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抢跑特斯拉更新端到端智驾V13:车位到车位0接管体验,停车场闸机都自主过,「思考」过程100%可视化

原创 智能车参考 2025-01-16 13:42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最新V13版本智能驾驶,落地中国!

不是期货FSD,而是理想刚刚推送的端到端智驾版本V13

“车位到车位”、“无限接近0接管”、“800万Clips训练数据”…

2025开年,靠端到端跻身智驾第一梯队的理想,又率先提速了。

这个年,卷起来卷起来~

理想V13,有啥变化

和FSD重名只能说巧合了,理想透露说刚好这也是端到端迭代的第13个大版本,MAX车型今天刚刚推送,智驾版本号为AD Max V13.0

整体硬件配置,包括2颗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超500TOPS;1颗128线高分辨率激光雷达;6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和5个200万像素摄像头,以及5个毫米波雷达。

L9、8、7、6,以及MEGA的MAX版本全都相同。

正式推送之前,不少内测用户已经在理想用户社区上传了一手实测体验。

比如@皮特格雷的用户,是在晚高峰进行的体验。

一个最易被用户感知的亮点,同样也是划分今年智驾“领先一代”的功能——车位到车位,实装上车了。

可以看到,用户在接近自家小区地库入口时,AD Max系统直接从城市NOA切换到自主记忆泊车AVP,直接来了一个丝滑的转弯入库,最牛X的地方在于系统已经能够自主过闸机了:

同时意味着在高速路端,AD Max也能自主过收费站。

进入地库后,先是来了一个180度U型转弯掉头,然后直奔车位而去,过程中成功避让了地库内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承重柱/墙和一位行人:

最后是一连串丝滑的停车入库,本身难度不大,但连接起整个行车、泊车智驾体验,给用户带来的实用性和新引力是巨大的:

在公开路段上,AD Max V13.0也有令人惊喜的进步。

另外一位用户@陈伟有理想上传了AD Max V13.0在一段高速施工+大车博弈路段的表现。

一开始是系统正在完成对一辆低速卡车的超越,“不跟慢车”以及避让大车的通行策略,几乎是所有NOA的共识。但超车还未完成,就遇到了路边施工占道:

AD Max V13.0在贴着桩桶大约3-5mide样子迅速完成了向右变道避让,全程没有任何让人不舒适的紧急刹车,等于同时完成超车+避让。

“端味”更强的一点在于,系统现在会更加灵活贯彻效率优先通行策略。

以前是提前2公里就变道最右侧,即使前面有慢车也会尾随。

但现在系统会尽量多的超过右侧慢车,在车道变成实线之前迅速完成向右并线,用户的这个实测案例是600m的距离:

端到端优势,在城市道路内体现的更极致,比如现在AD Max V13.0已经能够处理不规则的复杂环路——处在几个立交桥下方,还充斥着各种车和车、人和车、两轮车和车的博弈:

从前面各个实测画面中,其实能看出理想AD Max V13.0的另一个重大变化——AI可视化

首先是右侧现在实时显示10条可能的行驶路线及其概率:

路线一致性越高,说明场景越简单,反之说明场景更加复杂,路线选择的不确定性在上升——直观完整的把端到端思考过程展现在用户面前,增强信任感。

第二个可视化功能是“热力图”注意力系统,告诉你系统现在关注目标的优先级——越“红”的说明系统目前注意力分配越多,让你直观看到智驾系统的“防御性驾驶”策略。

最后是屏幕最右侧的智能驾驶翻译官,由理想自研VLM(视觉语言模型) 实时解说智驾系统的策略以及给出建议。

把复杂高深的智驾技术、智驾系统决策过程这个“大黑盒”打开,用大白话呈现翻译。

有啥用?

大大提升用户对智驾的信任和熟悉程度,好用之外,增加“爱用”的理由

几乎所有智驾玩家都死磕corner case,认为这是阻碍用户信任智驾的核心。当然没错,不过体现的是纯纯的理工科思维。

怎么在产品体验、用户心理接受度和观感上下功夫,从来没人思考过。

论“懂用户”和产品体验,理想当仁不让。

理想V13 800万clips训练,啥水平

理想最新AD Max V13.0系统,官方的描述中出现了一个新表述:

800万clips训练数据

啥意思?

