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2025年战略规划
新能源政策与渗透率: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延续至2025年,证明了该政策的有效性,并预计这一政策将继续推动行业销量增长。BYD管理层预计,在比亚迪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新技术推动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55%。
竞争与新车型规划:在2024年的竞争策略方面,比亚迪先是积极参与价格竞争,随后重点转向推出搭载新技术的新车型。据透露,比亚迪在2024年第一季度通过推出荣耀版车型进行降价,主要是因为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库存较高,库存月数达到1.6-3.4个月。而2024年11-12月的库存月数为1.4-1.6个月,相比去年同期更加健康。
因此,与2024年5月底推出新车型相比,2025年比亚迪搭载技术升级的新车型将更早推出。1月7日,比亚迪开启海豹05 DM-i的预售;1月8日,正式推出夏MPV;1月17日,亮相汉L/唐L外观。比亚迪汉L/唐L纯电动版基于BEV平台evo3.0打造,具备高压快充功能。展望未来,即将推出的新车型包括秦LEV、海狮05EV、海狮07DM-i、腾势N9、方程豹TAI3、仰望U7,以及秦Plus改款和海豚改款等。
高端化战略:比亚迪正在通过以下方式强化其高端品牌:(1)通过新车型扩大产品组合,如最近推出的Z9、D9改款,以及即将推出的腾势品牌的N9;(2)通过招募经销商来提升销售能力。
海外战略:2024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到41.4万辆,同比增长70%。2024年12月,比亚迪海外总销量为5.7万辆,环比强劲增长85%,主要得益于市场拓展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销量的提升。例如,在海外被称为海豹U的宋Plus DM-i,2024年12月海外销量为2.9万辆(2024年11月为1万辆)。按地区划分,南美洲贡献了近一半的海外销量,其次是东盟和欧洲。
展望2025年,管理层预计除北美外,将进入更多新市场,更重要的是,在海外市场通过新车型扩大产品组合。按动力系统划分,2024年PHEV车型占海外总销量的46%,而2023年这一比例为13%,管理层预计2025年PHEV海外销售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在海外工厂方面,泰国工厂于2024年7月开始量产,设计年产能为15万辆,目前月产能接近5000辆。管理层预计巴西和匈牙利的工厂将在2025年底前开始量产,因此2025年海外销量仍将主要来自出口而非海外生产。为解决海外运输不稳定的问题,比亚迪在2024年底投入两艘滚装船“常州号”和“合肥号”,每艘装载量为7000辆,用于自主运营。
自动驾驶研发策略
比亚迪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有何优势?
比亚迪作为传统车企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相较于其他传统车企具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首先,目前行业内已经确立了相对正确的数据驱动算法路径,从特斯拉开始,通过端到端模型实现数据闭环,这为后进入者提供了一定成功概率的保证。此外,中国市场对自动驾驶需求爆发,加上供应链成本优势,使得硬件成本大幅降低。预计到 2025年,中国L2+级别(城市道路加高速公路)的渗透率将达到 30%,到 2026,年可能突破 50%。这种快速增长意味着自动驾驶功能将从高端车型逐步下沉20 万甚至 15 万元以下车型,为比亚迪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是怎样的?
目前,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成本控制取得了显著进展。以其即将推出的几款车型为例,第一版产品的 BOM 成本约为7,000 元,第三版产品的 BOM 成本则在 13,000 至 14,000 元之间。这些产品分别对应15 万元和 25 万元级别的车型其BOM成本占比大约在5%至6%。这一比例符合新兴技术进入市场爆发期时合理的成本占比。基于当前正确的算法路径和国内市场需求爆发期,比亚迪有望在智驾赛道上实现大规模放量,并具备较高成功概率。
比亚迪智驾如何平衡短期与长期战略?
比亚迪采用短期战略与长期战略并行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2025年和 2026年),比亚迪将依赖供应商如Momenta、地平线、华为、大疆、英伟达等提供的软件解决方案,以迅速推进智驾领域的发展。然而,比亚迪也在积极构建全程资源团队,通过自研从感知到规控再到整体端到端模型,实现全面自主研发。在 2025 年,比亚迪计划率先量产部分车型上的高速运维算法,这标志着其全站自研算法方案初露锋芒,并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
比亚迪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及其组织架构调整情况如何?
