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开大学官方消息,近日,南开大学智能光子研究院祝宁华院士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基于4英寸薄膜铌酸锂平台,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集成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实现了厘米级距离、速度探测分辨率及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二维成像的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微波光子学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更为6G时代的智能感知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
微波光子学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微波光子雷达作为这一技术的延伸,突破了传统电子雷达需要在频率和带宽之间权衡的限制。
此次南开与香港城市大学团队通过材料创新,采用高线性电光系数、宽波长透明窗口和大折射率差的薄膜铌酸锂材料,结合兼容CMOS工艺的4英寸晶圆平台,实现了高性能电光调制。与传统硅基材料相比,薄膜铌酸锂的电光转换效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且支持更高频率(可达300 GHz以上)和更大带宽(超过传统雷达的10倍)的信号处理能力。如下图:
同时,工艺上也实现了突破。通过紫外步进式光刻和干法刻蚀工艺优化,团队将雷达的倍频模块、回波去斜模块等功能集成到一块仅15毫米×1.5毫米×0.5毫米的芯片上,尺寸仅为传统分立式雷达系统的千分之一。这一设计不仅简化了系统复杂度,还突破了高速数模/模数转换器(ADC/DAC)的性能限制,实现了片上毫米波信号的生成与回波处理一体化,显著提升了信号处理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由于核心材料以及核心技术工艺的突破,微波光子雷达应用上也有望向更高频率、更大带宽和更小尺寸方向发展,在车载雷达、机载雷达和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引发变革性应用。
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由于现有车载雷达因分辨率限制,难以识别细小障碍物(如路缘石、低矮护栏)。而新型光子雷达的厘米级精度可精准探测行人、车辆及复杂路况,例如在平衡车运动测试中(速度<1.5 m/s),雷达实时追踪了目标的距离-多普勒特性,误差低于0.1 m/s14。因而,搭载新型光子雷达技术的智能汽车将于1-3年内实现商业化,推动L4级自动驾驶的普及,使之成为自动驾驶的“超级视觉”。
当然,随着低空飞行逐步的开放,以及产业进一步成熟。新型光子雷达在机载领域的应用也将迎来爆发时刻;新型光子雷达的ISAR成像能力可实现对空中目标(如无人机、小型飞行器)的高分辨率识别。据说团队在实验中对大型飞机模型的成像显示,其轮廓细节分辨率达厘米级,远超传统雷达的米级水平,可显著提升防空系统的早期预警能力。
随着6G通信对高频段(太赫兹)和大带宽的需求,光子雷达的兼容性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因此,南开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的这项突破,不仅填补了我国在片上光子雷达领域的空白,更以创新材料-工艺-应用全链路创新推动了微波光子学的产业化进程;标志着微波光子雷达发展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关注国产光刻机、国产芯片、国产半导体艰难突破之路;一起分享华为海思、华为鸿蒙及华为手机等华为产业为代表的中国ICT产业崛起的点点滴滴;从此生活变得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