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
“航天星闪”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航天领域自主可控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更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此次试验成功验证了“航天星闪”在航天领域的安全可靠性和可实施性,标志着自主可控的星闪无线通信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落地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未来航天任务的高效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航天星闪”是中国原生的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它赋予智能终端新的连接方式。星闪对标传统的蓝牙、wifi、UWB,由国内企业主导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进,100%国产化,自主研发,协议可控。
相较于过往的短距传输技术解决方案,“航天星闪”紧密贴合航天应用场景的特定需求,显著提升了通信距离与可靠性,更展现出低时延、高吞吐量及强大抗干扰能力等突出优势。在功耗管理、传输速度、覆盖范围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多个维度上,“航天星闪”均处于领先地位,彰显了中国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低时延”:航天星闪产品在传输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其时延仅为传统无线技术的三十分之一,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航天星闪能够提供高达30倍的交互信息量,成功将传输时延从毫秒级大幅缩减至微秒级,标志着通信效率与实时性的重大提升。
“高吞吐”:借助航天星闪产品,设备间的信息传输速率实现了对传统无线技术的数倍超越,同时能耗却降低至以往的60%,这一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传输效率,还极大增强了信息传输的质量。
“抗干扰”:在航天星闪产品的研发历程中,万源科技开创性地引入了“Polar码”等尖端技术于短距通信领域,这一创新举措使得产品的抗干扰能力相较于传统无线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航天星闪”无线通信模组由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持续突破技术壁垒,通过芯片底层协议栈优化成功研发。该模组可满足航天领域全场景应用需求,为火箭等系统的单机实现自主可控的无缆化组网,提升运载能力奠定技术基础。
传统星闪技术的通信范围局限于30米以内,这一技术概念最初由中国科技与电信领域的专家团队——星闪联盟于2020年率先提出,旨在打造一种能够超越蓝牙的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相较于其他传统的短距传输方案,星闪技术在功耗控制、传输速度、覆盖范围以及连接稳定性方面均展现出全面领先的优势。它能够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内,为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体验,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下的高要求。
而在万源科技研发团队优化天线和频率设计后,通讯距离增加到了250米。在宇宙极端环境中,如巨大的温差、电磁干扰等,传统的星闪通信模组的数据丢失率高达1.58%,而新版本将这一比率降至0.01%以下。据悉,研发团队于2023年9月开始实施他们的项目,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通信范围的扩大和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报道称,这项创新有望大幅减轻重型火箭的重量,降低发射成本。万源公司的研发负责人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重型运载火箭搭载的电缆网的重量可达500千克,相当于三个玉兔号月球车的重量。用无线通信技术取代这些电缆可以节省空间,提升运载能力,并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称,后续万源科技还将继续梳理需求,聚焦提升产品核心功能不断创新,让星闪技术落地在更多航天场景,不断推动航天领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