所谓clips就是片段,一整条带有时间特征的行车视频数据,一般一个clips持续约30s左右,是从上亿公里的真实数据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五星司机”数据,同时数据标注过程、模型的训练过程已经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与之前自动驾驶“系统学习XX帧数据”的表述完全不同。

背后体现的是整个行业技术范式的深刻变化。

体现在理想AD Max V13.0,就是“一快一慢”两系统。

快的是端到端模型本身,应对实时驾驶任务,也就是可视化屏幕上左侧概率路线和注意力的部分;慢的则是VLM大模型,用来学习常识,应对未知路况,比如潮汐车道等等,对应屏幕右侧的实时解说部分。

端到端负责感知、决策、规划,是AI司机的主体。并且理想端到端不同于华为,采用更直接的One Model结构,不分层

输入传感器数据,直接输出自车行驶轨迹。

One Model典型玩家是特斯拉,国内的商汤绝影UniAD也选择了这条路线,同样也走到了量产前夜。

至于VLM,本质是一个多模态大模型,作用是智能驾驶“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利用大语言模型的认知能力理解场景,输出另外一条行驶轨迹给端到端模型参考修正。

为啥要这么做?理想解释因为端到端模型尽管直接学习人类成熟驾驶经验,但黑盒决策过程不为人知。对于目标的错检漏检,以及幻觉问题难以通过直接调参解决。

所以要加这么一个“点读机”,以及适当的强化学习手段来规范端到端模型的行为。

总结一下理想端到端智驾技术:

最大的不同点是没用国内主流的多段式结构,而是和特斯拉One Model一样一步到位,而且也是国内量产进度最快的。

但理想和特斯拉不同的点又在于,选择用语言模型为基础的多模态模型作为认知能力的补充,和小鹏、蔚来、商汤等等玩家相同。

以及还有一点,端到端模型参数量4-5亿,VLM总参数量22亿,完全能在现有Orin芯片的理想各个MAX车型上实现车端部署

最后就是迭代速度的“断代式”领先:

四个月内,AD MAX系统已经学习了64000小时左右老司机的驾驶经验。

理想提速反映了什么?

2024年底2025年初,智驾卷出新速度。

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都提速了。

比如小鹏赶在年末最后一天,推送了车位到车位先锋版小范围内测;蔚来李斌明确了今年将主攻高阶智驾的安全体验;大疆和比亚迪,则专注极致性价比方案在10万级车型的普及…极氪甚至在2024年12月31日还来了一波赶KPI式的交卷。

不同玩家选择的技术路线、硬件方案、落地车型价位各有不同,但最后交付到用户,看可以实现的能力就行。而站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围绕智能驾驶,最先进的一代——领先一代,就是可以实现全量推送的车位到车位体验,结束内测或者小范围公测,可以直接提现技术的成熟度。

其次是能够实现城区NOA的次世代,高速环路NOA的正当代……以及大部分只有L2的“落后一代”。

当然在中国市场,最特殊的自然莫过于特斯拉,其代表领先一代的FSD还没能获准中国上路,但因为马斯克超前的布局和超强的技术坚持,每一辆已经上路的特斯拉,拥有FSD能力大概也就差一次OTA而已。作为端到端范式的最早实践者,也作为车位到车位实现路径的引领者,特斯拉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让所有中国智驾玩家枕戈待旦不敢轻视的存在。

不过随着车位到车位的智驾技术推送实现,智驾的起点和终点也就已经卷到头了。

剩下的就是整个过程中的产品体验、用户体验,这也是理想正在快速展现势能和动能转换的关键原因。

实际上,理想造车以来,并不以智驾先声夺人,但站在当前来看,优势正在越来越显而易见。

首先是AI大模型、通用能力作为自动驾驶核心基调,而非简单的驾驶任务。全球范围内,自研基础大模型基座的造车玩家,似乎只有特斯拉和理想。

而明确讲VLM、多模态和智驾模型融合,理想则迈出行业第一步。

第二点,理想“套娃”的造车方式如今来看,绝不仅仅是省成本这个层面的考虑。相同的设计带来相同的传感器布置、带来相同的底层硬件方案。

从AI软件上来看,套娃直接创造了相同模组下的硬件载具,方案统一、接口统一、数据统一,迭代起来也会更加高效,实现规模效应——在scaling law作用下的今天,更显关键。

第三点,理想其实从一开始就暴露过智驾方向上的野心。

从理想ONE开始,理想的智能驾驶功能,不仅标配,而且免费,这就打掉了用户使用的门槛,可以让车主用户成为影子模式迭代下,最直接的参与者。相比无法随车标配、额外付费的业内方式,理想算是以终为始地看清了AI迭代的本质,利在长远。

