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数据是以全球129本全学科顶级期刊、2020年至2024年近40万篇论文数据为基础,而非随意编撰而来。
也就是说,在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格局正在逆转,从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到逐步退居次席,而且这个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2、科技人才基数中国是美国的3倍以上
对于基础科技人才,有人说中国每年几百万人,而美国每年也就几十万,这主要由于人口基数造成的。(注:中国一年培养460万名理工科人才,而美国一年只能培养23万名理科人才,中国是美国的20多倍)
那我们抛开本科生数量,单单就理工科博士生数据,中国依然遥遥领先。
根据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5年,中国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人数为77179人;同时,美国的数据为39959人,美国本土数据(排除留学生)为23256人。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人数约为美国数据的两倍,美国本土数据的三倍。
相比,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生人数还大约是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基础科技人才基数庞大,人口基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的普及。这意味着,中国基础科技人才的优势从量到质的转变。
3、特朗普终结中美科技战,重新定位
如上所述,在美国无论的顶尖人才或是基础科技人才在未来几年与中国的差距都将进一步拉开差距。那特朗普继续与中国展开科技战的意义将不复存在,于是特朗普或将主动选择终结中美科技战。
而根据特朗普的所谓“美国优先”的基本国策,那意味着美国将要重新定位自己,在产业定位上重新平衡资本与社会的关系,制造业回流美国将不再重要,何况在基础制造业上美国确实力不从心,如在美国重重打压和限制之下,中国2024年的贸易顺差依然超过万亿美元,其中超过30%由美国贡献。(注: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3610.32亿美元);美国的重点将是如何依托美元霸权与军事霸权发展第三产业与能源产业将成为未来美国战略重心。
如此在中国不寻求“人民币替代美元”(从2019年中美科技战和贸易战以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比例从2019年5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为1.95%到2024年11月占全球支付总额的3.89%,事实也证明中短期之内美元在全球贸易和支付体系中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美两国或将聚焦未来两国的产业分工来谈判——即中国继续承认美元霸权,产业上美国承认中国制造业统治地位,科技创新双方达成边界共识,美国把重心放在服务业领域。
因此,飙叔认为这是特朗普扬言要对墨西哥、加拿大、以及台湾等加征关税的核心逻辑之一。而针对中国的科技战,美国并没有讨得什么便宜,那主动终结,同时双方进行分工、划分边界就成为特朗普无奈的选择。毕竟对于特朗普而言,保住全球美元霸权,掌控全球服务业也就成为其重中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