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后台回复“入群”,加入「智驾最前沿」微信交流群
近年来,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从传统机械化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度变革。随着AI技术、大数据、物联网(IoT)以及5G通信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智能驾驶技术”和“车联网通信技术”,通过对车辆和交通环境的实时数据交换,实现了“人—车—路—云”的协同,为未来智慧交通的构建提供了技术基础。智能网联汽车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和智能算法,提升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交通效率以及用户体验。例如,在复杂的城市交通场景中,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依靠自身的传感器探测障碍物,还可以通过V2X通信技术接收来自其他车辆、交通信号灯和路侧基础设施的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路况,进行行驶决策。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正在稳步提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速度尤为显著。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70%,其中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将超过50%。然而,这一发展趋势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行业在技术、数据、法规等多方面的挑战。尽管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面临着诸多技术瓶颈。最关键的挑战包括数据质量的提升、算法优化的完善以及复杂场景下的安全性保障。首先是数据问题。数据是智能驾驶技术优化的核心,但仅依靠单车智能采集的有限数据,难以满足自动驾驶算法的迭代需求。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完成至少177亿公里的测试里程,才能确保其驾驶安全性达到或超过人类驾驶员的水平。如此庞大的测试需求,显然无法单纯依赖车辆自身完成,必须借助外部的基础设施和云端数据资源。其次是“长尾问题”。所谓长尾问题,是指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应对无数复杂的特殊场景,这些场景可能在日常中出现频率较低,但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如大雾天气中高速公路上的视线受阻、施工区域的动态变化、突然出现的行人或动物等场景,都是“长尾问题”的典型代表。传统的单车智能模式在应对这些情况时往往力不从心,因为其传感器的感知范围有限,决策时间紧张。成本也是制约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的重要因素。高性能传感器(如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以及复杂的算法研发,导致了单车智能的高昂成本。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单车的成本,同时提升其效率和可靠性,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单车智能模式,虽然在感知和决策能力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其发展受限于硬件设备的性能瓶颈。车辆搭载的激光雷达虽然可以探测数百米范围内的障碍物,但在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其性能可能大幅下降。即便是当前被视为标杆的特斯拉FSD系统,也在某些特殊场景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在此背景下,车路协同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将车端智能与路端基础设施相结合,车路协同可以有效弥补单车智能的短板。通过在路侧部署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通信基站,车辆可以实时获取更广范围的环境信息,不仅能够识别超出自身感知范围的障碍物,还可以通过云端平台实现全局协同调度。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车辆对昂贵硬件的依赖。“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方案,是对传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颠覆性升级。它将“单车智能”“车路协同”“AI云平台全局协同”三种技术模式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系统化、全局优化的解决方案。在这一方案中,车端负责车辆的实时感知与局部决策,路端负责大范围的环境信息采集与补充,而云端则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全局分析与最优调度。这种多端协同模式,既保留了单车智能的自主性,又提升了系统的全局感知能力,为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可能。在城市道路中,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可以通过路侧设备采集交通流量、信号灯状态、行人动态等数据,并实时反馈给车端,帮助车辆完成精准的路径规划。同时,云平台还可以根据全局交通状况,调整信号灯配时或优化车队调度,进一步提升交通效率。车端智能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之一,主要负责车辆的局部感知与决策功能。通过在车端搭载多种高性能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以及强大的计算芯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判断道路状况、障碍物位置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动态。在繁忙的十字路口,车端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信号灯状态,并结合激光雷达的数据判断行人和车辆的相对位置,从而选择最佳的通行路径。此外,车端智能还通过V2X通信技术,与路端设备和云平台保持实时连接,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路端协同是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最大亮点之一。通过在道路两侧部署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数字道路基站等设备,路端协同不仅可以提供连续无盲区的环境感知,还可以有效弥补单车智能在视野范围上的不足。在高速公路上的复杂场景中,路端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流密度、道路施工情况以及潜在的障碍物,并将这些信息通过RSU(路侧单元)传递给车端和云端。这种多层次的协同感知能力,使得车辆可以在更早的时间内获得预警信息,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云端协同通过AI云平台,对来自车端与路端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为整个交通系统提供全局优化方案。依托用了云+边缘计算的架构,结合实时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高并发、低延时的通信能力。在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发生时,云平台可以快速分析事故地点的交通流量变化,并实时向相关车辆发送绕行建议。同时,云平台还可以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信号灯配时优化、车流引导等决策提供支持。这种全局协同能力,不仅提升了单车的行驶效率,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蘑菇车联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实现了实际应用,例如衡阳、大理、成都等。在这些城市中,蘑菇车联通过部署路侧数字基站和车端协同设备,实现了交通信号灯与自动驾驶车辆的无缝对接,优化了城市交通流量。以蘑菇车联的衡阳项目为例,该方案覆盖了城市核心区域,包括隧道、立交桥、无标线乡村道路等复杂场景。