不少人有过疑问,为什么理想在2024年忽然就实现了智驾能力上大步提升。如果严格审视,答案在理想ONE的时候就已经在谋篇布局了。

只不过不是所有标配免费的智驾方案,都会成为智驾能力飞升的充分必要条件,原因很简单——

你必须卖得足够好,上路得车足够多,有效智驾里程的积累足够巨大。

而理想做到了,先是ONE一代的蓄势,然后是L系列的引爆,销量一飞冲天之后,智能驾驶或者AI需要的数据规模,在理想这里也就变成了资源、势能和潜力要素。

智能驾驶的道路千万条,但第一性原理只有一条:数据。

毕竟AI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数据。

马斯克最早洞察了这个原理,所以选择了和谷歌Waymo不一样的自动驾驶实现路径,并且已经展现出了志在必得的潜力,可以更早夺取金杯。

理想似乎也洞察了这个原理,所以在传感器、硬件、软件方案等方面,都早早开启了统一标准化布局,又赶上了端到端范式的变革,完美契合“数据驱动”的核心引擎,让scaling law发挥作用。

所以理想的这个智能驾驶表现和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

其实评价理想的智能驾驶水平,还有另一个更“客观”的维度。

在华为“遥遥领先”的智驾水平、营销声势之下,华为赋能的车型几乎和理想在巷战肉搏竞争,同样是家用SUV、同样有增程路线,但最后理想还能保持月销5W的水平,没被打趴下……

这几乎就是对理想智驾水平最直接的反映了。

One more thing

最后再补充一点有意思的。

特斯拉Autopilot资深工程师Yun-Ta Tsai曾分享称,ChatGPT这样的互联网AI对毫秒级别的延迟不敏感,但自动驾驶、机器人必须在吞吐量和延迟之间寻找平衡。所以有两个级别的系统在发挥作用:

在低级机械控制中,只有几微秒的时间,就像火箭发动机一样,在偏离航线之前几乎没有时间调整推力;另一个高级系统,则必须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汇总所有信息。

理想的快慢系统颇有相似之处,若特斯拉FSD也采用类似的架构(从未公布过),应该不让人感到意外

— 联系作者 —

智能车2024年度评选结果

在经过广泛征集、专业推荐,以及智能车参考垂直社群的万人票选后,智能车2023年度评选结果正式发布。涵盖三类奖项:

