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陵十三钗》剧照
上周,一向低调的轻舟智航举办了一场媒体交流会,联合创始人、总裁侯聪和 CTO 李栋等轻舟智航核心成员亲临现场,讲述轻舟智航过去一年的成绩及未来展望。
轻舟智航的 2024,成绩斐然,完成两轮融资,NOA 量产交付突破 50 万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基于征程 6M 的车型定点的企业。
轻舟智航 NOA 产品由于和理想的量产合作,所以在安全性、可靠性上理论上来讲,均已受到大规模的市场验证。
新年之交,轻舟智航也给出了 2025 年的展望:
侯聪表示:「假设我们现在的产品是 99.99% 的安全性,为小数点后再增加 3 个 9,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也是一个极具意义的目标。只有无限趋近100%,智驾才能从徘徊多年的 L2++,跃升至 L3、L4。
这也是轻舟智航一直以来致力的目标。
从内部来说,轻舟智航对安全的执着追求,源于其 L4 级自动驾驶的基因。
轻舟智航的核心创始人皆来自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出租公司 Waymo,初创团队成员大都来自 Uber、英伟达等深耕 L4 级自动驾驶的公司。
2019 年到 2021 年期间,轻舟智航一直专注于 L4 自动驾驶小巴 Robobus 的研发和运营。
在这期间,积累了激光感知模型、时空联合规划等技术,为后续 NOA 技术的迭代和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2 年,轻舟智航基于地平线征程 5 芯片,正式为乘用车提供智驾方案。 从搭建研发体系开始,轻舟就以安全为导向,以高标准制定开发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正如侯聪所言:
「我们对待工程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我们认为只有把底层的工程做好、做扎实,把设计做好,基于这套体系,才能做出更安全的产品。即使现在大家说数据驱动、端到端,背后依然离不开我们扎实的工程基础」。
轻舟智航对安全的重视,已深入每个工程环节中,当团队内部遇到冲突时,安全永远是首要考量。
从外部发展态势来看,2024 年,车企纷纷加快在产品中布局 NOA 技术。部分车企为彰显智能驾驶决心,甚至在十几万元的车型上也标配了 NOA 方案。
NOA 技术的加速普及,让轻舟智航认识到「安全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到足够安全,用户才会更愿意去用、爱用,才可以发挥智驾的最大价值。
在安全至上这一核心理念的引导下,过去一年轻舟智航取得了许多成绩。
简单来说,主要分为融资、产品和量产交付三个方面。
在融资方面,轻舟智航分别于 6 月和 10 月获得数亿元的融资,是 2024 年唯一一家获得两轮融资的智驾企业,也为其后续的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产品方面,2024 年 4 月在北京车展,轻舟智航发布了基于地平线征程 6 芯片的智驾方案,分为 Air、Pro 和 Max 三个版本。
其中, Air 主打高性价比,适用于 10 万以内的车型的高速 NOA;Pro 支持城市记忆行车功能,可以部署在 10 万以上的车型;Max 则是无图的端到端方案,成本相对更高,可以部署在 15 万级以上的车型。
尽管不同版本的配置和性能不一致,但轻舟智航始终秉承「无论是中配、高配,无论任何一个产品 Air、Pro 还是 Max,安全都是顶配」的理念,在同等平台下将安全做到极致。
最后是量产交付方面,2024 年 5 月,基于征程 5 芯片,采用 BEV 感知、时空联合规划等新技术的智驾方案已经量产,并且一次性交付 30 万+ 用户。
截至 12 月,NOA 量产交付上车突破 50 万台,是 NOA 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50万+ 行业领先的大规模量产交付,为轻舟智航提供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丰富的数据反馈。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轻舟智航能够持续利用数据闭环及问题修复流程,不断优化软件算法,提升软件质量,从而形成有效的安全正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付完 50 万的量之后,轻舟智航从未出现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高速 NOA 安全接管的里程已经超过 1000 公里,AEB 误触发率 40 万公里小于 1 次,远超于行业的平均值 10 — 15 万/次。
同时,搭载轻舟智航方案的车型在 CIASI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评价中,获得了最高等级优秀+,足见其安全性与可靠性。
即便如此,轻舟智航依然认为当前智驾的安全还可以向更深处迈进。为此,它提出了突破 3 个指数「9」的全新范式,从技术范式、安全冗余、安全反馈三个方面发力,助力智驾安全性从 99.99% 到 99.99999%。
目前,端到端是行业的热门话题,龙头车企都在致力实现端到端。
CTO 李栋表示,「端到端是轻舟智航既定的技术路径,是我们解决城市复杂场景理解、交互问题,当前的最佳解决方案」。