通过车端、路端和云端的协同,车辆不仅能够高效完成路径规划,还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数据显示,该项目的日均数据采集量超过5PB,为自动驾驶算法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在高速公路场景中,车路云一体方案需通过建设智慧高速基础设施,实现了自动驾驶货运编队、自动驾驶养护巡检车等功能。例如,在京港澳高速的部分路段,蘑菇车联部署了车路云一体化数字道路基站,覆盖了全路段的实时感知与通信功能。借助这一方案,货运车辆可以实现自动跟车、动态路径规划,从而降低能耗并提升运输效率。蘑菇车联作为自动驾驶行业深度参与者,在车路云一体方案中得到了广泛,如其将解决方案扩展至旅游景区和工业园区场景。在云南大理的智慧景区项目中,自动驾驶巴士和观光车辆已实现了稳定运行,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同时,通过云平台对景区内的车辆进行统一调度,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也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是通过海量数据驱动,实现了算法的持续迭代。其路端设备能够采集全天候、多维度的交通数据,并结合云端的强大算力进行实时处理。这种协同优化能力,使得系统在面对复杂场景时更加从容。相比于传统的单车智能模式,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有效降低了单车的硬件成本。通过将部分计算任务转移至云端,车辆对高性能芯片的依赖减少,同时路端设备的数据补充也降低了车辆对昂贵传感器的需求。传统的单车智能主要依靠车辆自身的感知和计算能力来做出决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单车的安全,但在更复杂的交通网络中,单一车辆的视野和反应速度很难完全避免潜在风险。而“车路云一体化”通过全局的感知和实时的决策优化,从系统层面实现了更高的安全保障。以高速公路上的突发事件为例,传统模式下,后方车辆在感知前方事故时往往只能依赖车载传感器,这可能导致反应时间不足。而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能够通过路端设备提前发现异常,并通过云端计算平台快速向后方车辆发送预警信息,使其在事故区域前数公里处就能减速或变道。这种“超视距”感知能力显著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概率,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此外,在城市道路中,路端设备对交通信号灯、行人横穿、非机动车动态等信息的感知更加精准全面。如在夜晚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路端设备通过高清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实时采集道路信息,并将数据同步到云端,结合车辆的感知能力,形成双重冗余机制,从而大幅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不仅具备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出广阔的潜力。目前,该方案已成功落地于城市、景区、园区以及高速公路等多种场景,每个场景都结合了特定的应用需求,展现出强大的灵活性。在城市场景中,车路云一体化助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部署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结合云平台的全局优化能力,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与红绿灯、行人信号、道路标识实现动态交互,从而实现精细化交通管理。同时,车辆可以实时调整路径,减少等待时间,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在园区和景区,自动驾驶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安全和效率方面,还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在大型工业园区中,自动驾驶清扫车、配送车和巡逻车等功能车辆已经投入运营,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管理效率。而在景区中,自动驾驶观光车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同时减少了私家车进入景区带来的拥堵和污染。在高速公路场景中,车路云一体化的价值更加突出。通过对全路段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系统可以优化车流调度,降低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率和拥堵率。此外,针对货运车辆,该方案支持自动驾驶货运编队技术,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还显著降低了燃油消耗,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其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路端设备具备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的数据采集能力,可以捕获比单车智能更广范围、更高维度的交通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云端AI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可视化的“交通大脑”,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用户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政府可以借助云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并制定科学的交通治理政策。例如,调整红绿灯配时、规划公交优先线路或优化共享单车点位布局等。此外,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交通违法行为,提供取证数据,从而提升执法效率。对于企业而言,车路云一体化能够为物流、环卫、安防等领域提供高度智能化的运营解决方案。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系统的动态路径规划功能,优化运输线路,降低成本。而环卫部门则可以借助自动驾驶清扫车的高效作业能力,实现对城市卫生的精细化管理。“车路云一体化”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从顶层战略设计到地方试点落地,中国政府在多个层面推动车路协同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路协同的研发与应用,推动道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强调了车路云协同的重要性,提出要实现“人—车—路—云”系统的全面联通。此外,工信部、交通部等多个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应用推广。地方政府方面,一些城市已经率先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北京通州区通过建设数字化交通网络,率先探索城市级车路云协同系统的应用。成都、衡阳等城市也积极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提供了技术和政策保障。在政策的驱动下,车路云一体化的市场规模正快速扩大。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1.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7%。与此同时,中国智慧交通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超过2.33万亿元,覆盖了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智慧道路建设、车联网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此外,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例如,车路协同设备的部署和运营成本逐年下降,推动更多城市和企业加入到智慧交通的建设中。
编者语:「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C-0633,获取本文参考报告:《蘑菇车联:首创“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方案,赋能智能网联汽车规模上路》pdf下载方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