· 十大智能车领军人物

· 十大智能车产品

· 十大智能车技术方案

在汽车工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希望能以此提供智能维度的参考和注脚。

其中,十大智能车人物是: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人物 >>



—  —

智能车参考】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么么哒~


智能车参考 在这里读懂智能汽车变革
评论 (0)
  • 在 AI 浪潮席卷下,厨电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AWE 2025期间,万得厨对外首次发布了wan AiOS 1.0组织体超智能系统——通过AI技术能够帮助全球家庭实现从健康检测、膳食推荐,到食材即时配送,再到一步烹饪、营养总结的个性化健康膳食管理。这一创新之举并非偶然的个案,而是整个厨电行业大步迈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浪潮的一个关键注脚,折射出全行业对 AI 赋能的热切渴求。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万得厨面临着高昂的研发成本与技术迭代压力,稍有懈怠便可能被后来者赶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5-11 22:44 163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2025年1月至今,AI领域最出圈的除了DeepSeek,就是号称首个“通用AI Agent”(智能体)的Manus了,其邀请码一度被炒到8万元。很快,通用Agent就成为互联网大厂、AI独角兽们的新方向,迅速地“卷”了起来。国外市场,Open AI、Claude、微软等迅速推出Agent产品或构建平台,国内企业也在4月迅速跟进。4月,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百度纷纷入局通用Agent市场,主打复杂的多任务、工作流功能,并对个人用户免费。腾讯则迅速更新腾讯元器的API接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5-12 22:29 46浏览
  •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对峙情境下,歼10C的出色表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深刻印证了“质量大于数量”这一铁律。军事领域,技术优势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钥匙。歼10C凭借先进的航电系统、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以及卓越的机动性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它能够精准捕捉目标,迅速发动攻击,以一敌多却毫不逊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单纯依靠数量堆砌的军事力量,在面对先进技术装备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现象绝非局限于军事范畴,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质量大于数量”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科技行业
    curton 2025-05-11 19:09 218浏览
  •   电磁数据管理系统深度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数据管理系统作为专业的数据处理平台,旨在提升电磁数据的处理效率、安全性与可靠性。以下从功能架构、核心特性、应用场景及技术实现展开分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数据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数据管理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数据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核心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接入:实时接收天线、频谱仪等设备数据,兼容多协议接口,确保数据采集的全面性与实时性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5-13 10:59 139浏览
  •   定制软件开发公司推荐清单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2025年,定制软件开发需求愈发多元复杂。不同行业、技术偏好与服务模式的企业,对开发公司的要求大相径庭。以下从技术赛道、服务模式及行业场景出发,为您提供适配的定制软件开发公司推荐及选择建议。   华盛恒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和高端建设的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开发制作方案。在部队政企开发、建设到运营推广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在教育,工业,医疗,APP,管理,商城,人工智能,部队软件、工业软件、数字化转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5-12 15:55 271浏览
  • ‌磁光克尔效应(Magneto-Optic Kerr Effect, MOKE)‌ 是指当线偏振光入射到磁性材料表面并反射后,其偏振状态(偏振面旋转角度和椭偏率)因材料的磁化强度或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1、‌偏振面旋转‌:反射光的偏振方向相对于入射光发生偏转(克尔旋转角 θK)。2、‌椭偏率变化‌:反射光由线偏振变为椭圆偏振(克尔椭偏率 εK)。这一效应直接关联材料的磁化状态,是表征磁性材料(如铁磁体、反铁磁体)磁学性质的重要非接触式光学探测手段,广泛用于
    锦正茂科技 2025-05-12 11:02 238浏览
  •   基于 2025 年行业权威性与时效性,以下梳理国内知名软件定制开发企业,涵盖综合型、垂直领域及特色技术服务商:   华盛恒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和高端建设的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开发制作方案。在部队政企开发、建设到运营推广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在教育,工业,医疗,APP,管理,商城,人工智能,部队软件、工业软件、数字化转型、新能源软件、光伏软件、汽车软件,ERP,系统二次开发,CRM等领域有很多成功案例。   五木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部队信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5-12 16:13 214浏览
  • 在全球供应链紧张和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产存储芯片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设计到封测一体化的完整生态。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紫光国芯、东芯股份、普冉股份和佰维存储等六大上市公司在NOR/NAND Flash、DRAM、嵌入式存储等领域布局各具特色,推动国产替代提速。贞光科技代理的品牌紫光国芯,专注DRAM技术,覆盖嵌入式存储与模组解决方案,为多领域客户提供高可靠性产品。随着AI、5G等新兴应用兴起,国产存储厂商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存储芯片分类与应用易失性与非易失性存储芯片易失性存储芯片(Volatile
    贞光科技 2025-05-12 16:05 123浏览
  •   电磁数据展示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数据展示系统平台是实现电磁数据高效展示、分析与管理的综合性软件体系,以下从核心功能、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数据展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数据展示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数据展示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核心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智能分析处理   集成频谱分析、时频变换等信号处理算法,自动提取时域频域特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5-13 10:20 153浏览
  • 【拆解】+CamFi卡菲单反无线传输器拆解 对于单反爱好者,想要通过远程控制自拍怎么办呢。一个远程连接,远程控制相机拍摄的工具再合适不过了。今天给大伙介绍的是CamFi卡菲单反无线传输器。 CamFi 是专为数码单反相机打造的无线传输控制器,自带的 WiFi 功能(无需手机流量),不但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远程连接操作单反相机进行拍摄,而且还可实时传输相机拍摄的照片到 iPad 和电视等大屏设备进行查看和分享。 CamFi 支持大部分佳能和尼康单反相机,内置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无需相机供电。
    zhusx123 2025-05-11 14:14 286浏览
  • 感谢面包板论坛组织的本次测评活动,本次测评的对象是STM32WL Nucleo-64板 (NUCLEO-WL55JC) ,该测试板专为LoRa™应用原型构建,基于STM32WL系列sub-GHz无线微控制器。其性能、功耗及特性组合经过精心挑选,支持通过Arduino® Uno V3连接,并利用ST morpho接头扩展STM32WL Nucleo功能,便于访问多种专用屏蔽。STM32WL Nucleo-64板集成STLINK-V3E调试器与编程器,无需额外探测器。该板配备全面的STM
    无言的朝圣 2025-05-13 09:47 32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