国产数字前端仿真验证EDA工具资深供应商无锡亚科鸿禹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亚科鸿禹),完成第二轮融资。由聚焦硬科技赛道、深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允泰资本等共同投资;经过第一轮投后的进一步深度协同,企业战略股东华大九天再次给予亚科鸿禹高度肯定,在本轮融资中再次加码。

7、芯无双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0231222日,上海芯无双仿真科技有限公司(Monochip)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杭实探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开发、团队扩编及市场开拓等。

芯无双成立于20225月,专注于制造端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开发,积极融入国产自主化芯片制造生态,致力于为晶圆厂客户提供可以信赖的工具。芯无双将坚持自研Pattern Workbench系列产品,基于EDA全链路协同布局的思路,率先在设计图形拆分、版图验证分析等细分领域,推出核心产品并与晶圆厂展开合作验证。

8、合见工软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

2025年1月,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近十亿元A轮投资,资金来于浦东创投集团旗下浦东引领区基金。

芯思想 中国半导体正能量传播平台。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服务,我们都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腾飞的见证人。新闻分析,精彩评论,独家数据,为您定制信息,欢迎拍名片回复,和行业精英交流。
评论 (0)
  •   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平台是整合监测、预警、指挥等功能的智能化综合系统,致力于增强边防安全管控能力,快速响应各类突发事件。以下从系统架构、核心功能、技术支撑、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全面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陆地边防事件紧急处置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架构   感知层:部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3 11:22 68浏览
  • 一、技术背景与市场机遇在智能家居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对家电设备的安全性、智能化及能效表现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取暖器因缺乏智能感知功能,存在能源浪费、安全隐患等痛点。WTL580-C01微波雷达感应模块的诞生,为取暖设备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模块凭借微波雷达技术优势,在精准测距、环境适应、能耗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成为智能取暖器领域的核心技术组件。二、核心技术原理本模块采用多普勒效应微波雷达技术,通过24GHz高频微波信号的发射-接收机制,实现毫米级动作识别和精准测距。当人体进入4-5米有效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3 08:41 89浏览
  •   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是解决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异常的核心工具。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提升与电磁环境复杂化,EMC 问题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以下从平台架构、核心功能、技术实现、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全面剖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29 160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在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中,全球芯片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美国芯片企业首当其冲。据报道称,英伟达本周二公布的8-K文件显示,美国政府通知该公司向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及澳门)销售尖端芯片(H20)时,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文件发布后,英伟达预计会在第一季度中额外增加55亿美元的相关费用计提。随后,英伟达股价单日下跌6.9%,市值一夜蒸发约18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万亿元)。至截稿时,至截稿时,其股价未见止跌,较前日下跌4.51%。北京时间4月17日,英伟达创始人、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22 20:14 74浏览
  • 近期,金融界消息称,江西万年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及芯片”的专利。此项创新工艺的申请,标志着万年芯在高端芯片封装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半导体产业链提升注入了新动能。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塑封的大尺寸芯片平铺于下模盒腔体内的基板并将大尺寸芯片的背向表面直接放置于基板上以进行基板吸附;将上模盒盖合于下模盒形成塑封腔,根据基板将塑封腔分为上型腔以及下型腔;将下型腔内壁与大尺寸芯片间的空隙进行树脂填充;通过设置于
    万年芯 2025-04-22 13:28 99浏览
  •   无人机结构仿真与部件拆解分析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无人机结构仿真与部件拆解分析系统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结构仿真与部件拆解分析系统平台成为无人机研发测试的核心工具,在优化设计、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下从功能、架构、应用、优势及趋势展开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无人机结构仿真与部件拆解分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无人机结构仿真与部件拆解分析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无人机结构仿真与部件拆解分析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3 15:00 49浏览
  •   后勤实验仿真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后勤实验仿真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对后勤保障全流程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的综合性工具。通过搭建虚拟场景,模拟资源调配、物资运输等环节,为后勤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广泛应用于军事、应急管理等领域。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后勤实验仿真系统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后勤实验仿真系统平台。这些成功案例为后勤实验仿真系统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核心功能   (一)后勤资源模拟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3 15:39 34浏览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能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这不,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刚落下帷幕,赛场上的 “小插曲” 就掀起了一阵网络热潮。4月19日,北京亦庄的赛道上热闹非凡,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这里激情开跑。20支机器人队伍带着各自的“参赛选手”,踏上了这21.0975公里的挑战之路。这场比赛可不简单,它将机器人放置于真实且复杂的动态路况与环境中,对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不仅要应对长距离带来的续航挑战,还要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2 20:42 67浏览
  •   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软件是攻克电子设备电磁干扰难题的专业利器。在电子设备复杂度攀升、电磁兼容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该软件于研发、测试、生产全流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以下为其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软件核心功能   干扰与敏感分析:深度剖析电磁干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53 139浏览
  •   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电磁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电磁干扰(EMI)严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作为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多元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磁干扰的高效抑制,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干扰抑制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干扰抑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5:27 150浏览
  •   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是衡量卫星通信系统性能、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工具。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低轨卫星星座、高通量卫星和软件定义卫星的广泛应用,效能评估系统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下从技术架构、评估指标、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五个维度进行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卫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6:34 142浏览
  •   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平台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平台是用于还原真实战场或特定场景电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平台。该平台借助软硬件协同运作,能够产生多源、多频段、多体制的电磁信号,并融合空间、时间、频谱等参数,构建高逼真度的电磁环境,为电子对抗、通信、雷达等系统的研发、测试、训练及评估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复杂电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3 10:29 88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4月18日7时,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与普通的半马比赛不同,这次比赛除了有人类选手,还有21支人形机器人队伍参赛,带来了全球首次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竞技的盛况。参赛队伍中,不乏明星机器人企业及机型,比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松延动力的N2等。宇树G1、众擎PM01,则是由城市之间科技有限公司购置及调试,并非厂商直接参赛。考虑到机器人的适用场景和续航力各有不同,其赛制也与人类选手做出区别: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参赛选手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22 20:10 79浏览
  •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需求高血压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其早期监测与管理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13亿人受高血压困扰,且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传统血压计因功能单一、数据孤立等缺陷,难以满足现代健康管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集语音播报、蓝牙传输、电量检测于一体的智能血压计应运而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测量-分析-管理”全流程智能化,成为慢性病管理的核心终端设备。二、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智能血压计以电子血压测量技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AI算法及语音交互技术,构建起多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3 09:06 97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