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后台回复“入群”,加入「智驾最前沿」微信交流群
近日有小伙伴向智驾最前沿爆料,某智驾Tier1欠薪,导致员工贷款维持生计,孕期女员工无法领取生育金,具体爆料内容如下(爆料文字已将相关企业及人名模糊处理,也恳请大家在评论区理性留言,非常感谢!):
2024年某智驾Tier1深陷经营困境,财务状况岌岌可危,然而,该智驾Tier1 CEO T某却在明知公司严重亏损的情况下,选择对员工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为了抬高公司出售价格,他蓄意制造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蒙蔽员工。
早在2024年3 月-5月,公司经营困难的迹象便已初现端倪。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公司便开始拖欠供应商款项,涵盖材料供应商货款、甚至连员工的差旅报销费用也未能幸免。
到了2024年10月-11月,全体员工仅能拿到勉强维持温饱的最低工资。即便已欠薪两个月,T某仍欺骗员工称公司即将迎来新的融资,还有被收购的计划,甚至承诺12月仍会发放最低工资,美其名曰 “低功耗模式”。可到了2024年12月-2025年1月,公司彻底断了薪资发放,社保和公积金也处于拖欠状态。累计欠薪4个月,拖欠社保公积金2个月;
这一系列行为给员工生活带来沉重打击。背负房贷的员工无奈之下只能贷款维持生计,多名孕期员工更是因为公司拖欠社保,无法领取生育金。临近年关,近千名员工四处维权却投诉无门!
智驾最前沿观点:
智能驾驶企业作为新兴科技的前沿代表,本应以技术实力和创新推动行业发展,但如果在资本寒冬中选择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员工,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行业信誉的巨大打击。
对该智驾Tier1而言,倘若欠薪和隐瞒财务真相属实,那么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最基本的企业道德,也将成为其覆灭的导火索。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当他们的基本权益无法保障时,所谓的技术愿景和行业贡献只会沦为空谈。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问题可能并非孤例,而是整个行业在盲目追逐高估值、高融资背后长期存在的管理隐患。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以牺牲员工权益为代价的行为,都会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双重拷问。
这一事件也对外部监管提出了挑战。在新兴技术领域,企业一旦出现危机,员工的维权之路往往艰难重重。社保拖欠、欠薪、劳动仲裁等问题频现,而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和执法力度明显跟不上企业“跑路”或“躺平”的速度。这种情况下,普通员工往往成为最无助的一环,尤其是那些背负房贷、身处孕期或长期依赖薪资生活的群体。该智驾Tier1事件中的孕期女员工因无法领取生育金被推向困境,正是这种不对等权力关系的典型缩影。
当然,在真相尚未完全浮出水面时,我们也应对舆论保持一定的审慎。对于企业而言,声誉的破坏可能比财务危机更致命。但这并不能成为掩盖问题的理由——如果该智驾Tier1最终被证实存在欺瞒员工、拖欠薪资的行为,它应为此付出法律与道德上的代价。这一事件也应成为行业内的一记警钟,促使智能驾驶企业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和对员工的责任,而非将自己建立在脆弱的资本堆砌之上。
若这一事件为真,也迫使我们思考:在追逐技术和资本的同时,企业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责任边界?当行业从狂热走向冷静,只有那些真正注重技术创新、员工权益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风雨过后真正站稳脚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