在2024年6月之前,比亚迪内部有三个部门负责智能驾驶方案开发:天玄部门负责 300 算力高阶智能驾驶(城市NOA),天狼部门负责 100 算力高速 NOA,以及开发中心负责资源算法和第三方的方案量产交付。从2024年10月起,由于自研成果显现,公司将两个自研部门合并,由原天狼部门负责人担任整个团队负责人。这一调整旨在集中资源,实现低算力算法自研难度低且投入产出比高,同时考虑到未来两年高速 NOA 增量最大。
未来几年比亚迪有哪些重要时间节点和发布计划?
在未来几年中,比亚迪将迎来多个重要时间节点,包括新车型发布及重点发布会。具体来说,在 2025 年至 2026年期间,将有多款搭载不同梯队高速 NOA 系统的新车上市,这些新车预计将在中端旗舰车型价格带上实现大规模放量。此外,公司还将在此期间逐步展示其全栈自研算法方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研发策略是怎样的?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研发策略可以分为五条纵向路线。第一条是L2级别的低算力路线,称为depart 10和 30,不具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第二条是高速级别 NOA,对应 100 TOPS 左右算力,称为 depart 100。第三条是城区级别 NOA,对应 300 和 600 TOPS算力,称为 depart 300 和 600,并行采用华为方案,如方程豹车型。第四条路线涉及1000和 2000TOPS 算力,目前尚未有对应车型发布,但未来计划实现全球首搭相关芯片。此外,比亚迪还将自研与供应商并行,以实现短期内依赖供应商、长期内大幅度自研放量的发展目标。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进展:管理层表示,2025年推出的新车型将提供更多的ADAS配置。在高端品牌方面,比亚迪于2024年12月24日宣布,其“天神之眼”ADAS系统已实现全国城市NOA,并于12月24日在腾势N7/仰望U8以及12月27日在腾势Z9 GT上发布。在大众市场品牌方面,激光雷达已应用于价格约20万元的B级车型的高配版本,如汉和海狮07;对于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公司将提供基于摄像头的ADAS解决方案,作为经济实惠的选择。
在ADAS技术方面,一方面,比亚迪与ADAS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例如在方程豹品牌上与华为合作;另一方面,公司也在进行内部研发,希望积累技术知识。管理层认为,中国的高速公路NOA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汽车制造商似乎已就实现城市NOA的技术路线达成共识。比亚迪将逐步追赶ADAS技术,管理层对比亚迪在数据收集和算法迭代方面的优势以及长期的规模效应充满信心。
比亚迪如何规划其车型梯队以实现智能化发展?
比亚迪将其车型梯队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第一类是高端豪华品牌,如仰望、腾势、方程豹等,这些车型全系标配城区 NOA 或至少具备高速NOA能力;第二类是王朝和海洋系列的旗舰车型,这些车型入门配置高速 NOA,中高配可选城区 NOA,价格区间大致在 10 万至 30万元之间;第三类是低价格带主流车型,如海鸥等,这些车款入门配置L2级别功能,中高配可选高速 NOA,以确保价格敏感消费者能够接受。
在比亚迪智能驾驶蓝图中,自研与供应商合作如何平衡?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蓝图中采取自研与供应商合作并行的发展战略。在低算力、高速级别 NOA(如 depart 100 及以下)领域,由于成本敏感性较强,短期内主要依赖供应商,包括地平线、英伟达、大疆等。然而,在更高阶(如 depart300 及以上)的城区级别 NOA 领域,由于对可用性要求较高且应用于中高端旗舰车型,比亚迪将采用英伟达芯片加Momenta组合,同时考虑长期自研与供应商并行发展,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用户体验。
比亚迪未来几年在智能化方面有哪些重要发展节点?
到 2025年,比亚迪预计迎来一个重要的智能化周期,其全系车型将进一步细分并覆盖不同市场需求。从豪华品牌到主流低价位车款,各个层次均会逐步实现从 L2 到城区级别 NOA 功能的普及。同时,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推进首搭 1000至 2000 TOPS 芯片的新型车款发布,通过不断优化软硬件配置,实现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2024 年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送无图城区的 NA(Navigation Autopilot)技术,数据重点车型有哪些表现?
2024年底,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送无图城区的 NA技术,并且一些重点车型已经标配了该技术。腾势 D9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其入款标配的是高速级别的 NA,而高于入门款的版本则全都配备了 Detect 300,可以实现城区级别的NA。数据显示,接近90%的消费者在选择腾势D9时,会选择具有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的车型,这一数据显著超出了预期。
更多报告请加入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