不过,基于轻舟智航 L4 级自动驾驶的基因,他们在探索如何实现端到端模式时,更多关注到了安全这一方面,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安全的端到端」技术架构。
首先是设计 One Model 的端到端模型,为后续模型的训练和功能实现提供了框架。
在此基础上,在在线模型训练上,创新性地引入安全对齐机制,让模型规划的轨迹符合认为定义的安全机制。
同时,在离线训练中采用基于运动模拟的世界模型,通过模拟各种复杂场景,让模型在离线状态下也能充分学习和适应不同情况,从而保证端到端系统的安全性。
轻舟智航基于自动驾驶超级工厂「轻舟矩阵」,成功搭建起从数据回传、数据挖掘、三维重建、自动化标注、数据生成到模型训练的完整数据闭环平台。
这个平台强大之处在于其强大的数据闭环能力,让数据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流转和利用,持续不断地解决各类复杂的长尾问题。
正如李栋所言,基于轻舟打造的安全的端到端,「可以确保整个端到端模型既可以充分发挥灵活、上限高的优势,又可以做到下限高,更安全」。
其次,适当的安全冗余设计才能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当前,纯视觉方案还存在局限。侯聪举例,在雨天,汽车相机会被雨雾遮挡,而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在具体用车中,传感器、硬件、模型和系统都有失效的可能。
构建完善的安全冗余设计,可以在某一关键组件失效时,确保智驾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提升智驾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最后,驾驶途中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如司机因起身或转身误触方向盘,恶意躺平或疲劳驾驶等。
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轻舟智航与车企联合首创并落地了多种安全策略功能,可以通过主动的人机交互反馈,为用户提供主动式安全保护,让用户在享受智驾便利的同时,感受到更多「安全感」。
通过以上轻舟智航在延展安全性上采用的设计和方法,能切实感受到他们对用户行为的关注,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以及以安全为导向的价值观。
基于目前已经积累的行业领先的用户量,和扎实的技术积累,轻舟智航对 2025 的展望也颇怀雄心。
侯聪提到,希望在 2025 年下半年达到 NOA 总量一百万。轻舟生态市场总监高建雄则提到,希望在 2025 年,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并争做智驾前三。
这不仅是对品牌影响力的追求,更是对轻舟智航技术、产品和服务全面实力的一次挑战与证明。
从当前市场来看,智驾正在快速发展与变革,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智驾将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而是逐渐向大众市场渗透。智驾的水平高低也将影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以小鹏、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已敏锐察觉这一趋势,纷纷计划将 NOA 布局到 10 - 2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上。
在这部分市场中,谁能率先实现低成本与高性能,的完美融合谁就能抓住用户的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目前大疆、元戎等智驾方案供应商也在积极布局大众市场,为车企提供了低成本的智驾方案。
然而,受限于芯片的算力和硬件能力,这些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小算力智驾方案为例,有客户坦言「如果有更多的定制化项目,性价比就很难走通,因为定制的人力成本难以摊销」。
针对这一市场现状,侯聪回应,真正的竞争力并非单纯的低成本,而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性价比的最大化。
轻舟智航要做的,不是「低成本」产品,而是「精品」的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轻舟智航选择基于征程 6M 芯片研发智驾方案的重要原因,它具有高效的算力,且在融合轻舟 BEV 感知+时空联合规划等技术后,可以实现精准感知、智能决策和稳定的控制,能为用户带来很好的智驾体验。
侯聪表示,「我们一直以来秉承一个理念:对消费者有利的才是我们想要做的,我们一直是以用户价值为优先的,用户的需求决定了智驾的终极走向」。
基于此,轻舟智航正式启动「安全+」战略,从产品、品牌到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为用户、客户及行业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对智驾安全延展至 99.99999% 的极致追求,与持续贯彻的高性价比与务实商业策略,不仅是轻舟智航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整个智驾行业所应坚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