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蔚(主持):谢谢义兵。
我简单说几句,今天上午叫新格局、新突破,我们看有哪些格局哪些突破,首先我们从各个方面讲,我们领导人物一般认为电驱动这块中国遥遥领先,我们不需要继续研究,我们下一步研究底盘把电驱动这块给拿掉,我知道这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我个人认为这一定是错的。
因为任何一个汽车最后要表现汽车的一定要有动力性、舒适性、安全性,而这三性离了电驱动是不可能有的,100公里加速给电池就能百公里加速,你装的越多我估计越差,所以电池、电驱动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说电机我们不落后,电机不落后为什么别人的功率密度已经做到了15点几,我们13点几还没装车,天天喊着遥遥领先,所以我们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努力,这是电驱动方面我们需要努力的,尤其刚才义兵最后讲的碳化硅的应用,大家可能不是特别清楚,碳化硅用到汽车行业里,最早被列入这里面就是我做的,三个课题指南都是我写的。
三个承担单位分别是中车、上海电驱动和中科院电工所,我2013年就把它写到了国家重点发展规划里,而真正最早应用的国内是比亚迪,国外是特斯拉,但现在为止已经普遍了,没有不用的。
同样道理电机最早大家在用的时候一直是在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当中跳跃,可以告诉大家,根据我的研究到今天为止永磁电机仍然是最好的,在汽车上应用没有其他电机可比,因为我们汽车的电机大部分和碳化硅的使用是在低速轻载的时候用的最多,我们所有的工况都是低速轻载为主,而低速轻载碳化硅和永磁电机表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势,没有任何一个别的电机和别功率器件到今天为止比它更好。
当然还有氮化镓等等,我认为这些都属于宽禁带功率半导体,而氮化镓现在的耐压遇到了一些挑战,而我们充电的时候需要高压,所以氮化镓未来的使用,我个人认为在电驱动方面的使用,氮化镓很可能会出现多电瓶的方案推动向前发展。永磁材料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
我们已经在挑战永磁材料的极限,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第二个材料比永磁材料更好的,用材料是1983年发明的,稀土永磁到今天为止,任何人说他1980年做的稀土永磁都是骗子,千万别听,毕竟83年永磁材料才有的。
稀土永磁材料据我在各个专家的系统当中,而且我被专门弄到包头稀土做了一个星期的讨论,得的结论是再过1000年包头稀土仍然有,那么再过500年我们有的是,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这件事,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我们整个行业要呼吁我们的国家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调整,不要领导涨价,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机都认为必须走这条路,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价格波动,2011年是其中的一个,2022年又是其中的一个,每过十年波动一次,大部分是人为的,所以我们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整个行业要团结一心把这件事做好,从而使我们稀土永磁电机得到一个良性的发展,很好的发展。也应该研究无稀土、无永磁的,所有的电机都应该研究,但到今天为止用在我们车上和船上、飞机上的不完全一样,我们用在车上的生产稀土永磁电机是最好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第二个比它更好的。
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在各个方面进行研发和开发,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是低碳的,低碳就牵扯到燃料的问题,所以未来究竟是氢燃料还是甲醇燃料、乙醇燃料等等各种各样的燃料,我个人认为这都是必备的。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燃料电池汽车去年打到高峰5000千多辆(全中国)那能叫产业化吗?所以我们还有地方需要努力,丰田两万台,我们能把这叫产业化吗?都不是产业化,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让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发生。
比如我们研究电驱动的时候,也应当适当拓宽到氢燃料的增程,或者其他零碳燃料、低碳燃料的增程中,但我绝不认为零碳是对的,全世界如果没有二氧化碳的话,植物都死掉了还怎么存活,还是需要有的,这些都是需要大家一起解决的问题。
最后谈一下高安全性、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这四个仍然是我们的主要。舒适性也很重要,尤其是电机和电驱动最近大家已经开始研究全功率区域内低于75分贝的材料,有的人说他做到了65我不是特别信,但往那个方向发展是对的,没有什么问题。另外我们一定要用数据告诉别人我们领先了多少,说了多少。
稀土永磁的储存量和稀土永磁的市占量大家已经看了70以上我们遥遥领先,但稀土当中的晶格别人是从0-1我们是从1到无穷大的,我们是沿着这个方向走的,但我们有些东西是比较领先的,比如李卫院士团队搞的澜铈稀土,我也做过很多研究,澜铈稀土暂时放到车上会影响我们的功率密度,像大家经常说的,我们用磁阻电机代替永磁电机在车上不可能。
这一系列东西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会议和接下来两天的会议得到更广泛的讨论,今天上午大部分都是新势力,小鹏、蔚来等等,非常感谢陈院士,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院士像陈院士一样对我们这个行业兢兢业业,他不介意你是高层次还是低层次的,只要我有时间就尽一切努力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
我也建议为上午所有的演讲嘉宾和听众鼓掌,为电驱动变成真正强国当中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做出我们的贡献,上午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